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生完孩子的妈妈
才需要做盆底康复。
错。
你知道吗?做盆底康复的人的年龄,简直跨了整个人生。
医院吴礼龙医生曾治疗过5岁的大便失禁患儿,医院妇产科的申志茜主任治疗过一个99岁的老人。
虽然说经历分娩的妈妈是盆底疾病的高危人群,但是尿失禁、排尿困难、大便失禁、便秘、性功能障碍、不明原因的盆腔疼痛或尾骨疼痛,以及盆腔手术后的带来的并发症,这些盆底问题不是只有产后妈妈才会遇到的。盆底功能障碍与每个人都有关。
我是剖宫产,不用做盆底康复
错。
怀孕的时候,子宫逐渐增大,体重也跟着增加,为了适应隆起的大肚子,人体的重心开始前移,盆底肌背着一个沉重的子宫,一背就是10个月。长期负重,盆底的功能也大不如从前。通过会阴超声检查也发现,即便是剖宫产的产妇也会出现盆底肌缺损。所以,不光是阴道分娩,剖宫产同样会损伤盆底功能,需要做盆底康复。
男人不需要做盆底康复
错。
不得不承认,在盆底康复中心,我们看到的大多数都是女性的身影。
好不容易看到几个男同胞,怀里还都抱着孩子,一看就是陪老婆来做治疗的。
其实,男性也需要做盆底康复。最常见的就是前列腺切除术后相关的尿失禁,男性盆腔疼痛,性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后排便排尿障碍。所以,男性的盆底健康也很重要。
身材好,说明产后恢复的好
错。
有些妈妈产后身材看起来跟没生过一样让人羡慕,被人贴上“产后恢复真好”的标签。
就像现在的朋友圈一样,能示人的全是“一切皆好”,不能示人的现实才最“扎心”。阴道松弛、漏尿、脱垂、性交痛这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最清楚其中的尴尬、苦恼。
身材好,的确是产后恢复好的一个指标,但不是全部。除了身材,还有子宫、乳腺、盆底……真正的产后康复是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康复。
我的母亲/姑妈生完孩子都有脱垂,这是家族遗传性的,做盆底康复也没用
错。
的确有些盆底疾病是会有家族遗传的倾向,比如子宫脱垂等。但是不代表不能治!越是有这个遗传倾向,越要尽早进行盆底保健,积极预防。
等脱垂严重了,就把子宫切了,手术比盆底康复彻底
错。
都说子宫像个“贵妇人”,坐在八抬大轿之上。它是靠很多韧带、筋膜固定的。子宫切了,它的韧带都将被切断,盆底的支撑结构进一步被破坏,子宫脱垂的问题是彻底解决了,但是盆底就遭殃了,术后可能还会出现漏尿、性功能障碍、直肠脱垂等问题。所以,有脱垂,尽早做盆底康复,严重了就只能通过手术解决了。即便做了手术,手术以后还是要做盆底康复。
所以,对于做过盆底康复的人来说,你们已经迈出了勇敢的一步,敢于将自己的尴尬说出来,积极治疗,这已经赢了很多人。因为还有很多人还在默默忍受着漏尿、脱垂的尴尬,不重视。等到更年期激素下降,各种盆底疾病的风暴来袭,谁又能说,要是早点重视就好了,怎么也没人告诉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