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总感觉嘴里好多唾沫,黏腻腻的,有点发甜,或者是嘴里寡淡得很,特别没味儿,总想吃点什么让嘴巴舒服点。
这种情况,其实是你“脾精”漏了,《黄帝内经》讲过:“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古代的“甘”包括甜味和淡而无味,甜淡都是脾的津液和食物精华的味道。脾的津液和精华应该输送到全身起滋养作用,为什么会上泛到口腔呢?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原因。
第一种就是脾虚痰湿重
脾喜燥恶湿,因此水湿重就会导致脾运化失常,脾无力运化又加重水湿停滞;水湿泛滥就会,脾精四散到口腔就产生口甜,这类人一般体质偏寒,阳气不足,无法为脾的运化提供能量所以常年脾虚,常常还伴随有食欲不振,腹胀不消化,大便较稀不成型,平时不爱动,四肢沉重,容易水肿,舌头多是淡白色,白腻苔
治疗时应当温中健脾祛湿,可用党参、茯苓、扁豆、生姜、陈皮、砂仁、豆蔻等来搭配使用,如果是还伴有喉中有白痰,老是吐不完的情况,可酌情加入半夏和厚朴等来消滞化痰。
第二个原因脾胃湿热
脾虚湿困日久,若再加上饮食不节制,就容易湿热交缠,郁结脾胃,湿热之气向上熏蒸,就会带着胃中的精微物质上泛到口腔,因而出现口甜的情况,除此之外,湿热浊气还会熏蒸口腔黏膜而导致反复性口腔溃疡和胃酸反流,这类人往往会有胃中灼热感,大便黏腻,脸上长痘,容易烦躁,舌苔多是红舌,黄腻苔,
调理时候首先要清淡饮食,药物上当以清热祛湿,健脾理气的方式,可参考藿香、佩兰、黄连、薏苡仁、土茯苓、厚朴等配伍使用。
以上用药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不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辨证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