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由肌肉、筋膜、韧带及神经血管构成,它们互相作用和支持,像一张吊床,承托并保持子宫、膀胱和直肠等盆腔脏器,让它们处于正常位置
但当盆底功能出现缺陷、损伤或退化,就会引起一系列症状?像尿失禁、大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
盆底肌受损,主要原因是怀孕、分娩、附加增加、年龄上涨,其实对于女性来说是很难避免的,所以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对盆底肌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盆底疾病虽不致命,但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下面三个损伤盆底的日常习惯,你中招了吗?
1长期便秘
刚门括约肌控制着人体的排便,当人处于长期便秘的状态,就会让排便的时间越来越长,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当用力排便时,特别是蹲厕,腹压增大对盆底结构造成损害,还会导致刚门括约肌的肌力下降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妈妈怀孕时,会有便秘、痔疮的症状,其实也是腹内压增加,盆底功能损伤导致的
?小建议:别养成蹲厕所的坏习惯,排大便的时间最好少于10分钟。要注意饮食的搭配,并进行适度运动(比如凯格尔运动),能有效提升盆底肌力,预防便秘。可以在手机里下一个叫G动的应用,跟着里面凯格尔运动方案来锻炼。
2经常练习增加腹压等运动
比如撸铁,可以有效的锻炼肌肉,但是要注意,错误的用力方式会让腹压增加,反而对盆底肌造成慢性损伤
?小建议:避免做增加腹压的动作,一定要在医生的建议和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锻炼
3久坐憋尿
能憋尿不代表肾好,尿裤子事小,最终受伤的却是盆底肌,长期坐着又缺乏运动,腹压增加,盆底肌自然越坐越弱
憋尿也容易引发下尿路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上尿路及肾功能
?小建议:孕期行动不便也要多走动,及时上厕所。产后坐月子也不能一直不动,适量运动,多喝水、多排尿,才有利盆底健康
据统计,在我国有将近45%的产后妈妈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有20%的女性在产后及妊娠晚期,会出现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等症状
盆底健康不仅影响着女性的日常生活,对产后妈妈更是一场持久保卫战。不是产后锻炼一段时间就可以解决,也不是做了产康修复就可以一劳永逸。
医院或者产康机构做专业的修复和锻炼,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