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头看到街上的群众对他不倦的阅读很感兴趣,就高声对群众说:
“读书好啊,一天不读书,比一个月不拉屎还难受。”
李光头这话是说给林红听的,他一说出来就后悔了,心想自己又说粗话了,回家后请教了宋钢,以后就改成:
“读书好啊,可以一个月不吃饭,不能一天不读书。”
——余华《兄弟》
我觉得写东西也像拉屎一样,有时候你会便秘,半天憋不出几个字来,只能看着空荡荡的屏幕发呆;有时候你就像吃了华莱士一样,化身喷射战士,“大珠小珠落玉盘”。
自从看了那个经典片段之后,“你是来拉屎的吧”这句话常常会无缘无故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头,有一次我甚至想为了这句话去图书馆把《城南旧事》借来看看,可惜最后没有借成。不论如何,这篇东西原本只是我年前“喷射计划”里的一个小小的部分,但不幸的是,我“便秘”了——确实如我之前所说的,我很难再写出一些像去年(应该是前年)一样的东西。于是我会为了某一部分如何开头想上十天半个月——高中能在四五十分钟内乱吹八百一千来字的那个人已经消失了。
想得不耐烦了,就放弃了思考,目光向书架上的书移去。上个暑假其实我是想把《基督山伯爵》(一说《基度山伯爵》)再看看的,不过那两本厚厚的书让我望而却步。但是,在我用了不到一周就把上下两册书全部看完后,我意识到“大块头”之间亦有差距——看《基督山伯爵》和看《罪与罚》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阅读体验。顺便一提,《基督山伯爵》和《罪与罚》都是看了余华推荐后我才去读的。
克林顿还在当美国总统时,有一次请加西亚·马尔克斯到白宫做客,在座的作家还有富恩特斯和斯泰伦。酒足饭饱之后,克林顿想知道在座的每位作家最喜欢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什么,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回答是《基度山伯爵》。为什么?马尔克斯说《基度山伯爵》是关于教育问题的最伟大的小说。一个几乎没有文化的年轻水手被打入伊夫城堡的地牢,十五年以后出来时居然懂得了物理、数学、高级金融、天文学、三种死的语言和七种活的语言。——余华《大仲马的两部巨著》看完《基度山伯爵》那几天,我感觉我的语言系统又重新被唤醒,我感觉我可以变成喷射战士狠狠地喷射了。但最后我也只是能把头脑中一些零碎的想法给拼接出来,形成这篇形散神也散的东西了。有时候,一个想法的产生是很容易的,要将想法拓展开来或者将想法们合理地组织起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pt.1untitled有人说一个人的文风是能够被看出来的,我觉得可能是这样的。这也许是这个人把某个作家看得太多,语言表达中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些那个作家的影子。又或许是这个人看了很多外国文学,被那些翻译文笔的表达占据了头脑。
我发现我在进行严肃化的思考或者表达时,语言风格会不由自主地走向同一个方向,这使我很不爽,于是我决定这次不带着思考去表达,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因此这次可能会稍微有点不一样,也算是为这一年的尝试做一个小小的收尾吧。简而言之,就是我要狠狠地扯淡记流水账了。
在27号那天上午,我早起去图书馆咖啡厅,把某个大作业的收尾工作弄完。我要了一杯热美式,打开电脑,这时咖啡厅也开始放歌,上来就是一首我们的爱,然后就是月牙湾,第三首我忘了反正还是FIR的。放到FIR的第三首歌的时候我出去上了个厕所,回来看了看手机发现某个乐迷群里已经有人开始发网易云的年度报告了。
去年(应该是前年)的时候在虎扑上我看到很多人展示他们的网易云年度报告,随之而来的就是在评论区中的“没人在乎你的音乐年终总结”和它的衍生套娃表情包。我一向对于这种分享行为持开放态度,因为也许真的有人会在不经意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