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按+
据德国健康杂志《生机》报道,人体自身有能力治愈60-70%的不适和疾病。这得益于人体具有以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为主的自愈系统,也就是说有些疾病可以“不治而愈”,而且是任何药物都无法媲美的。17种病,不吃药也能好
自愈系统,就像是天生附在人体内的“医生”,不仅能自动诊断病症,还能“对症下药”。只要损伤不是很严重,或是在它的能力范围内,即使没有进行特殊的治疗,也能自动修复受损组织,甚至“治好”疾病。
1、感冒
普通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或是肺炎,都会有感冒、发烧的症状,病情较轻时,并不需要过多的药物干预。因为身体在受到细菌、病毒的袭击时,自愈系统就会迅速组织免疫细胞抵抗、杀灭病毒。
而且像伤风感冒,属于自限性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逐渐恢复、痊愈,药物治疗并不能缩短它的病程,一般都需要7天左右。
2、发烧发烧,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体温升高,这其实是保护机体的一种表现。不仅能抵御一些病毒的繁殖,还能增加体内的抗体,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肝脏解毒能力,辅助机体消灭病原体。
因此,低于38℃的发烧,多休息、多喝水、适当补充些营养物质就能缓解,但高达39℃,一定要及时就诊。
3、腹泻吃了不干净的、有细菌感染的食物时,身体会启动防护措施,尽快将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就像吸入异物时会引起咳嗽,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
正常人一天腹泻5次以内,适当多补充些水分,饮食不要过于油腻,也能自愈。而且一拉肚子就吃药,就相当于把有害物质滞留在体内,很可能引发二次腹泻,甚至加重病症。
4、早期内分泌、心血管疾病情绪、营养、生理作息等都会引起激素分泌异常,改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都有助于调节早期的内分泌、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窦性心律不齐等。
以高血糖为例,糖尿病虽是“不死的癌症”,但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糖前期,可以逆转糖尿病。在干预运动、饮食等生活方式的前提下,肝脏、肾脏、肠道等脏器也会调节对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的吸收与排出,清除多余的胆固醇,减少脂肪的堆积,“排出”身体隐患。
5、康复类疾病轻度的表皮损伤、外伤、烫伤等,只要伤口没有感染,正常机体都能自动愈合。血小板会自动止血,新陈代谢会分化出新的细胞,转变成新的肉芽组织,完成自愈,甚至连伤疤也会消失。
一些运动损伤、软组织损伤或是青壮年的跌倒损伤,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休息、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改善。
7、营养不足或过剩不论是营养不良,还是营养过剩,都可以通过饮食调整、锻炼、生活方式等的干预,恢复正常。
许多营养素缺乏、失衡的疾病,日常适当多补充营养的物质,甚至改善饮食,即可恢复,如:缺铁性贫血、缺钙引起的骨密度下降等。
因营养过剩引起的轻度脂肪肝、腹型肥胖等疾病,健康减重后也会消失。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化疗在杀害癌细胞的同时,也会伤害正常细胞,免疫力普遍较低。所以,国际上常结合中医的“固本”提高患者免疫力,以辅助抗癌。
2日常5招,激发自愈潜能
现代医学越来越发达,但为什么有些疾病却越来越难治疗?年轻人的体质大不如前,是什么让自愈力成了“软脚蟹”?我们又该如何激发自愈力?
1、不滥用药物“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且一般药效越强的药物,毒副作用也越大,但滥用药物的人不少。
以感冒为例,很多人一有鼻塞、咽喉痛的症状就立马服药。不仅可能造成耐药性,还会干扰机体的正常调节,给自愈力“帮倒忙”。
合理用药,才能将危害降至最小。部分疾病有轻微症状时,尽量减少甚至不用药物治疗,以激发自愈力。
2、均衡营养,多样化饮食“水谷精微”,营养物质既是维持机体正常运转的能量来源,也是提高免疫力的“原材料”。
营养物质缺一不可,但又过犹不及,人体只有均衡营养,保持饮食丰富和多样化,才能构筑牢固的免疫系统,加快细胞修复及疾病的康复。
日常饮食在注重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均衡饮食的前提下,减少油炸、加工肉类等有潜在危害食物的摄入。
3、提高睡眠质量“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好的睡眠,是恢复体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促进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和自我修复,直接关乎健康水平。
尽量不要熬夜、通宵,每天保证7小时的睡眠时间,老年群体一般6小时左右,也可进行20分钟左右的午睡,以提高免疫能力。
有研究发现,每周只睡4个小时的人,血液中抵御流感的抗体会可减少一半,但睡眠时间过长,也会削弱机体的抵抗能力。
4、提高新陈代谢能力人体内的代谢产物过多,会破坏免疫系统,包括大便不畅通、皮肤不出汗、坏胆固醇过多等都可能引起体内自由基过多,加快正常细胞的凋亡,诱发多种疾病。
抗氧化能力强,会加快新陈代谢,可促进细胞新生,提高细胞活力,缓解机体衰老。日常可多食用含有花青素、叶黄素、白藜芦醇、人参皂基、硒元素等抗氧化物的食物,如:葡萄、玉米、紫甘蓝、鲜参等。
每周进行3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也能促进微循环的畅通,延缓机体组织的老化,提高免疫能力。
5、身心愉悦“过喜伤心,过悲伤肺,过怒伤肝,忧思伤脾,惊恐伤肾。”任何不良的情绪都会伤害身体。
身心愉悦可以促进免疫细胞数目增长,提高免疫细胞的活跃性,是保护机体的天然屏障。
参与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平和的心态、适当缓解压力都有助于提高自愈力。凡事多往好的方面想。
自愈能力,可以修复部分组织甚至治愈疾病,也有助于稳定慢性疾病,但有自愈力并不代表患者可以完全不把疾病当回事,也不能所有疾病都不就医,但它确实能辅助康复。■
延伸阅读
这8个日常小动作,人人都能做!让你更长寿!来源: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人到老年韧带开始僵化,肌肉延展性变差、骨骼退化……
人活着就必须要动!周勇医生为大家推荐一系列保健小动作,只要有空就可以做!
?伸
早晨起床前做做伸展运动。把双臂缓缓伸到头顶上方,双手交叉,伸个懒腰。动作一定要柔和、缓慢。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我们加速血液的循环,舒展全身的肌肉。
而且在人刚醒时,需要几分钟的清醒过程,从卧位到坐位也要有个适应时间,慢起、慢坐都很重要。
?揉
中医学认为,腹部是:“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百病之根,须以动化静”,所以揉腹很关键。
经常以手心按摩小腹至发热,不但可以有效地驱寒暖腹,还能养元补气、滋阴培阳。
每天早、中、晚各揉一次小腹,力度要适中,先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也可以用一只手,轻触腹部,以肚脐为原点,由小到大地往外画圈。
?梳
中医认为,头为“精明之府”,通过经络与全身相通。人头部和颈部分布的主要穴位有多个,在梳子的反复按摩刺激下,能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祛病防病。
早晨起床或是白天可以梳头,梳齿要紧贴头皮,从前额开始向后梳到枕部,每次梳5分钟。通过梳齿与头皮的接触与摩擦,可以有效刺激头部的穴位,疏通气血。
?摩
“肾主藏精,开窍于耳”,“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中医学认为,人的肾与耳朵有着重要的联系,甚至和人体全身的经络、五脏六腑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摩耳轮:以食指贴耳廓内层,拇指贴耳廓外层,不分凹凸高低处,相对捏揉。此法不拘遍数,做2~5分钟,以耳部感到发热为止。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
?搓
中医学认为:“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涌泉穴位于足底,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在养生、保健、防病方面有重要作用。
经常搓足心能够调节肾经,补益肾气,起到强肾固腰的作用,还能促进足部血脉通畅,达到抗衰防老、延年益寿的目的。
每晚用热水洗脚后坐在床边,将腿屈膝抬起,放在另一条腿上,脚心歪向内侧,以右手指搓左脚心时,按摩右脚心时用左手,搓揉直到局部发红发热为止。
?提
提肛可以活动肛周的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排便畅通,防痔疮。
提肛运动可以采用坐位、卧位、站立位进行。吸气时收腹、提肛,呼气时放松肛门。
此动作连做10~20次,可加强提肛肌的力量,对控制老年人因肌肉松弛造成的大小便失禁有效。
?踮
很多老年人喜欢打麻将或者看电视,一坐就很长时间。建议久坐后拍拍身体、踮脚脚,通过外力作用促进皮肤、皮下血管的舒张,并且可以疏通经络。
拍打完还可以抬起两脚脚跟踮脚,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
但是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不建议做这个动作,因为垫脚时人体的重力都在脚掌上,容易引起骨折。
?转
在电视剧播插播广告时转转眼球。顺时针转动眼球10次,再逆时针转动10次,能够让眼球上下左右活动,缓解眼部疲劳,松弛眼肌。
需要注意的是,青光眼患者眼压较高,不适合做这个动作。
你还知道哪些有利于健康的“小动作”?赶紧留言告诉我们吧!■
责任编辑:小新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BTV我是大医生官微、成都商报四川名医,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往期精选
1.央视《对话》: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中药,要从第一车间抓起
2.饿死事小,吃虫事大:它打败小龙虾,就凭这一条
3.央视拍摄美洲大蠊专题片,医学证明其能抗癌、促进毛发生长
4.令狐恩强:每年约17万人死于胃癌!如何打造你的胃部防护线?
5.你关心的,都在这里你问我答
6月、7月热门问题大解答!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