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疫情形势以及传染病防控的经验总结,加快新冠疫苗接种,是当前有力的防控手段。接种疫苗的作用是预防发病、预防重症、阻断疾病流行,让大多数人的健康得到保证。接种的人越多,建立的免疫屏障越牢固;接种得越快,越早一天形成免疫屏障。我国正在安全、有序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当前,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已破亿剂次。
疫苗是消除新冠的终极武器
也是世界重开的唯一渠道
接种疫苗十分必要,不能再犹豫!
对于接种新冠疫苗有人仍抱着“再等一等”的想法,观望、犹豫。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疫苗是我们最后消除消灭新冠的终极产品,大家一定要对疫苗有信心。“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靠疫苗消灭了天花,消除了小儿麻痹,也是凭借疫苗,使我国的乙肝由原来百分之十几降到现在5岁以下的孩子感染率为千分之三,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再‘疫苗犹豫’。”
张文宏医生也犀利直言:“不要现在盼着疫苗来,真的疫苗来了又不敢打。在这一年内,疫苗是要打的。反正我打了,大家都看到了,而且我认为非常有必要打。如果不打,世界重新开放的时候,我们是没有免疫力的。这个问题非常清楚——疫苗要打。”张文宏警示:“我们中国如果疫苗接种不到位,将来有可能会承受疾病的再次蔓延;如果我们中国的疫苗接种速度不够快,那么将来我们的人群感染率就会提高。”
3月29日(昨天),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最新明确了5类不宜接种疫苗的人群,也对既往新冠患者或感染者、育龄期和哺乳期妇女、免疫功能受损人群等特定人群接种注意事宜,作了进一步明确和说明。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全文
(请上下滑动阅览)
目前,我国已有5个生产企业的新冠病毒疫苗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附条件批准上市的3个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Ⅲ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结果显示,疫苗保护效力均达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临床评价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疫苗目标产品特性》推荐的指标要求。临床试验和紧急使用阶段及前期重点人群较大规模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表明,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良好。获批紧急使用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基于我国获批疫苗的临床试验研究数据和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病毒疫苗工作组起草了本指南,并经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审议通过。
本指南供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指导预防接种单位开展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使用。?
一、疫苗种类
(一)灭活疫苗。
附条件批准上市的3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产品分别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所)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中维)生产。其原理是使用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进行病毒培养扩增,经β丙内酯灭活病毒,保留抗原成分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加用氢氧化铝佐剂以提高免疫原性。
(二)腺病毒载体疫苗。
附条件批准上市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为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康希诺)生产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其原理是将新冠病毒的刺突糖蛋白(S蛋白)基因重组到复制缺陷型的人5型腺病毒基因内,基因重组腺病毒在体内表达新冠病毒S蛋白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三)重组亚单位疫苗。
获批紧急使用的重组亚单位疫苗为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智飞龙科马)生产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其原理是将新冠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区(RBD)基因重组到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基因内,在体外表达形成RBD二聚体,并加用氢氧化铝佐剂以提高免疫原性。
二、推荐免疫程序
(一)适用对象。
18周岁及以上人群。
(二)接种剂次和间隔。
1.新冠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
接种2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
2.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接种1剂。
3.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
接种3剂;相邻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4周。第2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6个月内完成。
(三)接种途径和接种部位
推荐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三、其他有关事项
(一)迟种补种。
对2剂或3剂次程序的疫苗,未按程序完成接种者,建议尽早补种。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补种完成相应剂次即可。
对在14天内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在第2剂接种3周后尽早补种1剂灭活疫苗。对在14-21天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的,无需补种。
(二)加强免疫。
现阶段暂不推荐加强免疫。
(三)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暂不推荐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其他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应大于14天。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四)不同疫苗产品替换。
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如遇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五)新冠病毒感染及抗体筛查。
在疫苗接种前无需开展新冠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测;接种后也不建议常规检测抗体作为免疫成功与否的依据。?
(六)接种禁忌。
通常的疫苗接种禁忌包括:(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5)妊娠期妇女。
本指南对说明书中所列部分接种禁忌或慎用人群,参照下述特定人群接种建议执行。
四、特定人群接种建议
(一)60岁及以上人群。
60岁及以上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4个附条件批准上市的新冠病毒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纳入该人群的数量有限,暂无疫苗对该人群的保护效力数据。但Ⅰ/Ⅱ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该人群疫苗接种安全性良好,与18-59岁人群相比,接种后中和抗体滴度略低,但中和抗体阳转率相似,提示疫苗对60岁以上人群也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接种。?
(二)18岁以下人群。
目前已有的疫苗尚未获得用于该人群的临床试验数据,暂不推荐18岁以下人群接种。
(三)慢性病人群。
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四)育龄期和哺乳期女性。
如果在接种后怀孕或在未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基于对上述疫苗安全性的理解,不推荐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采取特别医学措施(如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对于有备孕计划的女性,不必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延迟怀孕计划。
虽然目前尚无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哺乳婴幼儿有影响的临床研究数据,但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理解,建议对新冠病毒感染高风险的哺乳期女性(如医务人员等)接种疫苗。考虑到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营养和健康的重要性,参考国际上通行做法,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五)免疫功能受损人群。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尚无新冠病毒疫苗对该人群(例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该类人群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及保护效果可能会降低。对于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接种;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虽然所用载体病毒为复制缺陷型,但既往无同类型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数据,建议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六)既往新冠患者或感染者。
现有研究数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情况。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
五、其他事项
随着更多新冠病毒疫苗的获批使用、疫苗临床研究数据的不断完善以及疫苗上市后监测和评价数据的增加,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本指南将适时更新。
划要点
↓↓↓
关于新冠疫苗接种
你关心的热点问题都在这
1.为何要推进全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不能因为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就认为感染风险较低,暂时不需要通过接种疫苗来增加防护。此外,欧美国家都在开展大规模疫苗接种,预计今年6月至9月将基本完成免疫屏障的建立。之后一旦全球开放流动,随时可能因传染源引入而导致疫情在国内流行,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将会面临很大风险,所以必须通过推进全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及时构筑最大免疫屏障,早日让更多人群获得免疫力、保护力。
2.本次使用的是哪种新冠疫苗?怎么打?江苏省目前使用的是全病毒灭活疫苗,通过一定方法使新冠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同时保留能引起人体免疫应答活性而制备成的疫苗。灭活疫苗是传统经典的疫苗制备方式,属于成熟、可靠、经典的疫苗制备手段,相对于其它疫苗研制技术而言,灭活疫苗研发平台成熟、生产工艺稳定、质量标准可控、保护效果良好、研发速度快,且易于规模化生产,具有国际通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判标准。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要打2针,两针间隔14-28天或21-28天(具体以疫苗产品说明书为准)。如特殊原因过了28天还没打上,一定尽快完成第二针。全程免疫后才能获得足够的免疫保护效果。
3.新冠疫苗有必要接种吗?非常有必要!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新发传染病。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几乎所有人对新冠病毒都易感。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预防相应传染病的最有力的武器,接种新冠疫苗后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免疫力,阻挡新冠病毒感染,特别是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率。目前,疫苗说明书中列明的适用人群,在没有接种禁忌的情况下,都应该接种新冠疫苗。
4.本阶段疫苗接种的对象是什么?现阶段疫苗接种的对象是18岁以上的人群,其中重点接种对象为18-59岁新冠病毒感染高风险人群。部分60岁以上因特殊原因需接种且经评估身体基础状况较好的人群。
5.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我国疫苗在研发、试验、审批、上市、储存、运输、接种等全流程都有非常严格的管理规定,有完善的疫苗冷链系统保障,储存和运输均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接种单位、医护人员都经过了专业培训和严格审核,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接种。
前期试验表明,全程接种28天后90%以上受种者都会产生保护抗体,保护效果明显。少数人接种后接种部位有红肿、硬结、疼痛,极少数人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通常无需处理,一般1-2天可自行恢复。
目前全国接种新冠疫苗超过1亿剂次,更进一步证明我国疫苗是安全的。
6.再等等看,到夏季再打疫苗可以吗?建议尽早接种。由于我国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很多群众认为疫情得到控制,误认为疫情离自己很远,所以,接种疫苗的紧迫性不是太强,对疫苗接种持观望态度。在此,呼吁大家,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流行,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接种疫苗是防控新冠疫情最有效的手段,希望大家积极接种疫苗,以早日获得免疫力和保护力。
7.哪些人不适合接种?国家卫健委3月29日发布的首版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最新明确,5类人群不宜接种疫苗:
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妊娠期妇女。
8.哪些人不适宜打第二剂次疫苗?受种对象身体状况应符合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条件。如果接种第一剂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或出现任何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者,且不能排除是疫苗引起的,则不建议接种第二剂次;另外受种对象接种第二剂次时患急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应暂缓接种。
9.接种新冠疫苗后可以放松个人防护措施吗?接种疫苗后虽然可以产生免疫力,大大降低感染风险,但任何疫苗保护作用不可能%,部分人接种后有可能产生不了足够的抗体,特别是现在还没有建立起全人群免疫屏障的情况下仍然会有感染风险。所以,即使打完疫苗,也要保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
10.接种新冠疫苗花钱吗?按照国家和我省政策,本轮新冠疫苗接种免费,居民个人不负担费用。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了解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相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