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大便失禁治疗
大便失禁求医
突然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医治
大便失禁原因
神经大便失禁

赵家大哥

点击蓝字

  赵世泽是湖北省枣阳市工行的一名干部,他孝老爱亲的故事,说起来很平淡做起来却很不容易。正因为如此,他的故事在当地传得很广。赵世泽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大,一条街上的人都称他“赵家大哥”。

从省城调回县城

年初,在知青组担任组长、“上山下乡”二年多时间的赵世泽,和20多位高中同学一起,招工进入铁路同时分到了武汉。当上了铁路工人,进入省会城市,同学们的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透了。他在武昌工务段,先当线路工,后调段教育室任教育干事。

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也说不清是谁追谁,一年后他和高中的同班同学、同时招工进入武汉铁路的杨慧敏明确了恋爱关系。杨慧敏的父亲是县里的计委主任,出身于干部家庭的她,不仅贤淑温良,说话慢声细语,而且身材苗条,人长得漂亮。一米六七的个头,不穿高跟鞋也婀娜多姿,同学和师傅们称他俩的相爱是天仙配。

坠入爱河的赵世泽和杨慧敏,游东湖时手拉手,回枣阳时成双成对。赵世泽不抽烟,不打牌,也不喜欢闲聊,工作之余闲暇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篮球、打乒乓球。上高中时,他是枣一中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乒乓球他更拿手,多次得过枣阳县青年乒乓球比赛第一名,枣阳县中学生乒乓球比赛第一名。赵世泽打球,杨慧敏喜欢看,她一直是赵世泽的铁杆粉丝。赵世泽勤快,杨慧敏洗衣服时他总要主动帮忙,吃完饭不用杨慧敏发话,他就动作麻利地捡盘子洗碗。双方家人和街坊邻居看到他俩都是喜上心头,相信他俩一定能在省城武汉,幸福地工作和生活下去。

月圆月缺,生活总有不尽人意的时候。这年深秋,一个很黑的夜晚,赵世泽病中的母亲还没等她三个儿子都长大成人,却不幸与世长辞。母亲临终前,似乎有很多话想说,眼瞅着丈夫,手拉着儿子。看得出,她不想过早地离去,她还想继续尽妻子尽母亲的责任和义务。但还是过早地走了,三个儿子和在场的亲人哭成一团。中年丧妻、幼年丧母,生活中的两大不幸,同时降临到这个家庭。这个家庭的顶梁柱、赵世泽的父亲,经受不住这一沉重打击,一下子病倒瘫了。谁能想到,这一瘫痪卧床就是10年。

母亲去世时,赵世泽的二弟和三弟都还小。父亲原以为母亲的病很快就会好的,没想到母亲的病不仅没好,而且丢下父亲和三个儿子,说走就走永远地离去了。在一条街上,母亲的勤劳、仁义、爱干净是出了名的。父亲昼夜不能入睡,一闭眼母亲的音容笑貌就出现在眼前。痛苦和打击来的太突然了,父亲无论如何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急火攻心加上劳累,由高血压引起了半身不遂。老辈人不是说么,“宁死作官的爹,也别死要饭的娘”,母亲在这个五口之家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个家一下子没有了母亲,就像天平失去了重心倾斜了。

 往后的日子还很长。这个家怎么办?瘫痪卧床的父亲怎么办?两个弟弟怎么办?在巨大的痛苦和打击面前,长子赵世泽把悲痛埋在心底,毅然决定调回家乡工作,侍奉父亲养老送终,照顾弟弟长大成人。男子汉的脊梁一旦挺立起来,可以撑起一座山。赵世泽决心用自己的努力,把处于危机中的这个家庭支撑起来。他把自己的决定第一个告诉了妻子杨慧敏,杨慧敏虽然婉惜但还是同意了,并且决定和赵世泽一起调回家乡。

工作和生活在一个美好的地方,一旦要离开时才感到难分难舍,才感到她是那么的美好可爱。游东湖泛舟观柳,登黄鹤楼看龟蛇二山,到长江边听惊涛拍岸……这里有关心自己的领导和师傅,有无话不说的同学和工友,赵世泽更割舍不下的是自己已干顺手的那份工作。可惜呀,可不回去又有什么办法呢?谁叫自己是长子是大哥呢?   两个弟弟一向崇拜大哥,大哥说咋办就咋办,大哥做出的什么决定他们都认为是正确的。可父亲听说后冲儿子发火了:“世泽,你小子糊涂呀!我都这样了,半截子已入土,沟死沟埋,路死路埋,越简单越好。咋能为我耽误你们的前途呢?”

老父亲很冲动,用手死劲地砸床板:“你这样做不是苦了慧敏吗?人家慧敏是多好的姑娘呀,武汉是堂屋门是灶屋门,谁想进都能进的吗?”杨慧敏的父母,都是老干部老共产党员,对女婿女儿的决定坚决支持。他们认为此时的赵家需要世泽这个大哥,也需要做大嫂的慧敏在家里洗洗涮涮。

久病床前孝子多

  赵世泽的孝心,得到了很多好心人地帮助。他调入枣阳工行队伍后,由于勤奋努力,刻苦学习,很快掌握了银行的业务技能。在学业务的时,他的个人特长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襄阳市工行系统很重视开展文体活动,每年都要开展乒乓球和篮球比赛。赵世泽进入枣阳工行的当年和以后的多年,代表枣阳工行参加襄阳市工行系统举办的乒乓球比赛,年年扛回了冠军的奖旗。由他担任队长的篮球队,在篮球比赛中也年年获得名次,为行里赢得了很多荣誉。

团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他总是走在前面,加上他为人谦和,自我要求严格,注意学习,在行里的青年职工中建立了威信。领导看他亲和强、有组织协调能力,就培养他担任了行里的团委书记。在他的领导和带领下,行里的共青团工作有声有色,各项工作都走在前面,团员青年们精神焕发,在行里的业务工作和其它工作中发挥出了生力军作用。赵世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赞扬。离任团委书记后,他先后又担任了行里的人事科长和办公室主任。

 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赵世泽把全部的业余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照顾父亲和幼弟方面。他把早起的时间定在五点半,每天闹钟一响就准时起床。起床后他先照顾父亲上厕所,接着为父亲刷牙洗脸。把父亲的忙完了再忙自己的,从小就爱运动的他,为了节省时间,买饭买菜,出出进进,跑步成了习惯。两个弟弟吃早饭时,他先喂父亲吃饭,待父亲和俩弟弟吃了,他最后一个吃。晚上父亲和俩弟弟睡下了,一天的大部分事情忙完了,他开始忙最后一件事,洗一家人的服。后来他还学会了熨衣服和针线活,俩弟弟穿戴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在学校里和同学们比起来一点也不差。

  赵世泽从武汉调回的当天,跑了很多路忙了一整天。虽然那天他很累,但他还是按照自己的计划,晚上给父亲痛痛快快洗了个热水澡。为了照顾父亲,也为了不影响俩弟弟的学习,回来的当晚他就在父亲屋里支了床,和父亲住在一个屋。每天晚上他至少要起床一次,看看父亲有什么事没有,看看小弟弟被子盖好没有。既然是一个家庭就要像一个家庭的样子,家里的迎来送往,周情赶礼什么的,像父亲没病母亲在世时一样,赵世泽安排的很周全。星期天节假日,亲戚们来看望父亲时,赵世泽总是要挽留客人在家里吃顿饭,让来客和父亲拉拉家常多说说话。父亲老家里,母亲娘家里,他也要定期抽空去看一看。小弟弟学校里的家长会,不论是下午开还是晚上开,他都要准时参加,尽量不让小弟弟心灵上有阴影。

  妻子杨慧敏晚半年多时间才从武汉调回,调回来时他们的姑娘还小。家里增添了俩口人,赵世泽的工作量也增大了,但对父亲的照顾丝毫变。爱女咿呀呀开始学说话时,赵世泽总是把她抱到爷爷跟前,教她喊爷爷。当孙女第一次响亮地喊出“爷爷”时,赵世泽的父亲喜泪长流。做妻子的最心疼的是丈夫,看世泽每天里里外外忙得团团转,一下班她就抢着做饭,争着洗衣服。从武汉调回的第二天,她在两个小叔子屋里看了看,球鞋里放着袜子,满屋子臭烘烘的,拉起被子被头硬生生的。她用一整天的时间,洗被子洗单子洗衣服,擦桌子抹凳子。大哥再过细,没娘的孩子多少还是要受些委屈。现在好了,大嫂调回来了。老话说“长嫂如母”,从这天开始杨慧敏把大嫂的责任不声不响变成行动,让这个过早没了母亲的家庭重新充满了温馨。

 二弟世国参加工作的这一年,小弟世兵也如愿参军到了部队。世兵从小到大从没离开过家,参军才17岁,父亲不免有些牵挂。世泽经常去信问候,世兵从部队一有信回来,世泽就立即读给父亲听。知道小儿子对部队的生活已经适应,在部队的训练和工作各方面都还好,父亲也就放心了。长时间看电视怕父亲乏味,世泽又给父亲准备了收音机和录放机,让父亲听故事听说书听戏。家里虽然请了护工专门护理父亲,但每天的上午和下午,他都还要抽时间回家里看父亲一次,让父亲上午下午都晒晒太阳。晚饭后只要天不下雨,他都要把父亲推出来,在街上转一转,推父亲到他熟悉的地方看一看。夜晚入睡前,他总要看父亲一次,坐在父亲的床头陪父亲说会话,给父亲捶捶背揉揉肩捏捏腿。

不知是大哥的行动影响带动了弟弟,还是弟弟们像大哥一样原本就有这份孝心。二弟世国结婚成家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久病卧床的父亲接到自己家里,让大哥大嫂休息清静两天。世国贤慧的媳妇赵霞,对此完全同意。赵世泽和父亲听说后都很高兴,可大嫂杨慧敏却坚决不同意。她对世泽说:“做儿子做媳妇的孝敬老人是应该的,可人家赵霞是刚结婚的新姑娘,哪能一过门就让人家伺侯瘫痪的公公呢?”世泽觉得慧敏说的有道理,就说服弟弟让父亲继续留在自己家里。后来世国有儿子了,再后来世国的儿子会跑了。一个星期天的上午,世国和赵霞一起,套好板车铺上被褥,不由分说把父亲从大哥家接到自己家里。

一天晚饭后,世泽到二弟家看望父亲,小弟世兵也来了,正赶上世国在给父亲洗澡,俩兄弟立马动手帮忙。刚洗完澡的父亲,看到齐壮壮的仨儿子,心里高兴问儿子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世兵告诉父亲最近要结婚了,父亲叮嘱儿子,结婚是件大事各方面都要准备好。世兵对父亲说:“大哥大嫂在张罗,一切都准备好了。”父亲提醒世兵,结婚后要向俩哥哥学习,对岳父岳母要孝敬。大哥世泽接过话茬对俩弟弟说:“在单位里我们都是党员,都是中层干部,我们的一言一行,要给身边的同志做表率。孝敬老人既是我们的义务,又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家庭和谐的基础,这一点做好了,才有可能真正把工作做好。”俩弟弟记住了哥哥的话,这些年虽然没大哥得的各类荣誉多,也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摸范、标兵......

小弟世兵结婚成家后不久,和贤慧的爱人徐荣华一起,又把父亲接到了自己的家里,像哥嫂们一样对父亲体贴关照入微。接下来,仨兄弟和仨妯娌争着侍奉病父。侍奉瘫痪卧床的病父,不是件简单的事,瘫痪卧床时间久的人,容易大便干结解不下大便,遇到这样的情况,要做儿子的动手;同时还容易出现大小便失禁,有时一天出现一次,有时一天出现多次,这时候做儿子的要及时给父亲洗澡,洗完澡还要洗衣。这方面赵世泽有深刻的体会,于是,还是大哥世泽拍板,由他家开始,三兄弟家轮换尽孝,一替半年时间。仨兄弟都学会了推拿按摩,父亲不管在谁家,都开心愉快。“久病床前无孝子”是中国的一句老话,在赵家却出现了久病床前孝子多。赵世泽的父亲,瘫痪卧床10年时间没得过褥疮。医院一位主任医生讲,这一临床效果,完全达到了国际上专业护理的水平。

女婿不比儿子差

在父母面前,赵世泽堪称是孝子。在岳父岳母面前,赵世泽作为女婿所表现出来的那份孝心,一点不比任何一个做儿子的差。赵世泽经常说:“父母和岳父母,都是爹妈。”   爹妈辛劳一生,临老了出现病痛是免不了的。赵世泽的岳父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第五年,不幸因高血压也瘫痪住院了,赵世泽天天守在岳父身边。开始,岳父很烦燥,心情很坏,有时连药也不想吃。赵世泽就请来岳父的朋友们,和他聊天拉家常,劝他按时吃药,配合治疗。后来岳父白天睡觉,晚上整夜不睡,赵世泽就整夜陪他天南地北地聊。岳父讲起年轻创业时候的事,显得很兴奋很激动,为了使老人尽兴,赵世泽就打起精神认真听。

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岳父的病情虽然稳定了,但往后的日子只能在床上和轮椅上度过了。杨慧敏的大姐随姐夫在南京经商,小妹随军去了广州,弟弟又在宜昌工作。岳母想到世泽这些年太辛苦了,就想请个人在家里帮助自己护理老伴。赵世泽听说后对岳母说:“伺候病人得用心,更要有感情,还是我来吧。”岳父转回家里治疗的当天,他们夫妻俩就搬到了岳父家。   岳父不愿出门,不愿见人,赵世泽就买回理发的推子剪子,在家里给岳父理发。给岳父理发前,他到理发店找熟人学理发技术,在自己的头上先练习,有一定把握后才开始给岳父理。他坚持每三天给岳父刮个脸、洗个头,每半个月给岳父理一次发,他用伺候父亲的一套方法伺候岳父。岳父是河南唐河人,听河南豫剧和南阳的曲剧比过年还高兴。他就买回了很多豫剧曲剧磁带,让辛劳一生的岳父在家里过戏瘾。

 有一段时间,岳父的头上长了很多的红疖子又疼又痒,流出的血水腥臭难闻。赵世泽就按照医生的交待,每天用温盐水先把岳父的头洗干净,然后再上药。一天早上,杨慧敏想帮世泽一把,就挽起袖子要给父亲洗头,父亲很高兴。谁知,她把一切准备好后,刚挨到父亲的头就跑到门外呕吐起来。世泽见状,立马接过手给岳父清洗起来。岳父感到奇怪问他:“不是慧敏给我洗吗?慧敏呢?”赵世泽解释说:“她喉咙浅,我喉咙深,还是我给你洗吧。”赵世泽喉咙深,连续二十多天给岳父洗头上药,直到红疖子全好。

四年后的一天,岳父安详地躺在世泽的怀里辞世了。想到岳父生前爱干净,赵世泽又最后一次给岳父洗脸修面理发刮胡子,擦擦身子换上新衣服,让岳父干干净净地离去。岳父辞世后,他们把岳母接到了自己家里。天天陪伴在岳母身边。三个月后,岳母想回家,他们又随岳母住到了岳母家。在北京工作的外孙女赵婧怕姥姥孤单,一次从北京回枣阳时,专门给姥姥买了一只狮子狗。狮子狗听话乖巧爱干净,姥姥很喜欢走哪带哪。看岳母喜欢狮子狗,赵世泽对它倍加呵护,天冷了督促慧敏给它做件衣服,天热了天天给它洗澡,在外面吃饭回来给它带点吃食,岳母很开心。

才搬回家的那几天,岳母显得很烦躁,好发无名火,总好为些小事对姑娘发脾气。赵世泽总是站在岳母这一边,要么批评杨慧敏,要么把杨慧敏推走。让岳母把气洒在自己身上,把要说的话说完。年轻的时侯,岳母也没和姑娘生过气,为什么老了老了脾气变坏了呢?赵世泽和杨慧敏一起认真分析。除了老人暂没摆脱精神痛苦,还有老转小的因素外,他们深层次地考虑问题。老人瞌睡少,喜欢早睡早起,于是他们就把自己的生活与老人同步,也早睡早起。晚上老人一入睡,就把家里的灯、手机、电话等全部关掉。家里鸡毛蒜皮的事,诸如哪个花盆该放哪,狮子狗是穿衣裳还是不穿衣裳等,老人说咋办就咋办,全部让老人做主。老人休息好了,气也顺了,就再没和女儿闹别扭。

岳母一生粗茶淡饭,喜欢吃个烤红薯煮玉米棒什么的,隔三差五赵世泽就买些回来。一天下午在二招参加会,散会时听说门口的野菜包子蒸得很好,赵世泽就给岳母买了几个。拿回去岳母一吃连连说好,赵世泽立马骑上自行车返回二招,又给岳母买了10个,放在家里让岳母慢慢吃。夏天,岳母最爱吃的是芝麻叶面条,赵世泽每年就早早把芝麻叶备足,洗净煮熟晒干放好。平时吃饭,他们按岳母的口味来,岳母想吃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不论工作多忙多累,赵世泽总忘不了每天晚上给岳母准备洗脚的热水,让岳母入睡前好好地泡个脚。

一次,岳母身上长蛛蛛疮,住院治疗仍没见好转。赵世泽听人说,乡下地里有一种木板草,治这种病效果好。他当即骑车到乡下找到这种草,按人家说的方法,把草砸成浆泥敷在岳母患外。几天下来,岳母的病情明显好转。同病室的人,以为他是老人的儿子,后来听说他是女婿时,都说老人家的祖坟埋得好,找了这么个好女婿。一天,赵世泽从一本杂志上看到,老人一早一晚勤梳头,有利于健康长寿。他当即拿给慧敏看,讲给岳母听。从此开始,一早一晚,杨慧敏拿把梳子给母亲梳头已成习惯。   赵世泽的岳母姓陈,院里的中年人都喊她陈姨。陈姨见到熟人老远就喜欢打招呼拉家常。每当大家夸奖她,说陈姨气色好,精神头好,这两年越活越年轻了时。陈姨总是声音洪亮地说:“我姑娘好——我女婿好——”

作者附言:

此文最早发表在《襄阳日报》文学副刊,后也有报刊杂志在发表这篇文章时注明为报告文学。由于赵世泽是我高中的同班同学,文章发表后在受到广泛赞扬的同时,也受到同学们的批评,大家批评我写晚了。近年,我在纸媒上发表了一些作品的同时,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ianshijin.com/dbsjyy/954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