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草常见于在农村田野、路旁以及潮湿阳光充足之处。产于南方大部分地区。在我们这是一片一片的,我们这叫“扁嘴芽”,学名“扁蓄”又名竹片菜。
扁蓄一年生草本,高10~40cm,常有白粉;茎丛生,匍匐或斜升,绿色,有沟纹,叶经生,叶片线形至披针形,宽1~4cm,长6~10cm,顶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近无柄;托叶鞘膜质,下部褐色,上部白色透明,有明显脉纹。花1~5朵簇生叶腋,露出托叶鞘外,花梗短,基部有关节;花被5深裂,裂片椭圆形,暗绿色,边缘白色或淡红色;雄蕊8;花柱裂。瘦果卵形,长2mm以上,表面有棱,褐色或黑色,有不明显的小点。花果期5~10月。
药性功效:苦,微寒。归膀胱经。该品苦降下行,通利膀胱,苦燥又能杀虫除湿止痒,主要用于淋痛及湿疹。扁蓄提取物富含黄酮素,对皮肤的光损伤和早衰具有全效生物防护作用。
1.利水通淋用于湿热淋证,可治疗泌尿系感染、结石、血尿等。
2.杀虫止痒可治疗蛲虫等寄生虫病。亦可煎汤外洗治疗皮肤疮疹、瘙痒。
.治赤白痢,黄疸。
4.治痔发肿病:用匾蓄捣烂取汁服一升。不效可再服。另取匾蓄汁和面作饼,一天吃三次。
5.热黄疸疾: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味,煮羹汤吃。
经典选方:
1、治热淋涩痛:扁竹煎汤频次。(《生生编》)
2、治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治小便亦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克。上为散,每服10克,水一盏,入灯芯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量力少少与之。(《局方》八正散)
、治热:扁竹取汁顿服一升,多年者再服之。(《药性论》)
4、治蛔虫心痛,面青,口中沫出:BIAN蓄十斤。细锉,以水一石,煎去滓成煎如饴。空心服,虫自下皆尽,止。(《药性论》)
5、治小儿蛲虫攻下部痒:BIAN竹叶一握。切,以水一升,煎取五合,去滓,空腹饮之,虫即下,用其汁煮粥亦佳。(《食医心镜》)
6、治肛门湿痒或痔疮初起:BIAN蓄~克。煎汤,趁热先熏后洗。(《浙江民间草药》)
7、治疗腮腺炎:取鲜扁蓄0g,洗净后切细捣烂,加入适量生石灰水,再调入蛋清,涂敷患处。(《中药精华》第页)8、治疗鞘膜积液:扁蓄0g,生苡仁0g,水煎服,日1剂。7天为1疗程。(《浙江中医杂志》;(8):7)9、治疗牙痛;取扁蓄50~g(鲜品不拘多少)水煎,分2次服。(《陕西中医》;7(11):28)
使用禁忌扁蓄作为牧草对马、羊是有毒的。临床使用未见中毒报道。该品苦寒,古代医家认为多服泄精气,对机体会造成一定的损耗。所以无湿热水肿者、体弱津液亏损者不宜服用。
来源:祖传奇妙秘方
转出去给你身边需要的人吧~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