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秋天,皮肤容易干燥,出现起皮、长倒刺等情况,很多大人在看到手上的倒刺的第一反应就是撕掉。
孩子也一样,看到手上长倒刺,就忍不住地想用手撕、用嘴巴咬。对于这种行为,家长千万要禁止!
直接撕掉倒刺,容易造成皮肤破损,轻则皮肤感染,重则导致甲沟炎、皮下脓肿等,甚至会出现败血症、骨髓炎,严重的会面临截肢的风险。
以往就出现过类似的案例:
孩子经常长倒刺的原因有哪些?《诸病源候论·手足逆胪》里面就说到:“手足爪甲际皮剥起,谓之逆胪”。
在中医里,倒刺被称为手足逆胪,是一种以手足指(趾)甲根际皮肤倒卷、撕裂、翘起为特征的皮肤病证。引起这种病证的常见原因有以下2点:
脾虚运化失利当脾的运化能力不足,吃进来的食物就不能被脾转化成“营养”,进而不能将这些营养和津液运送到四肢,四肢的肌肉就会失养,瘦削,皮肤也会失去光泽,因而产生倒刺。
这类孩子,一般都会出现典型的脾胃虚弱症状,家长可以留意一下:
食欲不振,挑食、厌食;
大便不正常,包括大便不成形或长期便秘;
面色萎黄,有“黑眼袋”;
体形消瘦,生长发育状况偏低下;
气血不足,导致舌质淡白无血色。
其实,从中医的角度去理解绝大多数孩子的轻微缺钙、缺维生素、缺微量元素,本质上也还要从脾胃上找原因,从脾胃上找调理方法。
通过健脾养胃,把脾胃运化的功能提升上去,营养吸收得好了,不去补充保健品,也不会有各种营养“缺乏”。
津液亏损导致倒刺的直接原因是皮肤干燥,而这种干燥有时不仅仅是指外界环境。孩子体内津液不足、有阴虚症状的时候,这种干燥是由内到外表现出来的。
其实也很好理解,孩子津液不足,就无法濡养皮肤,皮肤就会干燥、起皮,有倒刺。
观察孩子是否出现缺水、阴虚的表现:
大量出汗
皮肤干燥
舌红少苔少津
嘴唇、小脸蛋比较红
口干,经常舔嘴唇
手足心热
孩子经常长倒刺要如何护理?孩子的手指反复地出现倒刺,家长应该如何顾护与调理?下面给家长介绍4个方法,
倒刺应减掉,切勿用手撕看到孩子出现倒刺时,家长要教育和引导孩子不要直接用手撕扯。可先用温水浸泡手指,把倒刺泡软,再用洁净的指甲剪沿着倒刺根部小心剪去倒刺。如果担心护手霜、润肤露中有化学成分,可以在孩子的手指上涂点食用橄榄油。
平时尽量不要让孩子频繁吃手,手指皮肤经常被唾液浸湿很容易出现倒刺。如果是小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选择给他牙胶或磨牙棒。
关键在健运脾胃要帮孩子健运脾胃,首先要减少孩子积食的情况。平常尽量让孩子饮食清淡,消化好时帮孩子健运脾胃,食疗方可以用白术芡实瘦肉汤,能健运脾胃,补脾利水。日常保健可以每周1次煲给孩子喝。
白术芡实瘦肉汤
:白术15克,芡实10克,猪瘦肉克,盐适量。
:
1.将白术和芡实放入锅中,加毫升水;
2.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30分钟;
3.猪瘦肉切片,加入锅中滚煮10分钟;
4.加入适量盐调味,晾温饮用。
:健运脾胃,补脾利水。
生津润燥,在秋季更为重要手指总是长倒刺的孩子,应该注意生津润燥,尤其是在秋季燥邪当令的时候。饮食上,可以给孩子吃点莲藕、百合、银耳、番茄、娃娃菜等。
食疗方可用玉竹麦冬汤,玉竹可养阴润燥,生津止渴;麦冬可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沙参可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这一碗汤特别适合秋季时给孩子喝,滋阴润燥之余,还能养肺。
玉竹麦冬汤:玉竹8克,麦冬5克,沙参8克,甘草2克,猪瘦肉50克。
:
1.所有材料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
2.小火同煲或隔水炖1小时即可。(分次服用)
:滋阴润燥。
小儿推拿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小儿推拿是在不增加脾胃负担的情况下帮助孩子加强脾胃功能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小儿脾常不足,健脾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孩子平时健健康康的,也应该多给孩子补补脾。
日常健脾小儿推拿:补脾经-次、顺/逆时针摩腹各3-5分钟、揉足三里-次、捏脊3-5次;如果孩子的脾胃较为虚弱,则可加上揉板门次,揉中脘-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