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从病因上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
器质性便秘:是指由于腹腔内、大肠、肛门内等脏器发生器质性病变或如消化道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药物及化学晶中毒、神经系统疾病等,直接或间接阻碍和影响粪便的正常通过和排出而发生的便秘。
功能性的便秘:由于排便的生理机能因某些原因发生失调或紊乱,不能正常地按时把粪便排出体外,导致排便困难而形成的便秘。
1、什么是便秘以及功能性便秘?
便秘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种症状。不同患者对便秘有不同的症状感受,便秘的诊断需要符合以下几条:①排便困难,硬便或硬粪块,排便频率减少或排便不尽感;②每周完全排便3次,每天排便量35g,或者25%及以上的排便费力;③全胃肠或结肠通过时间延长。具有便秘症状的疾病有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以及器质性、代谢性、系统性等疾病。
功能性便秘
1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constipation,FC)是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西方国家的研究显示FC常见于老年人群,发病率高达24%,尤其女性多见。有研究显示我国普通人群FC患病率为6%。长期便秘可引起肛裂、痔疮、直肠脱垂等肛肠疾病,还会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1.结肠蠕动无力或结肠蠕动不协调-结肠测压试验显示结肠动力降低是造成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排空延迟的原因之一,结肠蠕动不协调可导致结肠收缩无效,同样可引起结肠排空迟缓。粪便在结肠转运时间延长可增加黏膜对水分的吸收,引发粪质变硬、排便费力及排便未尽感等症状。
2.盆底肌功能障碍-部分便秘患者有直肠功能的异常,表现为排便时无法协调肛门外括约肌和盆底肌的活动。包括横纹肌功能不良,直肠平滑肌动力障碍、直肠感觉功能损害、肛门内括约肌功能不良等。
3.生活习惯-由于摄食量过少或食物过于精细,缺乏食物残渣,肠道所受刺激不足,反射性蠕动减弱造成便秘,其他如睡眠不足、体力活动减少、生活无规律等因素也与便秘发生关系密切。此外,经常饮酒和服用泻药,可使肠道敏感度减弱,引起或加重便秘。
4.心理因素-工作繁忙、精神紧张和生活不稳定等因素导致不能定时排便,日久使直肠对粪便压力的敏感性降低,形成功能性便秘
◆症状表现
(1)医疗研究单位说,这六组症状可能有助于重新定义便秘
腹部不适,感觉疼痛和腹胀:衣服不像往常那样合身;
直肠不适,排便时感觉肛门区域感觉疼痛,烧灼感或流血;
不常排便和硬便——正常情况下人类排便可以从一天三次到一周三次;
排便感觉障碍——没有想要上大号的欲望,或没有顺利排便完成的感觉;
胀气和腹胀——有异味或声音嘈杂的排气;
大便失禁,不受控制的排便渗漏或血便。
(2)研究人员访问了名民众,包含名全科医生和名胃肠病学专家。大多数人认为便秘的一些典型症状没有在官方诊断标准中提及,这些被忽略的症状包括:
在厕所花了很长时间却无法排便
排便费劲
需要使用泻药
(3)功能性便秘分为哪几类?
慢传输型便秘(STC)指肠内容物从肠内近端到结肠和直肠远端的通过时间较正常为慢。又分为结肠无力型和末端结肠运动紊乱型。临床上以年轻或中年女性多见,少便意、便次少,粪质坚硬;
出口梗阻性便秘(OOC)是指盆底肌和肛门括约肌排便时不能完成松弛或产生矛盾运动;部分患者具有排便反射的损害或丧失,使直肠排便敏感性降低。残余物在直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排便费力、排便不尽、直肠内存有泥沙样粪便、用力排便时矛盾运动。
混合性便秘
诊断与评估
2
◆诊断流程
便秘患者应接受哪些检查?
便秘患者,应该注意听从医师的建议。医生会从诊断疾病、排除其他诊断、指导治疗、评价治疗等几个方面为患者选择适当的检查。首先医生会进行常规查体。肛门指诊是很重要的,但是目前由于隐秘性及操作不便等问题,兼之有肠镜等检查,因此被医患双方忽视;其次是实验室检查,包括大便常规及潜血、血常规、血糖、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器械检查主要的是肠镜检查,特别是年龄50岁以上,伴有贫血、腹痛或腹胀,便血或大便潜血阳性,有结肠癌的家族史,以前从未进行过结肠癌或结肠炎的筛查的患者更应进行内镜检查。为了对便秘进行分型,了解结直肠肛管功能,可以进行胃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球囊排出试验,排粪造影。
◆特殊检查
有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球囊逼出试验、排粪造影、盆底肌电图等,借助这些检查可判断临床类型,对功能性便秘患者酌情选择盆底肌电图:盆底肌电图检查:应用电生理技术,检查盆底肌、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等横纹肌的功能状态,及其支配神经的功能状态。目前临床采用的盆底表面肌电为经过信号处理后的信息,可作为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前后监测肌肉训练的工具。
如何治疗
3
◆一般治疗
饮食
保证饮水量,尤其在食用高纤维食品时,更应注意保证饮水;蜂蜜中含有大量果糖,对肠道有润滑作用。多吃新鲜蔬菜,短时间内多吃蔬菜,增加饮食中纤维的摄取量,此外可以多吃黑木耳、红薯等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
改变长期久坐的习惯
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身体机能,有助于消化道的蠕动,促进大便的移动,从而增强便意和排便的顺畅度。这里,小葆建议您,不要总是坐在办公桌前或整个周末都待在家里,定时起身走走,舒展舒展筋骨,下班后做些有氧运动,如慢跑、打羽毛球等。运动后,需及时补充水分,否则也会加重便秘。
规律排便时间
排便应有一定规律,如果经常拖延大便时间,可使排便反射减弱,引起习惯性便秘。因此,要治疗便秘,就要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重建正常的排便反射和正常的排便功能。
首先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不论是否有便意,最好在固定的时间里去蹲一次。这个时间宜选择早晨起床后或自己认为合适的其他时间。当然,徒有形式也无济于事的。在排便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排便上来,切莫再做其他事情如看书、听音乐等。通过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可以陪养起正常的排便条件反射。
及时调整不良心态
平时多乐一乐,不仅有助缓解焦虑的情绪,还有利于改善胃肠功能。因为大笑时可震动肚皮,对肠子有按摩作用,能帮助消化,缓解便秘。
◆药物治疗
口服泻药有以下几种:①容积性泻剂;②泻盐;③渗透性泻剂;
④刺激性泻剂;⑤大便软化剂;⑥润滑剂;⑦胃肠动力药物。
◆物理康复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
循证医学证实生物反馈是盆底肌功能障碍所致便秘的有效治疗方法,可用于短期和长期治疗不协调排便,但尚不推荐将其用于无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
MLDB8
骶神经刺激治疗
SN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慢性排便功能障碍的新方法,通过对骶神经的脉冲电刺激调节,对慢性排便功能障碍发挥治疗作用。由于骶神经构成的复杂性及盆丛来源的多样性,导致SNS的作用机制至今尚在研究。从最初的认为SNS仅刺激盆底扩约肌复合体的活动而发挥作用[12],到目前认为其对结肠、直肠、肛门的感觉和运动均产生调节作用,起到复合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