什么是湿邪呢?
湿邪,是中医讲的“六淫”之一,常被称为“万恶之邪”。
有些人受到体质、疾病的影响,水分代谢失调,导致体内湿气重;此外,现代人少动、多吃、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造成脾胃虚弱,水分代谢失调,滞留体内成为“内湿”。
湿气重,百病生
“湿”对身体到底有啥危害呢?
体内湿气过重时,往往会出现困倦、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等现象。
脾虚湿盛排不出去,就会导致虚胖、水肿;湿邪停在胃肠,人就容易大便稀溏、腹泻;跑到脚,会生成脚气;流注关节,则四肢肿胀疼痛,屈伸不利。
而人一旦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加上脾胃功能欠佳,免疫力就容易下降,各种疾病也跟着找上门来了。
说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问:身体里的湿气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知道自己湿气重不重?
很简单,大家可以来做个自测题:
湿气自测以下情况,符合的记1分,不符合的记0分。
1、经常感觉乏力、嗜睡;2、总觉得头晕或浑身酸痛;3、到饭点了却不饿,什么也不想吃;4、吃一点东西就觉得胃里胀胀的;5、早晨起来眼皮肿肿的,眼袋重;6、饮食和作息没变,体重却明显增加;7、小腿水肿;8、舌苔厚腻,舌边常有齿痕;9、总感觉脸上油腻不舒服;10、大便不成形,容易粘马桶。总分为1~4分的,说明内湿程度较轻;5分以上,说明体内湿气较重,要注意祛湿了。
健脾祛湿、强免疫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很多人湿气重,根源其实在于脾胃虚弱。
脾的运化功能,一方面是运化水谷精微,承担各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另一方面则是运化水液。
脾气强健,水液就能正常运化转输;否则水液在体内不正常停滞,就会内生湿邪。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里所说的“正气”,指的是人体自身对疾病的防御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免疫力。而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强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胃的作用是接受并消化食物,脾则主运化,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脾胃功能好了,营养能够得到充分的吸收,人体的免疫力才能变得强大,疾病也就不容易缠上你了。
所以,祛湿的同时,也要调理脾胃,脾胃功能恢复了,运化改善,祛湿自然事半功倍。否则不仅难达到祛湿的效果,还容易加重脾胃损伤,导致恶性循环、湿上加湿。
祛湿高手:薏米和生姜
薏米,又称薏苡仁、苡米、薏珠子,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性微寒,入脾、胃、肺经。《神农本草经》将薏米列为上品。它最为人称道的,当数清热祛湿的作用。生姜味辛性温,具有发散风寒、温胃止呕、解毒的作用,是温阳祛寒湿的上佳选择。
薏米莲子百合粥:祛风湿,清水肿
做法:取薏米50克、莲子30克、百合20克、粳米60克、红糖适量。将薏米、莲子、百合洗净,煮滚后转慢火煲至薏米烂身,再与粳米一同煮粥。
作用:祛风湿、清水肿,适用于脚气、水肿、风湿关节痹痛。
姜枣茶:祛寒湿,暖子宫,补血气
做法:生姜克,红枣若干颗。生姜切片,与红枣一起加适量清水,煎煮至姜汁完全渗透至清水中,加些红糖调味,可一天内喝完,当茶饮用。中医认为生姜能够生发脾胃之气,清除经络阴浊之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身体的寒湿。姜枣茶可以补血益气,驱寒暖胃,提高机体免疫力,非常适合体寒的女性饮用,改善体质,还能调理月经,温暖子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