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5岁,--6--1首诊。
年6月1号下午来诊。其母代诉:发热1天(体温:37.5℃)。查体:咽峡部重度红肿。两侧上颚多发散在疱疹。口臭,精神萎靡。舌红苔黄厚腻,二便可,眠可。听诊:心肺正常。治疗经过:口服感热颗粒(家里备用方)热少退。
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
此患儿以发热为主,兼脾虚运化无力出现不思饮食,口气较重。本着“有是症用是药”的原则,给予清热健脾的方法,开出小儿推拿处方:清补脾10分钟揉板门5分钟掐四缝2分钟清肺平肝3分钟退六腑(以红为度)20次打马过天河20次摩腹3分钟捏积10次推下七节骨次配合脾腧拔罐1分钟(即出紫红痧印)。继服中药处方:感热颗粒+葛根苍术连翘蝉蜕大黄。感热颗粒的成分为桔梗10g青蒿10g黄芩10g藿香10g杏仁10g柴胡10g大白10g栀子10g*5。脾属土,万物土中生,土不足则影响他脏。清补脾治脾胃虚弱的纳呆。退六腑治高热,临床单纯发热超过38.5℃多用此穴,考虑到患儿咽峡部重度红肿,热盛较重,虽目前未表现在体温上,仍给与退六腑20次。这一穴虽为凉穴,也非一味寒凉,同时也有壮火制水、滋阴潜阳之义。查资料,有记载:徐氏特别提出温毒颈肿,喉痹窒息,推此次立愈。不论肿左肿右,或夜轻日重,都可取此穴。此外,凡大虚热证,疮疹痘斑,头、目、牙、耳实火都可专用此穴,以愈为度。--6--2复诊。热退,但夜间有反复,现轻咳,少鼻塞,右侧上颚仍少许散在疱疹。口臭显轻,舌红苔白稍腻,二便可,眠可,精神可,心肺常。①继服6月1日中药处方。②小儿推拿处方:清补脾10分钟揉板门5分钟掐四缝2分钟清肺平肝3分钟退六腑20次摩腹3分钟捏积10次推下七节骨次。--6--4三诊。服上药4天每日1.5付,现体温正常,微咳,轻度鼻塞,右侧上颚疱疹较前显著减少,舌红苔白稍腻,二便可,心肺常。变中药处方:苍术8茯苓10炒白扁豆10黄芩8姜半夏8大白8栀子8连翘8炒牵牛子6厚朴8射干8甘草6*12
病案分析: 一、疾病描述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在儿科中属常见病、多发病,于夏秋季多发,多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伴有流涎、拒乳、厌食、呕吐等症状。查体可见患儿上腭、口腔黏膜、咽后壁、扁桃体等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2~4mm小疱疹,大约在1-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溃疡。一般疱疹性咽峡炎往往都伴有牙龈一碰就出血,口腔内有臭味,还会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但很少波及口腔外部的皮肤。该病多并发中耳炎、肺炎等,重症可以合并无菌性脑膜炎甚至危及患儿生命。
处方分析:经问诊患儿平素爱吃膨化食品,造成湿热内蕴,再加上小儿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形体脏腑形态未曾成熟,各种生理功能未曾健全。脏腑柔弱,对病邪侵袭、药物攻伐的抵抗和耐受能力都较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以肺脾肾三脏不足为突出。尤其表现为脾胃虚弱。确定治则以健脾消积,清热为主。本处方中青蒿、柴胡有退热之功,佐以黄芩、栀子,藿香以凑清热、除湿之功。以桔梗、杏仁,宣肺利气。槟榔以消积导滞。
小儿推拿以健脾消积,退热为主。健脾消积穴位:清补脾10分钟,揉板门5分钟,掐四缝2分钟,摩腹3分钟,捏积10下。
退热穴位:打马过天河20下退六腑(以红为度)2分钟。
咳嗽配清肺平肝3分钟。
通便消积导滞穴位:推下七节骨下。
舌苔厚腻配脾俞拔罐。
经观察,中药处方加小儿推拿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
国医健康管理中心科普文章第期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分享给朋友鍖椾含涓鐧界櫆椋庡尰闄㈠湴鍧鏄嗘槑鐧界櫆椋庝笓绉戝尰闄?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