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那会儿,我是个狂热的文学青年,经常混迹网络,发表自己写的小诗小文。可惜,在很多网站都没什么人气。这一度令我十分沮丧。
直到遇见一家原创文学网站,我发布了一些小诗上去很快被加精推荐,于是后来,这儿一度成了我的作品首发地。
这家网站挺有意思,每个月都会举办诗歌创作大赛。
不过,奖品往往是一些老旧书籍,看起来就像废品收购站拾掇出来的。但我参赛热情很高——月初征稿通知一公布,就摩拳擦掌开始创作。
获了奖,就有奖品。所以,每次从校门口取快递回来,我都春风得意。
朋友问我:“你怎么老是网购啊?”我说:“不是买的。”“送的?”“正确!”“谁送的?”“也没谁,就是一家小网站,他们搞诗歌比赛我入围了。”“牛!”
那两年,我收到的奖品不少:有苏轼的书法字帖、不知名作者的绝版小说……林林总总。大学毕业时,许多花钱买的物品都被我贱卖了,唯独舍不得这些破书。
毕业后,我辗转去了深圳。
那时候,我已经离开这家网站好几年了。一天上班间隙,我突然想起当些年写的东西,于是动手搜索网站,未曾料想,点开竟然是页面!瞬时有些感伤。
曾经我天天登录的网站,死掉了……连同我一字一句写下来的诗文,以及斑驳陆离的青春,都死了……
随后几年,我又见证了很多文学网站的死,但因为有了第一次,我早就麻木了——在这个功利的世界,光玩情怀已经不合时宜。
不过,好在当年也未曾做过以文行世的春秋大梦,所以,如今也无需承受梦幻泡影破灭的沉重打击——写着玩也不错,没名气又何妨?
在当代中国作家里面,王朔是个十分特别的存在。
大学时代,我曾饶有兴致地看了他好几本小说。其中有一本叫《过把瘾就死》。时隔多年,我已经不记得小说讲了个什么故事,但却对这个书名念念未忘。
过把瘾就死……漫长的一生,走一遭,过把瘾,轰然离去,太酷了!
只是,太多人的人生,并没有这么洒脱!
一位老师曾跟我说,她的孩子正上大学,母亲患了老年痴呆,每天上班前得先安顿好母亲才能出门。有一次,刚准备出门,母亲却大便失禁,令她几近崩溃。
由于自己在体制内工作,不能随便请假迟到,而老母亲又情况特殊,那一刻,突然感觉人生一片灰暗,再想想自己在工作中遭遇的各种各样的挫折,更是身心俱疲。
人到中年,老老少少都要仰仗着你,哪还有那么多过瘾的事呢?
终于熬到孩子成家立业、老人安然逝去,蓦然回首,自己早已不再年轻,灼灼青春都化为了两鬓烟云……何其伤感!
但,这就是大多数人的人生。
过瘾吗?
很难说。
年少时,可以不顾一切地追逐理想,不赚钱、不出名都没关系,是那样骄傲、单纯。经年之后,没有一个人能安然逃离世俗的魔咒。
即便清高如朴树,也要时不时上综艺捞点生活费,何况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呢?
人群再欢腾,世界再喧嚣,我们都得回到现实,重新投入兵荒马乱的生活。直面柴米油盐,直面家长里短,直面人情冷暖,直面深入骨髓的平庸和卑微……
我们过着自己的生活,也重复着别人的生活;我们替代了一群人,也会被另一群人所替代。
总有比你年长的,也总有比你年轻的,跌跌撞撞地走在中间,我们畏缩又不甘——既担心走的太快离死神太近,又担心走得太慢被后浪打翻。
这是无法回避的人生竞技。
终于有一天看透了,心气平和了,恍然发现自己已时日无多,连大诗人李商隐也不免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可是,为什么不能在早些年就认识到这些呢?
生活本来就充满五味杂陈、七上八下,偶尔能够苦中作乐、闹中取静、忙中偷闲……已经十分难得了。当我们手握那一丢丢美妙感觉的时刻,为何不尽兴一点?
人生不会一直过瘾,但偶尔过把瘾也不错。
过把瘾再死。
魏渐,年于昆明往期文章:#生活是场精神病,只有自己可以医##无论什么年纪,请与困惑为友##魏渐出书了!做好每一件小事,命运自会伸来橄榄枝##没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魏渐,青年作者,专注个人成长探索。新书《内在进化》已登录当当、京东,全国新华书店有售。作品多次被人民日报、十点读书、LinkedIn等转载。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