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席卷而来,医院为防聚集性感染、尽量限制人员聚集,主张患者减少就医次数,许多慢性病患者诊治受到一定影响。对于肿瘤患者的就诊,更是带来不便。
发表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例中,有2%伴有肿瘤基础疾病。 肿瘤患者受到疾病本身、手术以及放化疗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免疫力较低,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害。
因此,肿瘤患者更需要谨慎应对,以抵御肿瘤与病毒的前后夹击。 之前黄金昶主任多次提到,艾灸可起到明显防疫作用。同时,艾灸作为一种操作简便的中医治疗方法,也可在特殊时期,缓解患者的病痛,减少就医次数,预防肿瘤复发。
艾灸的作用是什么?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早在《黄帝内经》中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可见,艾灸的地位在古代早已确立。 艾灸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之功效。同时,艾灸作用于不同穴位,根据穴位所在经络不同,可发挥不同的作用。所以说,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为什么艾灸可以预防肿瘤复发?
为什么艾灸可以预防肿瘤复发呢?首先要分析一下肿瘤复发的原因。 首先,肿瘤患者手术后,手术部位是虚的,往往气血不足,存在“本虚”的因素,其次手术部位局部容易瘀堵,加之情志不畅,故存在气郁、气滞、血瘀、痰阻,肿瘤局部容易复发。 我们再看艾灸的作用,刚好可以解决肿瘤复发的诸多因素。 针对手术以后正气不足,艾灸可以作用于特定穴位扶正;针对气滞血瘀,艾灸有辛通的作用,辛能发散、调气、活血。气滞血瘀能造成痰阻,艾灸温度又高,能化气散瘀,可以消除痰湿, 此外,艾灸的温度高能够抗癌,艾灸有红外线作用,能够穿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瘀堵。因此,黄金昶教授很早提出,艾灸可以预防肿瘤复发。 从西医角度而言,艾灸可以迅速提高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也是防复发转移一个重要因素。肿瘤患者可以艾灸哪些穴位呢?
艾灸预防肿瘤复发,可以艾灸哪些穴位呢?我们认为,术后局部虚弱,可以选择手术的部位周围或局部的穴位。 或者可以在没有症状时,通过艾灸恢复身体,增强免疫功能。免疫功能强大,可以对抗癌细胞的生长。增强免疫功能的穴位可以选择艾灸中脘(先灸)、气海、关元。 对于肿瘤患者常出现的一些不适,也可以通过艾灸调理。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症状的艾灸穴位:胰腺癌的疼痛:疼痛点以皮肤耐受为度,可以完全缓解疼痛。成骨性肿瘤引起的疼痛:艾灸痛点可以缓解疼痛。腹盆腔肿瘤引起的疼痛:艾灸关元、中极穴可以缓解疼痛。外感、白细胞低下、不明原因高热:艾灸百会、大椎,先百会,再大椎。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艾灸中脘、气海、关元。腹泻:艾灸神阙穴,每日一次,每次半小时以上。贫血:艾灸膏肓、膈俞、脾俞、肾俞、命门穴。腹腔积液:药灸神阙穴,首次离照艾灸3小时,以后每日1小时。少量心包积液:艾灸虚里穴。CA升高:艾灸中极穴。CA升高:艾灸中脘穴。胃胀不消化:艾灸中脘穴。 在当前环境下,肿瘤患者很多时候不能继续原订的治疗计划,那就可以趁机提高免疫力,为下一步治疗打好基础。艾灸调理的典型病例
本例患者是一位78岁老年男性,胃癌术后2年,现腹腔转移,年底因大量腹水,排尿困难曾过来咨询,咨询后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术后坚持艾灸控制腹水。腹水较前减少,身体逐渐恢复。 此次是因为尿频、尿急,小便频数,大便次数增多,且大便随小便同时排出,向我咨询艾灸如何解决。 根据患者目前症状,我建议其艾灸关元、命门两个穴位。遵医嘱,给予艾灸后,次日诉大小便次数明显减少。 患者女儿是心内科的一名西医专家,年底因大量腹水,不想给予穿刺引流腹水,在咨询过我后,一直坚持为其父亲艾灸,控制腹水。 最初是到艾灸馆找人艾灸,我告诉她那样艾灸灸不到位,力度不够,后来在我们的视频指导下,她亲自给父亲艾灸,并在穴位上敷药,通过患者的感受,深刻体会到了艾灸的好处。 从年元旦过后,一直坚持到现在,艾灸后,患者腹围较前缩小,胃口也较前好转。期间间断门诊服用中药治疗。 近日疫情期间,医院做任何治疗,每日坚持在家艾灸,患者自觉艾灸后饮食、睡眠、大小便均有所改善,从其女儿拍的照片看,腹水也没有出现明显增多。本病例按语
药灸神阙穴治疗腹水,为黄金昶教授首创,临床应用近20年了。 药物离照散组成桂枝、黄芪、川椒目、龙葵、细辛可以温阳祛湿利水。 而选择穴位神阙穴,首先神阙能温补脾肾,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神阙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决定了艾灸神阙穴的疗效。 神阙穴位于任脉,任脉行腹正中,入脐中央。 任脉为“诸阴之海”受纳于足三阴和手三阴脉气,经其脉气与手足各阴经交汇。在中极、关元穴与足三阴交会,在天突、廉泉穴与阴维脉交会,在阴交穴与冲脉交会,足三阴经上交于手三阴经,故任脉联系了所有阴经,也就是脐通过任脉与全身的阴经相通。 另外,任脉与足少阳经交于阴交穴,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交于中院穴,与手足阳明、督脉交于承浆穴,说明脐通过任脉还可与小肠经、大肠经、三焦经、胃经、胆经、督脉相通。督脉为“诸阳之海”,总领一身之阳气,《素问骨空论》谓“其少腹直上者,贯其中央,上贯心,入喉”督脉与六条阳经交于大椎穴,与阳维脉交于风府、哑门穴,故通过督脉与全身阳经相通。 《灵枢经別》曰:“当十四椎,出属带脉”,《难经二十八难》记载“带脉者,起于季肋,回身一周”。带脉能“约束诸经”,足部的阴阳经脉都受带脉的约束;又带脉出自督脉,行于腰腹,腰腹部是冲脉、任脉、督脉脉气所发之处,故通过带脉与足三阴、足三阳经及冲任督相通。 “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冲脉为“十二经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其脉气在头部灌注诸阳,在下肢渗入三阴,并与肾、胃经相并上行,故脐可通过冲脉与十二经脉相通。可见神阙穴与人体诸脏腑经络联系紧密。 临床正是基于上述理论,我们选用此穴治疗腹水,并利用其分清泌浊,健脾利湿作用。因其与十二经络、奇经八脉、冲任督带均相通,故首次需重灸神阙,初次需重灸3小时。也可加用关元穴以加强温阳补肾作用。 从西医角度而言,神阙是天然凹槽,容易放药,二是皮下较少真皮组织,容易药物吸收,三是不用经过首过效应,药物利用度高,四是神阙穴是个黄金分割点。 有数据表明,从肚脐到脚的的长度,与肚脐到头顶长度的比值,恰好等于0.,故神阙穴位于黄金分割点上,现代科学和医学研究表明,黄金分割点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通过穴位按摩、贴敷等良性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能显著提高免疫功能。 患者出现大小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溏,夜间明显,且大小便同时排出,中医讲,肾司二便,肾气不足则二便失禁,粪随小便而出。 患者为何夜间排便、排尿次数增多更明显呢?因夜间阳气入下焦与阴液交融互相滋生,体内阳气渐多,遂将二便排除,本为肾气不足。 嘱其艾灸关元、命门两个穴位。关元穴,为任脉腧穴,与肝、脾、肾三经交会,又为小肠募穴,有藏精气、温肾阳之功;命门为督脉穴,位于腰部,腰为肾之府,且督脉起于胞中,贯脊属肾,灸之可治疗肾气亏虚引起的小便频数、腰痛等。艾灸关元、命门后,患者大便、小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溏的症状明显改善。作者:北京中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徐林告患者书:
本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