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能治病?这可真不是开玩笑。就在1月8日,医院消化内科在内镜中心成功完成了宁夏首例标准化粪菌移植技术,为一位腹泻长达一月的76岁老人解决了难题。
”网络配图
吃了冰箱里的饺子老人腹泻一个月何大爷是吴忠人,今年10月份,他吃了冰箱里的水饺,由于饺子馅放的时间有点长,吃完他就开始闹肚子,一天跑10来次厕所。
过了很多天都不见好转,11月份,何大爷入住宁夏医科大学总院消化内科,经过各项检查,医生确诊为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该院消化内科主任杨少奇解释说,老人本身就年龄大,肠道菌群不太完善,生病后又输了大量的抗生素,破坏了肠道菌群微环境,加重菌群失调。
认识到这一点,杨少奇团队转换思路,尝试着给他服用微生态制剂,帮助恢复肠道微生态,同时配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老人依然每天腹泻六七次。
网络配图
利用粪菌移植技术成功控制病情“最后我就想到了近几年来重新兴起的粪菌移植技术,可能会解决这个患者的问题。”杨少奇说,粪菌移植技术,最早可追溯到年前,中国古籍有记载,针对腹泻不止:“饮粪汁一生,即活。”
当然,现在技术不是让患者直接饮用粪汁,而是经过智能化处理,将粪便里的粪菌提取出来。
菌群是什么概念呢?杨少奇解释说,人类的肠道里有种菌群,亿个细菌。正常状态下,这些菌群保持着一个平衡的微生态环境。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菌群失调,人的肠道功能就紊乱了。
“标准化粪菌移植就是从健康人的粪便中提取出完整的菌群系统,移植到患者的体内,帮助患者重建肠道微生态。”
想到这个办法后,杨少奇与南京粪菌移植专家张发明教授取得了联系,从南京粪菌库里获取了一份粪菌样本(5管毫升),空运到银川。
1月8日,杨少奇团队在内镜下为老人实施了标准化粪菌移植治疗,随后配合营养科的调理,老人的病情得到控制,腹泻次数明显减少,慢慢恢复正常。
网络配图
实验室已成立将开展粪菌分离技术据悉,这是宁夏首例粪菌移植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而粪菌移植应用范围还有更广阔的的空间,例如顽固性便秘、减肥、自闭症、糖尿病等。
目前该院已经建立了粪菌分离实验室,人员培训也已结束,正在进行仪器招标,等智能化粪菌分离系统安装到位,就可以在宁夏开展粪菌分离技术。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宁夏人自己的粪菌库,同一地域人的粪菌,甚至自己家人的菌群,治疗效果会更好。”杨少奇说。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可能将粪菌制成药丸,直接口服,更加方便。
新闻加点料
不久前,医院层公开招募捐献粪便志愿者,用于粪菌移植的临床研究,成功捐献者每次可获得00元奖励,不少网友大呼:原来我每天冲走了这么多人民币!
但粪便捐赠是有严格的条件限制的,医院曾招募了50名志愿者,但最终通过所有检查捐献成功的只有人。
所以在注意锻炼身体的同时
也要注意饮食
这样不仅自己不会生病
也可能,会帮助别人
银川新闻网
编辑:洋葱圈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