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萍,女,生于年,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文学院第十三届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河北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有作品发表于《滇池》《红豆》《散文百家》等刊,出版有长篇小说《渐入佳境》。散文《我的母亲》入选年度河北散文排行榜。现任《散文百家》特约编辑。
我的母亲
入选河北省年度散文排行榜
因为她还活着,所以我感觉幸福;因为她将一直活着,像不死之光一般活在我心中,所以,我以马齿笕的形象坚强、乐观,上进——永不弃世、永不弃己、永不弃爱我及我爱的一切生命。
01
十四岁那年,我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作文竞赛,我记得考场在马路街小学北楼三层的某个教室。我从四五个给定的标题中选择了《母亲的手》,这是我第一次以无比崇敬的态度将我的母亲牛淑妮女士展现给世人。那时,我完全没有今日的恐惧,也并不担心笔触的稚嫩以及对母亲理解的偏狭。毕竟,我只是一个未完全脱了稚气的孩子。
虽然我忘记了参赛时的季节,我也记不起临行时母亲的表情,我更记不得沿途那些村庄的名字,它们铭刻着农民们勤劳、朴实、贫穷但永不放弃的一生。但我记得我的第一段是以对比方式开头的,具体句子显然在二十四年后的今天变得模糊不清。显然,十四岁的我已经懂得在写作文时需要运用技巧来吸引读者的眼球,并感动他们的内心。我先对养尊处优的女人们拥有的手做了描述,它们通常有着纤细的手指,细腻、光滑,而又泛着香味,我对这样的一双手表现出了麻木、轻蔑和嫌弃;其次,我才写到终年不息劳作的我的母亲的手,它有着粗糙的手指,干裂、变形,而又布满老茧,我对这双手则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爱慕。之后,我应该叙述了有关母亲的两件小事,至于怎样结尾,我也忘得一干二净了。我记得写着写着,我的眼眶就湿了,我试图将那些太过重情的水分子憋回去,但我没能做到。于是,它们“啪嗒啪嗒”地落在稿纸上,完全不顾忌一个未成年少女的羞赧。母亲,就是她,那个向土地、丈夫和儿女默默奉献而从不抱怨的女人,她的形象和力量在那一瞬间感动了我。其实,被她感动的不仅仅是我,两个监考老师也被我抑制不住而表现在脸上的悲戚吸引过来,其中的一个老师把我标注拼音的汉字写在草稿纸上,另一个老师则轻拍了几下我的肩头。我知道,是我笔下的母亲成就了他们对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