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一声,惊醒芳华
死亡之前生命的最后形态,决定在别人的决定里。
临床的环境里浸泡了半年时光,也曾有幸参与了多个生命脆弱时候救治的过程,慢慢地,去感受生命的顽强,也切身的体会人性的多面。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近两个月光景,仍旧对一名患者念念不忘,我想我念念不忘倒不是因为人家对我多好,有多配合医疗活动,而是因为那一种不放弃的精神、执着、和细致,真切的表露出来对于生命的渴求,不是来自患者本身,而是家属,那种将一位植物人照顾了五十多天,夜以继日不曾怠慢的态度。
我上上个轮转科室是在神经内科,等我休完婚嫁回去,就见到了那一位特殊的患者:由于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导致大脑器质性损害,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她入院便进了ICU,住了十多天后生命体征稳定一些便转出来了,她转来的时候我恰好开始休婚假,等我回来,她仍旧全身插满了管子,没有苏醒的迹象,而彼时,她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高压氧舱治疗。
我见到她的时候,她一脸呆滞的表情,整个脸庞还算圆润,不到一寸的头发,密密匝匝;骨碌碌乱转的眼睛,对于任何呼唤和问题没有任何回应,四肢都不能动弹,故而肌肉全部瘫痪,气管切开、下了鼻饲引流管、留置导尿管、深静脉置管,其实我想,如果不是这次事故,她应该是一位善解人意、和蔼可亲、待人和善、留有岁月痕迹的美人,因为,她身边总是环绕着不同的照顾的亲人,有时是子女、丈夫,有时是姐妹、侄女、外甥女、有时是丈夫的姐妹、侄女、外甥女,他们每天留一位熟悉流程的带一位生疏的,如此循环,每日的高压氧舱治疗,随时的吸痰、雾化治疗,大便失禁导致的惨剧、每日三次的胃管饮食护理、每天尿量的记录,定时翻身、肌肉康复锻炼,这些繁杂的工作,竟硬生生让那些从未接触过的人个得心应手,每日的查房,他们会细心报告:患者凌晨几点咳嗽、吐痰,痰的颜色,何时解便,尿量多少等等之类的事情。
持续住院高压氧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病情没有好转,反而因为长期的卧床,出现重症肺炎,向患者家属谈话时,患者丈夫和儿子也表现出了无奈,甚至对一些医疗的抗拒,可仍旧不愿放弃任何治疗,尽力去配合我们的日常诊疗,也坚持仔细照顾病人。
如此细致的照顾了五十多天后,患者面对熟悉的人,会突然将眼神聚焦在对方的脸上,然后大哭;有时候是大笑;有一次家属给她擦拭身体的时候,我听到那声音,是那般纯粹,仿佛是孩童不谙世事的清脆的笑声,却让身边守护的人湿了眼眶。许是我们很多人太过于期盼,我和他们家属一样,看到这样的反应,痴痴的认为是意识苏醒的迹象,老师却以一个严谨的医者的角度告诉我:当病人经历脑损伤后,会出现强哭强笑反射,并不能反应病情的好转,可是我,不愿意相信,我更愿意认为她好转了。
只是,那么多医学的治疗手段,和输进身体里医学的药剂终究无法逆转她的脑损伤,在一个宁静的日子里,她们出院了。这之前的两周,她的儿子和丈夫一直在家里准备置办护理的器具:可以调整高低的床、湿化器、制氧机、吸痰器、破壁机,氧气钢瓶等等,有些仪器拿到床旁调试,而她的女儿侄女们则尽心的照顾着,和护理老师学习一些护理的技巧,等到他们准备完善,万事具备的时候,便出院了。
结束语见过太多放弃的,直到看见这一家人,他们的挣扎、无奈、妥协、坚持,是那样的难能可贵,一条生命即将陨落,他们联手为此兜底,我愿意抛弃科学的理智,去相信,他们会拥有奇迹的降临,成为如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正常的身体。
the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