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大便失禁治疗
大便失禁求医
突然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医治
大便失禁原因
神经大便失禁

科普脱肛OR直肠脱垂治疗酸甜苦辣

直肠脱垂

一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黏膜、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或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

直肠脱垂分为内脱垂和外脱垂。

内脱垂是下移的直肠壁堆积在直肠腔内,尚未脱出肛门外,是直肠脱垂的初期阶段。

外脱垂是直肠壁脱出肛门外,表现为肿块。外脱垂有分为三度。属于中医的脱肛病。脱肛之名首见于隋代《诸病源候论》。

直肠脱垂可以是独立疾病,也可与其他盆底异常合并发生。

直肠脱垂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或60岁以上成人,在儿童多是一种自限性疾病,5岁前可自愈,成人多需手术等治疗。

1、症状特点

(1)脱出:大便时有块状物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缩。病情迁延日久,脱出物逐渐增长、变粗,不能自然回缩,需用手法推回。重者在咳嗽、久站,行走、下蹲时都会脱出。

(2)坠胀:初期内脱垂阶段,病人自觉肛门部下坠不适,常有排便不尽感和大便不通畅感。由于黏膜脱垂致直肠或结肠脱出,压迫肛门,出现肛门坠胀和腰骶不适感,严重时有便意频繁,里急后重等症状。

(3)出血:一般无此症状,偶尔大便干燥、衣裤摩擦刺激,肠黏膜发生充血、水肿、糜烂,大便时有滴血、粪便带血或手纸带血,但出血量少。

(4)潮湿瘙痒:因肛门括约肌松弛,有黏液自肛门溢出,以致肛周潮湿,分泌物反复刺激肛周皮肤而引起瘙痒。

(5)嵌顿:肛门直肠脱出不能及时还纳,脱垂的黏膜充血、水肿,致肛门括约肌痉挛而出现嵌顿,使肿胀疼痛加重,甚至出现局部坏死及肠梗阻。

(6)失禁:晚期病人,常伴有肛门不全失禁或完全失禁。

(7)便秘和腹泻:由于病人恐惧排便而久忍大便,可导致便秘;病人反复脱出,直肠黏膜受刺激和损伤,导致炎症或溃疡可引起腹泻。

1.内脱垂脱垂的直肠尚未露出肛门外,当病人下蹲时或增加腹压时,直肠指诊可触及直肠肠壁呈环形折叠。如为直肠黏膜套叠,其肠皱袋松弛,触之柔软;如为直肠全层套叠,其肠壁比较硬而富有弹性。

2.外脱垂脱垂的肛管、直肠、结肠露于肛外。

(1)直肠黏膜脱垂:脱垂的直肠黏膜松弛,色淡红,长度3~6cm,有较深的环形皱壁,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然回缩,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多见于儿童。

(2)直肠全层脱垂:脱垂的直肠呈圆锥形,表面有较浅的环形皱壁,淡红色,长约10cm以下,触之较厚有弹性,偶有点状出血,便后需用手托回,肛门较松弛。多见于成人。

(3)直肠乙状结肠脱垂:脱出物呈圆柱状,粗细比较均匀,表面环形皱壁很浅,色红赤,长度在10cm以上,触之很厚有弹性,常常伴有肛管脱垂,肛门松弛无力,多见于老年体弱之人。

(1)I度:亦称隐性脱垂,是当增加腹压时,直肠在壶腹部形成套叠,但尚未脱出肛门外。

(2)Ⅱ度:指直肠全层脱垂。在排便时,或增加腹压时直肠全层脱垂肛门外,但肛管位置正常。脱出长度3-6cm,便后脱出部分不能自行复位。直肠黏膜伴溃疡、糜烂、肛门括约肌松弛,因而常有带血及黏液分泌物流出肛门外。

Ⅲ度:指直肠全层、肛管脱垂,可伴有部分乙状结肠脱垂。不仅在排便时直肠脱出,甚至咳嗽、行走、久站、久坐都可脱垂肛门外。长6cm以上,手法复位困难,脱出部分的黏膜糜烂、触之肥厚失去弹性,肛门括约肌松弛,肛门不全失禁,手法复位后可见肛门括约肌松弛。

(一)治疗原则

直肠脱垂的治疗重在消除、减轻症状,纠正造成脱垂的原发因素和局部处理。小儿直肠脱垂有自愈倾向,应以保守疗法为主,但脱垂明显者可采用注射疗法。成人直肠脱垂应以注射疗法为主,并配合其他疗法,加强肛门括约肌功能。对完全性直肠脱垂,可选用注射或手术治疗或两法皆用。

1.中医辨证论治

(1)气虚下陷证便后肛门有物脱出甚至咳嗽、行走、排尿时脱出,劳累后加重,伴有纳少,神疲体倦,气短声低,头晕心悸,舌质淡体胖,边有齿痕,脉弱。

治法:补中益气,升提固脱。

主方:补中益气汤

(2)肾气不固证直肠滑脱不收,伴有面色?白,听力减退,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或夜尿多,久泻久痢,舌淡苔白,脉沉弱。

治法:补肾固脱。

主方:四神丸

(3)气血两虚证直肠脱出,伴有面色?白或萎黄,少气懒言,头晕眼花,心悸健忘或失眠,舌质淡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

主方:八珍汤

(4)湿热下注:直肠脱出,嵌顿不能还纳,伴肛门肿痛,面赤身热,口干口臭,腹胀便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主方:葛根芩连汤加减。

2.中成药

补中益气丸:适用于气虚下陷证。

金匮肾气丸:适用于肾气不固证。

八珍颗粒:适用于气血两虚证。

二秒丸:适用于湿热下注证。

3.外用药治疗

(1).熏洗法

苦参汤加明矾、五倍子、石榴皮,煎水坐浴,每日2次

(2).外敷法

五倍子、明矾、冰片、共研细末,混合均匀,外敷

4、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可用于小儿直肠脱垂和部分成人的Ⅰ度直肠脱垂者。成人选穴:长强、百汇、足三里、大肠俞、承山、八髎穴等,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小儿选取百会艾灸,每次10分钟,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

5.手术治疗

直肠脱垂有经肛门、经腹部、经骶部手术。国外经腹部为主,国内经肛门为主。

(1)经会阴手术:

①经会阴直肠粘膜切除直肠壁肌层折叠术(Delorme术)

②经会阴脱垂肠管切除术(Altemeier术)

③直肠全层脱垂三联术(①.直肠粘膜排列结扎术;②.肛门环缩术;③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术)。

作用机制:

1.直肠粘膜排列结扎术:使松弛的粘膜紧缩,粘膜下注射消痔灵使粘膜与肌层粘连。

2.肛门环缩术:收紧松弛肛门

3.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术:直肠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

术前准备:

1.术前晚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2.术前晚术日晨清洁灌肠

麻醉:腰麻

体位:截石位

直肠全层脱垂第一联:直肠粘膜排列结扎术:

1.齿线上1.5cm原发痔相反区(左前,左后,右位),避开血管;2.横行钳夹粘膜,结扎或缝扎;3.纵行排列结扎;4.粘膜下注射消痔灵.

直肠全层脱垂第二联:肛门环缩术:

1.严密消毒,于前后肛缘外1.5cm处做0.5cm切口;2.用大弯血管钳沿一侧肛周皮下穿行,导入塑料管;3.同法处理对侧;

4.食指伸入肛门内,感觉环缩程度,结扎固定;5.缝合皮肤;

直肠全层脱垂第三联:直肠周围注射术:

1.严密消毒,左右肛外1.5cm进针;2.食指进入直肠内引导。

3.进针5cm达肛提肌,再进针有落空感进入骨盆直肠间隙

4.食指触及针尖可自由摆动,未进入肠腔;5.再向上进针不超过9cm;6.注药15ml消痔灵原液,边退边注,退至6cm处注完

7.不能注入肌内;8于骶尾中点进针8cm,进入直肠后深间隙,边退边注,注药15ml;直肠前方严禁注药;肛门内填塞油纱条

术中注意事项:

1.三联顺序不能颠倒,术中严格消毒;2.粘膜结扎应避开血管;3.直肠周围注射进针深度应掌握好,避免进入盆底,损伤小肠,可取头低脚高位。

术后处理:绝对卧床休息,控便4-5天禁食不进水3天,补液抗感染、润肠通便、便后坐浴,术后7天拆线,术后6月取出塑料管,也可不取。

1.术后嘱病人卧床休息3天,并控制大便72小时。

2.术后第1次排大便前,可用温皂水灌肠,并避免排便时过分用力。

3.提肛运动:肛门收缩3秒、放松3秒为1次提肛运动,每日3次,每次60~90下。长期坚持3个月以上。

4.情志调理:重视情志护理,避免情志刺激。

谢德正

您的欣赏是我的动力,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ianshijin.com/dbsjyz/738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