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的姑娘对待我妈妈就像亲闺女一样亲,这下我放心了……”王女士经历了ICU医务人员一系列亲情服务后,赞不绝口。其实,除了王女士外,还有许多患者及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亲情服务所感动。
写字板和沟通手册,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爷爷,打针的手痛不痛?您需要解大便吗?解得出来吗?解不出来我给您用点开塞露?”
在ICU重症监护室,积累了厚厚一摞写字本,上面密密麻麻写了类似的话。据悉,ICU病人进行气管插管的比较多,病人无法与医护人员进行语言沟通,于是,护士们便想到利用写字板让病人在写字板上写上需求,使双方沟通更为顺畅,“有时候病人没有力气,写的字歪歪扭扭甚至不完整,我们需要根据他的字迹猜测需求。”护士陈伟英说道。
家属们也非常乐意接受我们提供的“亲情传递卡”服务,他们会在卡片上写上祝福语让护士们带进ICU给到亲人,家属对ICU医务人员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你们想的真周到,虽然我们只能在视频中探视,但这张卡片也可以帮助我带给家人的鼓励,真好,谢谢你们”。类似这样感激还有很多很多太多……
据悉,ICU针对不能写的患者,制定了一本沟通手册,里面包含了患者日常需求,患者只要动动手指点击就可以。“手册上面还画有直观图片和同步英语,即使外国人来这里,也可以进行简单沟通。”倪兰护士说,河西高校云集,外籍人士不少,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温情沟通卡为外国人服务,效果不错!
对于不能说话,不能写字的患者,护士更多的时候靠猜。今年3月,一位年仅21岁的花季女孩因为急性脊椎炎引发呼吸衰竭、心跳骤停,复苏后入住ICU。由于气管切开,且全身神经瘫痪,该患者既不能说话,也不能写字,且在她印象里,入住ICU就意味着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是逐渐走向死亡的标志,产生恐惧心理,害怕死亡又拒绝接受治疗。为了缓解她的恐惧,轮班护士给她科普病情,为她描绘未来美好生活,鼓励她战胜疾病。同时,通过口型、经验等判断该患者的需求,常常沟通下来就是一个多小时。在护士们的关爱中,这名年轻女孩渐渐从恐惧与害怕中走出来,开始积极接受治疗,脸上也开始挂有微笑。
视频语音,架起亲情陪伴的桥梁“老伴,护士说你今天很听话,吃了不少东西,如果听到我说话就挥挥手。”话音刚落,躺在重症监护室的余嗲嗲挥了挥手。“非常好,你跟护士说你想吃莲子汤,我下午做好了再给你送过来?”“我还要吃巧克力,”余嗲嗲回应道。“好,也给你带巧克力……”这样的对话,医院重症医学科视频区。为了让患者感受到亲情的陪伴,医院重症医学科推出视频、电话探视。
89岁的余嗲嗲因呼吸困难等多种疾病入住重症监护室。乍离开老伴的余嗲嗲一进来就表现出极大地不习惯,不仅不配合医务人员治疗,而且还有躁动症,经常嚷嚷,“你们把我老伴叫过来,我想见她……”
重症医学科里都是危重病人,消毒隔离要求非常严格,家属不能随时留在患者身边。白天还好,科室有远程视频,可以和家属通话。但是有时候晚上余嗲嗲也闹小孩子脾气,非要见老伴。
于是,余嗲嗲的管床护士人人都加了余嗲嗲老伴的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