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切除固定术被极力推荐给大部分有便秘或非结肠无力性排泄障碍或巨结肠病史的病人。
所有证据显示直肠切除固定术比单纯直肠固定术有更低的术后性便秘发生率。
文献显示直肠固定术应缝合并且应尽量避免使用外源材料。如果Marlex或Ivalon或其它外源材料被用于直肠修补术,那么,便秘的发生率将更高。
有便秘病史的病人,直肠前固定术(Ripstein式)应当为禁忌。即使无狭窄,直肠前固定术后,便秘的发病率也是很高的,并且机械性狭窄的风险也很大。
一个对比了Ivalon直肠固定术和缝合直肠固定术的随机控制试验显示,当避免了使用外源性材料时,便秘的发生率更低。
可能最难回答的问题是有多少结肠应该被切除。
通常,在直肠切除固定术中,乙状结肠被切除,所以降结肠和直肠之间的大肠变直了,而直肠固定术后有一个弓形。
一些数据支持对有结肠蠕动乏力而肛门括约肌解剖与功能基本正常且无大便失禁病史的病人行次全结肠切除术。
专家介绍罗成华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医院大外科主任
罗成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大外科主任、普外科部副主任、腹膜后肿瘤外科主任,美国结直肠外科学会(ASCRS)InternationalFellow,知名肿瘤外科、肛肠外科、普通外科专家。
擅长疑难腹膜后肿瘤及复杂盆底、肛肠外科等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每年诊治疑难、复杂腹膜后肿瘤及盆腔肿瘤病人达例以上。曾被中央电视台2、7、10频道,北京电视台、新华网、健康报等媒体广泛报道。
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SCI论著10余篇。举办中国腹膜后肿瘤论坛、中国肛肠创新论坛等大型学术会议。获全军医疗成果奖1项,国家专利4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行业专项及北京首发基金等项目,总科研经费达万元。
已出版《肿瘤专科医师培训教程》(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腹膜后肿瘤》(人民卫生出版社)、《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外科学-理论与实践》(人民军医出版社)、《结直肠肿瘤》(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便秘治疗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痔治疗新技术-LigaSure痔切除术(附手术操作DVD)》(人民军医出版社)等专著,正主编《RetroperitonealTumors:InvestigationandManagement》(Springer美国出版)。
兼任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模拟医学分会会长、医院学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腹膜后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腹膜后肿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肛肠医学联盟理事长、中国中医药肛肠分会副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肠肛门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医学杂志》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等职。
来源:搜狐
责任编辑:饶春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