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性,年5月直肠癌术,6个月后粪袋拔出后,出现大便失禁(有漏便的情况,需长期在肛门处垫纸预防),大便次数多(一日十余次),并且大便急迫,有便意就需立刻如厕,大便稀糊状不成型,影响睡眠和正常生活,并且术后出现手足凉,怕冷。
舌体胖大质燥苔白,脉沉细
诊断:大便失禁,脾肾气虚,病位在足少阴
直肠癌手术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无法保肛,则需要永久性造口在体外接一个粪袋。另外一种相对比较幸运,手术切除部分肠管后,会与肛门重新吻合,但为了让肠道吻合口长得更好,一般会从小肠处临时性改道接到体外一个粪袋,3-6个月吻合口长好后再拔袋进行回纳。直肠癌手术如果肛门括约肌受损,造口回纳后,往往会出现大便失禁的情况。治疗采用针药结合的方式,中药健脾补肾,针灸处方为:下八髎,次髎、中髎。每周2-3次。分析1、下八髎即我们常说的盆底肌刺激术,针刺下八髎地部,以收缩盆底肌,患者亦感觉肛周收紧感。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即盆底肌肉,并不是一块单独、完整的肌肉。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床”,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盆底肌肉就像一条弹簧,将耻骨、尾椎等连接在一起。它围绕在尿道、阴道和直肠开口的周围,支撑着盆腔和腹腔器官,还会协同作用于膀胱、肠和性功能。因此,盆底肌肉和性功能、排泻功能等都有密切联系。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次髎、中髎针刺地部,将针刺入第二、第三骶后孔内,以刺激骶神经,提高盆底肌兴奋性。效果治疗一次后,患者表示漏便减轻,大便次数稍减。增加神阙、章门艾灸以健脾。左右滑动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