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执子之手,与子共着。执子之手,与子同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夫复何求?爱是永不止息······
文:草民
图:来自网络
在我们苏北农村常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这句话让许多老年人听起来毛骨悚然,尤其是常年患病或突发重病的人,更是忧心忡忡。
我老伴到年七十三,已病了十一年有余。我不是那种胆小的人,从不信命不信邪,可自从老伴得了病,我才恍惚意识到,人的命是由老天注定的。就像有些人说的:老天让你三更死,恐怕你就活不大天明。老天啊,你发发慈悲吧,让我老伴平平安安地跨过这道门槛。
十一年前,老妻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极易烦躁。当时我带医院,接着又去了北京,请了专家诊治,诊断的结果都是一样。
专家说我老伴患的是阿尔茨海默病,俗称的“老年智呆症”,这种毛病,病因不详,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说白了,就是一种不治之症。专家的话,象晴空霹雳,震得我浑身发抖。她才六十出头的年纪,刚把孙辈们看大,还没过一天清闲日子,怎么就得了这种毛病?我恳求医生能不能让老伴在北京住院,可医生只是摇头叹息,说这种病住院也没什么意思。
我们从北京带回了万把块钱的药物,说这些药可安神补脑和延缓病情的发展。遵照专家的嘱咐,一天三次,天天坚持,吃完后又邮寄了两次。吃了一年多药,胃出现了问题,而且原来的病也没得到有效的控制,病情逐渐恶化。三年后,大小便失禁,不会说话,自己不能吃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我日夜陪伴着老妻,给她讲我们共同经历的往事,企图唤起她的记忆,一遍遍,一天天,然而她却毫无表情。我每天领她逛街,有意锻炼她的双腿,以免长时间坐着造成腿部肌肉萎缩。又过了三年多,老伴因一次感冒高烧再也没能起床。
孩子们很孝顺,可是他们各有各的事业,各有各的工作,我不愿意给他们增加负担,独自包揽了照顾老伴的工作。我白天买菜、做饭,给她喂药喂饭,洗衣、更换尿裤和尿垫,夜里还要更换两次尿裤和尿垫。冬天夜里,我都是穿着棉裤棉袄睡觉,为的是以防夜里起床着凉感冒。
老伴卧床不能动,每隔几天,要给她换一次被褥,要把她从病床上抱到轮椅上,重新铺上清洗过的被褥后,再把她从轮椅上抱回病床。我抱不动,就在她腰里系上一条长围巾,一头套在我脖子上,两条胳膊和脖子一起用力才能把她抱起来。
好心的亲朋劝我找个保姆,可年轻的女孩不愿意干,不如出外打工干净利索;年纪大的妇女担心干不了。也有朋友建议我把老伴送到老年公寓,网上一则某老年公寓护理人员殴打老人的报导,让我胆颤。我实在不忍心也不放心把老伴送到老年公寓。
去年春节后,老伴便秘,我按照医生的吩咐给她用了“开塞露”,结果没有作用,又灌了肠,还是不见效果,我只好用手往外抠。从此以后,她总是便秘。镇医院大夫说这种习惯性便秘很难治疗。我在网上看到,有的说习惯性便秘也可使病人毙命。医院求大夫,医院找专家,先后用了好多方子,效果都不理想,全家人都焦躁不安。
晚上,我躺在床上,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老妻在娘家是根独苗,解放初期,她父亲曾任山东剧院指导员,后任藤县广播局干部。她从小生活无忧无虑,在娘家没受过一天罪,她也是一位民办教师,竟义无反顾地嫁给我这个穷光蛋。
我们结婚后,连烧锅的柴火都没有。她夏天剜麦查拾柴禾,秋天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扫树叶,以备一天三顿饭的烧柴。几十年来,她敬老爱幼、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怨无悔。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为了能吃上“粮票”、跳出农门、脱离贫困,我参加了江苏省成人自学考试。在教学之余,我抓紧时间学习,一学就是三年。她支持我学习,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外,她独自担起了家庭全部事务。一家四口人的责任田,收、种、管理,她自己一担挑。老妻为我们这个家付出的太多了!我只要有一口气,我就要为老妻寻药求医。
医院消化科王胜英主任告诉我,治疗便秘的药物有好多种,说不定哪一种就对症了呢。并且告诉我,病人久卧病床,肠蠕动功能减退,要每天给病人进行腹部按摩,增强肠蠕动。我坚持每天给老妻腹部按摩,去年每隔几天就用药物泻一次大便,今年她大便基本不要依赖服药了。
去年冬天,我因腿部烫伤医院,儿子在家侍候他妈,可儿子给她喂饭喂不进去,我只得给我的主治医师请求,让我“走医”:我一早在家喂了老伴,医院,中午挂完四瓶“吊瓶”再拄着双拐赶赴公交车站,回家给老伴喂药喂饭。半月后,我提前出了院。
咳!常言说“摁下葫芦瓢起来”,今年春节后老伴又生了“褥疮。”三年多前,孝顺的儿子给他妈妈买了医用病床,铺了充气垫子,以防褥疮,真是防不胜防。医生说褥疮很难治疗,每年死于褥疮的人不在少数。确实是这样,我所知道的熟人中就有几个死于褥疮。
我要与命运抗争,我要想方设法治好老伴的褥疮。一次次失败,我没有泄气。我不断地求医,不管再忙再累,坚持每天给老伴清洗疮口和换药,经过近半年的治疗,老伴的褥疮基本痊愈。
医院皮肤科史素民医师,她给我提供了好几种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她自制的“金黄散”对于治疗褥疮有突出的效果。我医院王医院荆志涛主任,他们联系和提供了我在全丰县买不到的药物——“生肌散”。
十几年来,医院的好多医生对治疗我老伴的病有过帮助,许多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经常询问我老伴的病情,我衷心地感谢他们!是大家的关心和帮助给了我力量与信心。
愿老伴能平安闯过“七十三”这道关,重新站起来,与家人相伴到永远,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愚伯的自留地施比受更为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