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大便失禁治疗
大便失禁求医
突然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医治
大便失禁原因
神经大便失禁

抑郁症少年争强好胜,爱赌气发脾气,原因

本文字数约:字

阅读时间约:12分钟

本文章节:

01、遇到挫折时,他容易发懵、眩晕

02、不顺心时爱赌气和发泄,背后是一连串创伤事件

03、争强好胜、自我怀疑的背后有自卑心理

最近,我们连续数天分享抑郁症高中生俊辰的康复经历。

俊辰小学时很优秀,是学校里的名人,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但初中时,他因学习竞争压力骤增,又有争强好胜、不能接受落后的心理,他逐渐出现了精神心理问题。

他中考考得不理想,这又是一记打击。高中时,他出现了腹泻、呕吐的症状,学习状态持续下降。

后来,他到澳洲读高中,但在国外又遭遇了很多挫折和困难,内心非常孤独。而且,他的消化道症状还是没有根本性的改善,还感到胸闷、头晕,经常失眠,在国外急诊科就医时,还出现过抽搐、大小便失禁,非常严重。

俊辰难以支撑下去了,只好休学回国,很快就被诊断了抑郁症,服用抗抑郁药。可药物治疗了大半年后,他的状态还是低迷,天天在家看手机、打游戏,无法看书,更加没法复学,非常迷茫。

他随父母前来找我面诊,最后决定接受系统化深度心理干预。前两天的案例文章中,我们分享了俊辰前5次深度催眠和认知强化干预的经过。

进行到第5次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时,俊辰的深度心理干预计划大约进行到一半了。今天我们继续往下分享。

01、遇到挫折时,他容易发懵、眩晕

年的春节,俊辰回家跟父母、姥姥姥爷过了一个平静的新年。3月份,他和父母再次来到广州,接受心理干预。

经过前期的心理干预,俊辰和催眠治疗师Lucy已经非常熟悉了。两人一见面,俊辰就说起了最近的烦心事。

他说最近去理发,本来只是想剪短,但却被理发师说服了做个烫发,最后花了7、8百块钱。回家后,俊辰觉得自己似乎被忽悠了。他心情低落,想打几把游戏发泄情绪,没想到打输了,心里更郁闷了。

第二天,网友又约俊辰一起打游戏,结果对方是“猪队友”,俊辰又输了。他的情绪更糟糕了,在家里大喊大骂、摔东西。

俊辰还说,当自己遇到较大的挫折与困难的时候,很容易紧张出汗,甚至会发懵、出现眩晕感。Lucy决定利用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处理这个问题,并找到了2个相应的心理创伤。

编辑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个创伤事件发生在俊辰上小学四年级时。他当时是大队委,班里组织了一次述职大会,俊辰要上台述职并进行才艺表演。

俊辰的述职报告讲得非常好,台下掌声一片。可在才艺表演拉小提琴的时候,可能是音响出现故障,他演奏的音乐里带着吱啦吱啦撕裂的声音。

俊辰很慌,一边拉,脑子里一边涌现了很多想法。“我想再拉一遍,但又害怕这样不合适;我是大队委,才艺表演应该很成功才是,结果出状况了,太丢人了,我害怕同学们会笑话我”。

俊辰对自己产生了质疑,认为自己这个大队委不是凭真本事选上的,只是走运。他内心发虚,越拉越紧张。

Lucy认为,俊辰遇到困难时忍不住怀疑自己的能力,这背后可能有更深层面的心理创伤。她在深度催眠下继续寻找,发现更早的心理创伤事件隐藏在俊辰被评为大队委的过程中。

当时班里要评选出一名大队委,老师让想参评的同学举手自荐,再让其他同学投票决定结果。

当时只有俊辰跟一名女同学举了手。这名女同学当了3年班长,管理班级的经验比较丰富,表现也很优秀。俊辰举手时本来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这下更加认为自己没戏了。

老师开始唱票了,俊辰紧张得出汗、发懵,甚至有点眩晕感,大脑一片空白。尤其当两人票数接近时,俊辰整个身体都是紧绷的,感觉每个部位都在用力。

最终的结果令俊辰很意外,他以19:13的票数当选为大队委。他很震惊,甚至有一种受宠若惊、名不副实的感觉。

而且,当时班上女生比男生多,当天还有2个男生请假,他本以为只有男生才可能会投他的票,但从票数来看,不少女生也投给他。

俊辰心里想,一定是这位女同学当班长当了太久了,同学们对她审美疲劳了,才会选择他当大队委。俊辰有点兴奋,又有点忐忑不安,从那时开始,他就认为自己当选并非真本事,只是幸运。

Lucy将这个心理创伤修复后,引导俊辰意识到这里面虽然有一定的运气,但也有他个人的能力。而且班里30多人,除了班长外,只有俊辰敢举手参加竞选,这说明他是非常有勇气的,这也是值得被肯定。

俊辰要学会认可自己的能力,更加坦然、淡定地面对所遇到的困难。

俊辰当下也遇到很多难题。比如他打游戏打输了,很容易烦躁、激动、自我否定,这需要调整。保持自信、平和的心态去打游戏,这样反而更容易吸取经验教训,获得胜利。

当时北京冬运会结束没多久,俊辰不止一次跟我们说过,他很佩服谷爱凌。Lucy趁机引导他向谷爱凌学习——她每次滑雪时,都会全力以赴,充分享受这个过程,这种积极的心态是她成功的关键所在。

Lucy希望俊辰以后在玩游戏时,也可以全力以赴,并享受游戏的过程,不要过于在意最后的结果。

这一次深度催眠结束后,Lucy没有马上结束心理干预。她告诉俊辰,其实上面2个心理创伤事件还暴露了他的一个问题——自卑。因为自卑,他容易在获得一定成绩时把原因归结为幸运,也容易在遇到挫折时自我怀疑。

Lucy引导俊辰要对此加强意识和自我觉察,而且不排除这背后仍有更深层面的心理创伤,后续有可能需要进一步处理。俊辰也非常认可。

第二天,俊辰接受我的强化认知干预。俊辰说昨晚回到酒店后,一开始挺开心的,可打了两把游戏又输了。他绷不住了,想找点乐子发泄一下。

他所说的发泄方式是花钱抽奖。他不断点击手机屏幕上的抽奖按钮,最后花了大概元,也未如愿抽到想要的奖,但情绪确实好多了。可第二天起床后,俊辰很不认可这个行为,认为那是一种不理性的状态,“何主任,您说我这个行为的背后会不会也有心理创伤?”

其实,若按照我们的建议,俊辰昨晚回去应该好好休息,有利于深度催眠效果的沉淀。但他还是忍不住玩了一会儿游戏,还因为输了而出现情绪波动。

俊辰很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是网友邀请他组队,他也知道这网友的水平很差,可能会打输,但他不知道怎么拒绝,便答应了。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他只要打输了游戏就容易烦躁、沮丧,想“发泄”,这是一种消极的方式。这背后确实很可能有叠加性心理创伤。

我告诉俊辰要提高对情绪的觉察能力,尤其要识别自己的负性情绪,尽量及时抽离出来。而且,心烦意乱、感觉情绪不佳时,要学会正确地、理性地“释放”负性情绪,而不是“发泄”。

“发泄”这个词比较负性,容易指向非理性的、不加控制的行为,也容易给人带来强烈的、负性的心理暗示,仿佛“我都不开心了,当然要做一些平时不该做的行为”。我希望俊辰最好避免使用这个词,也尽量避免“发泄”行为。

至于这次深度催眠要处理的“紧张出汗、发懵、晕眩感”,其实这是人体遇到应激事件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而导致的躯体化反应,也是一种自然的心理防御机制。

某种程度上说,俊辰遇到重大事件时,有这种反应是正常的。

但问题是,他要学会尽量避免陷入发懵的状态,尽快恢复冷静和理性,作出合理应对。否则如果错过了处理时机,挫折和困难可能会更大,事态可能更加糟糕,他就更加容易心态失衡,情绪波动,下次遇到事件时就更加容易慌张。

最后,他可能就变得越来越消极,一味逃避难题和问题了。

所以,这次深度催眠下处理的问题非常重要,希望俊辰能加强自我觉察和自我反省,进行自我提升。

我还告诉他一个好消息,随着他的情绪趋于稳定,我们计划下一次深度催眠结束后,指导他撤药。但他也要做好心理准备,撤药后有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这是正常的停药反应,也有利于心理创伤更好地暴露出来,心理干预更加顺利、高效地进行。

对于这个计划,俊辰妈妈也很认可。但她有一个请求,希望下次深度催眠时能由俊辰的姥爷前来陪护,“我爸虽然性格严肃一些,但其实他对辰辰的成长付出了很多,经常陪伴他,辰辰跟他的关系也很亲密。如果姥爷能来,甚至接受您的家庭治疗,对辰辰的康复可能更加有利”。

我考虑了一下,同意了俊辰妈妈的请求。

02、不顺心时爱赌气和发泄,背后是一连串创伤事件

本来以为俊辰的姥爷过来了,他会高兴,没想到几天后就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

当时疫情防控的要求还没放开,我们出于谨慎起见,患者及家属接受心理干预前,都需进行核酸检测。可那一次俊辰与妈妈、姥爷去做核酸时,时间稍微晚了一点。眼看快到当天接受深度催眠的时间了,核酸结果还没出来。

俊辰很着急,也很恼火,忍不住对妈妈和姥爷说了一些赌气的话,“如果这次深度催眠做不了,我马上就坐飞机回家!你们还要报销我的机票钱!”

幸好,核酸结果及时出来了,当天的深度催眠正常进行。在开始之前,俊辰妈妈把这件事告诉了我,我也转告了Lucy。Lucy与俊辰见面后,严肃地批评了他,指出他不顺心的时候还是容易采取不理性的应对方式。

俊辰感到莫名其妙,又跟Lucy沟通后,才知道原来是核酸结果的事。他很无奈地解释,“我那时就是一句赌气的话,是我妈说得太严重了!”

Lucy也意识到,由于俊辰患病后经常情绪波动,有不理性的行为,这很可能对俊辰妈妈、姥爷都造成了心理创伤,导致他们未能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容易灾难化思维,描述得不够客观。而且在人传人的过程中,也有部分信息失真了。

不过,即使是赌气的话,这仍然是不太理性的。其实,俊辰在这件事中暴露的心理问题,与他打游戏打输后容易不理性地发泄,还有他觉得自己被理发师忽悠了,心情郁闷,想通过打游戏来“发泄”,这3件事背后都有一致的心理问题:

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尤其是连续遇到的话,他还是容易情绪波动,并且用“赌气”“发泄”的方式去处理。

编辑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这个问题在上一次深度催眠中涉及过(当时处理的是另一个问题),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Lucy认为有必要专门处理。

俊辰也很认同。事实上,在他上一次后悔手机抽奖,还问我“这是不是有创伤”时,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这说明他的自我觉察能力其实有一定增强。

在深度催眠下,Lucy就这个问题找到了多个创伤事件,但它们不是独立的,而是连贯的,包含了多个创伤点。

俊辰中考失利,去了一家他并不满意的高中。而且他当时已经有明显精神心理问题了,成绩不断下滑。最后,他决定去澳洲留学,希望通过留学“弯道超车”。正好他的舅舅、舅妈在澳洲生活,俊辰父母也就同意了。

那时俊辰才17岁,虽然在澳洲时他住在舅舅家,但毕竟是陌生的环境,俊辰遇到了很多困难。

有一次,舅舅一家人有事回国一个星期,留下俊辰一个人住。起初的四天,俊辰非常自律,每天正常上课、学习,回家后做饭、做家务,准时睡觉,整体状态还是不错的。

到了第5天,俊辰要参加学校的年级总结大会,早上8点就开始了,学校离家较远,这意味着他必须6点起床。前一天晚上,俊辰特地设置了两个闹铃,还早早地上床睡觉。结果,他第二天没听到闹铃,8点才睁开眼。

俊辰知道自己肯定要迟到了,他又出现了心慌、紧张、头脑发懵的状态。前两天的文章里提及过,俊辰很在意自己在老师、同学眼中的形象。结果在这么重要的年级总结大会上,他要迟到了,这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创伤,还激活了小学四年级才艺表演出状况的心理创伤,他马上处于应激状态。

这是第一个创伤点。

俊辰赶紧洗漱、换衣服,匆匆忙忙赶到学校,来到了开年级总结大会的大教室。俊辰发现他们班正坐在离主席台较近的前排,若他要过去,只能从教室正门进去,必然会经过很多同学,很容易引起老师的注意。这可不是他希望出现的结果。

俊辰在教室外不断徘徊,不时有人经过,都盯着他看。俊辰觉得很尴尬,直接躲进厕所里。

俊辰在厕所里待了半个小时,心情非常复杂。一方面,他为自己迟到的事感到丢脸、羞愧,另一方面又觉得自责、低落,还担心会被同学发现。这是第二个创伤点。

年级总结大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结束后会短暂休息一会,然后换到另一个教室进行。俊辰觉得这是个机会,干脆趁大家换教室时混进队伍。他发信息给熟悉的同学,让他在换教室时帮自己占个位,他会赶紧过去。

总结大会的第一阶段结束了,由于中间休息的时间太短了,很多同学们往下一个教室快步走。俊辰此时很紧张,还处于头脑发懵的状态,他也跟着同学们一起往前冲。

他很快在新教室里看到了同学帮他占好的位置,赶紧走过去。可快靠近位置时,他前面出现了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孩,也是中国人,俊辰顾不上说让一让,只想快点钻过去,却不小心猛地撞到了男孩。

男孩有点恼火,回过头来朝俊辰骂了一句脏话。俊辰虽然有点惊讶和生气,但当时周围还有别的同学,他认为不能表现得像对方那样没素质,就轻轻说了一句“sorry”。

俊辰坐下来后,他脑海里一直回想着这件事。他有一定的自我反省意识,知道自己太急了,撞到了别人,这是他不对。如果他能先开口说一句“不好意思,让一让”,这件事情很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可俊辰非常介意对方那句脏话,就这件事而言,这句话太过分了,但自己还客客气气地向他道歉,太懦弱了。这件事像一块大石头,堵在俊辰的心里,他憋得慌,心里非常不爽。这是第三个创伤点。

总结大会结束后,俊辰跟同学一起去吃饭,结果又碰到了那位身材高大的男孩。

俊辰盯着他看,发现他也在看着自己,俊辰觉得对方肯定是认出自己了。思索了几秒后,俊辰主动向男孩打了声招呼。男孩回了一句,“嗯”,又补了一句“上午的时候,我不该对你那么急躁的。”

看来,这名男孩也有所反省。但俊辰觉得对方的态度不是特别诚恳,心里还是堵得慌,“我还是很后悔,为什么要先开口跟他打招呼呢!?”这是第四个创伤点。

真是“冤家路窄”!到了晚上,俊辰要坐公交车去较远的地方上课,中途要转车。就在转车的时候,俊辰又碰到这位男孩。

俊辰一看到他,马上又感到胸闷、心堵,而且非常强烈。他不再主动向男孩打招呼,径直走开了。这次偶遇令俊辰非常难受,缓了很久才平静下来。这是第五个创伤点。

上完培训课后,俊辰终于回到家里。这时舅舅一家也刚好回来了,俊辰经过一天的奔波,他感到非常疲惫,什么事都不想做,直接上楼休息了。

第二天早上,舅舅把俊辰叫过来,把他批评了一顿。“我早就告诉你昨天晚上我们会回来,你就该提前把水烧好,牛奶喝完了要提前买好,结果你都没做到。我们坐那么久的飞机,回到家连口水都没得喝!这说明你根本不关心别人!”

俊辰知道是自己没做好,他理性上能理解舅舅的批评,但他情绪上难以接受。“我前一天经历了那么多倒霉的事情,本来就不开心了,回到家太累,才忘记做那些事。结果还被舅舅骂,我也很委屈啊!”这是第6个创伤点。

在短短的2天时间内,俊辰就遇到了6个叠加的打击和挫折,产生了强烈的负性情绪,还形成了牢固的病理性条件反射:每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他就会觉得胸口很堵,情绪也很难改善。

Lucy将这6个心理创伤一一修复,并引导俊辰意识到即使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也要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并学会理性地自我反省,而不是一味自责。

比如上面的事件中,为何俊辰明明早早上床睡觉了,第二天还是起不来?

俊辰在深度催眠下回忆,原来是因为前4天他不但要把很多精力放在学习上,还要照顾自己的起居饮食。他本来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比较差,那几天他真是累坏了。所以那天晚上睡得特别熟,早上就起晚了。

这就是他需要深刻自我反省的问题,以后要有意识地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尽量更加熟练、高效,获得更多的休息时间,不至于身体太疲惫。

而且,当那名男孩向俊辰骂脏话的时候,可以学会理性地回应,“对不起,我不小心碰了你一下。但请你也别说脏话!”那名男孩很有可能马上就意识到自己不对,也向俊辰道歉,他也就不至于将负性情绪积压在心里。

而关于舅舅对自己的批评,俊辰应该先真诚地道歉。然后可以将自己的遭遇告诉舅舅,让舅舅也更加理解自己,释放委屈的负性情绪。舅舅一听,语气很可能就缓和了,甚至可能会安慰他、鼓励他,给他一些积极引导。两人的感情也更加深厚了,这也就令坏事变成好事了。

第二天,俊辰前来接受我的强化认知干预。我跟他交流这次深度催眠发现的创伤事件,督促他一定要具备自我反省的意识与能力。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遇到突如其来的挫折时,又或者连续的挫折时,都很容易出现负性情绪,甚至有一些灾难化思维,这是正常的心理活动规律。心里也会感觉发堵。

但如果长时间陷入这种状态,我们很难理性地自我反省,也难以更好地解决难题,还很容易形成叠加性心理创伤,甚至把负性情绪发到别人身上,对别人也造成创伤,并引发人际矛盾。

我们要增强觉察能力,尽快从负性情绪抽离出来,恢复理性,甚至有意识地转化成积极的思维模式,迅速恢复心态平和、积极的状态,避免对自己、他人都形成心里创伤。

这种意识和能力对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尤其是为人父母者。很多父母正因为缺乏这种能力,所以常在无意中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有些父母事后想想也后悔,不该把情绪冲孩子发出来,但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还是忍不住。

希望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家长,一定要加强自我觉察!除了自身经历具备这种意识和能力之外,还可以想办法引导孩子具备。

这一次深度心理干预后,我按照原计划指导他停掉了最后半片抗抑郁药。俊辰还提起他想去参加电子竞技比赛,希望心理干预先暂停一段时间,我认为这完全没问题,他的病情已经大幅度好转了,我对他有信心。

由于俊辰姥爷是第一次跟我见面,我耐心地向他介绍了俊辰的心理干预情况,也解答了他不少疑问。这位老人家非常重视外孙的学习,很希望孩子能赶紧自律起来,尽快复学。

我告诉他不必着急,这些重要的问题,我们后续的深度心理干预会涉及到。当孩子情绪越来越稳定,看到自己的积极改变时,他的内心也会燃起动力和希望。

我还与俊辰妈妈深入交流。自我反省的意识和能力是后天习得的,如果父母本来就缺乏,那么孩子耳濡目染,也很难学会。

俊辰妈妈非常认同,承认他们一家在这方面确实不足。直到孩子生病后,她才逐渐有意识地反省自己,但其他家人在这方面仍比较薄弱。她有时候也很无奈。

我告诉了俊辰妈妈一些方法和建议,希望她能积极带动家人,给孩子塑造一个更加理想、良好的成长环境。

03、争强好胜、自我怀疑的背后有自卑心理

时间一下子过去了1个多月,俊辰电子竞技比赛的成绩并不理想,整体上的情绪也较低落,他意识到自己离真正的康复还有一段距离。

俊辰如约来到了广州,再次接受催眠治疗师Lucy的深度心理干预。

两人一碰面,俊辰就说起了暂停心理干预后的不顺。他打了3场电子竞技比赛,全都输了,后来又参加了30多场,也多半以失败告终。在这1个多月里,他几乎做什么都提不起劲,连父母带他出去玩,也兴致不高;情绪不好时,也还是对别人有抱怨。

“我感觉我就像一个上班族出现了职业倦怠,虽然生活上还过得去,甚至还能坚持去健身,但都是一种应付的状态”。

Lucy不断引导他觉察自己的心理活动,找最深入的问题。最后发现,俊辰在不顺心的时候,认知上还是容易质疑自己,情绪上还是容易进入低谷,而且持续很长时间,自我调整的能力仍然不足。

编辑

图片来源于网络

Lucy决定利用深度催眠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处理这个问题。这是俊辰第8次接受深度催眠了。在深度催眠下,Lucy找到了3个相应的心理创伤。

第一个发生在俊辰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当时班上来了一位新的班主任,她很喜欢俊辰,经常跟他聊天,偶尔还会跟他开玩笑。

有一次,俊辰妈妈给他买了几块好看的橡皮擦,俊辰偷偷把橡皮擦送给了坐在自己前面的女班长,以为只有他们2人知道。结果一次课间,班主任把他叫到讲台,当着很多同学的面说,“哟,俊辰啊,你都学会送女同学礼物啦!”班主任一边说,还一边把他扣错的校服扣子慢慢扣好。

其实,班主任想表达的是关怀,那句调侃也没有恶意,但俊辰很难为情。一方面是周围有同学看到他扣子扣错了,有的偷偷笑他,“都这么大了,还不会扣衣扣。”

另一方面,他给女生送礼物的事被大家知道了,他很害羞,甚至觉得丢人。他当时内心慌乱,但也只好强颜欢笑。

Lucy将这个心理创伤进行修复后,引导俊辰意识到,大部分孩子在小学二年级时,不仅早就具备了性别的意识,而且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女生比男生更成熟,学习成绩更优秀,此时男生对女生产生好感,这其实很正常。

俊辰当时给女班子送橡皮擦,不管是出于友情,还是欣赏,或是心动的情愫,他都没做错什么,也不需害臊。老师的打趣并没有责怪的意味,反而有可能觉得他这个行为很暖心、很可爱。

但在这个事件中,俊辰应该自我反省的仍是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没能扣好扣子。被人笑话是事出有因,但也不必自卑,只要有意识地提升、练习,以后这种情况能够大幅度避免,他的独立能力也会更强。

而且,这个事件还导致了第二个心理创伤。那次课间后,俊辰的情绪久久不能平复,完全没有心思听下一节课,不断地回想刚刚的情景。“班主任才来几天,她是怎么知道我给送女生橡皮擦的呢?”

俊辰想了很久,觉得一定是女班长告诉班主任的,“她没有拒绝我的礼物,也没有显得高兴,就只是接了过去。她心里想什么呢?为什么要告诉老师呢?”

其实,俊辰非常在意这位女生对自己的看法,她性格文静,虽然不是特别漂亮,但在开学第一天时,女生就勇敢地上台演讲,淡定、从容。

而俊辰当时第一天进入班级,内心很紧张、焦虑。他看到女生的表现,立刻对她产生了好感。后来,女生还当上了班长,俊辰对她更加崇拜、喜欢了,才有了后续送橡皮擦的事,不料却被人发现。

俊辰觉得自己就是个失败者,他非常自责自己为什么没有把衣扣系好,还逞强去送给女生送橡皮擦,陷入了自我否定中。

而且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变得优秀,赶上这个女生。在整个小学阶段,他都盲目地争强好胜。

第三个创伤发生在他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在他当上大队委之后不久。这个事件我们之前写过,当时全班只有2个人举手竞选,他和那名女班长。俊辰本来以为自己没希望了,结果意外当选。

他当上了大队委后,女班长的妈妈给他写了一封邀请信,表达了对俊辰的认可,还邀请俊辰去他们家玩。俊辰其实非常开心,但他总认为自己当选只是幸运,而不是实力,他觉得心虚,最终拒绝了邀请。

Lucy早就觉察到俊辰的内心其实有自卑的一面,获得一些成绩时,总认为自己只是走运,妄自菲薄。趁着这一次他的自卑问题再次暴露,Lucy继续挖掘,发现了更多的创伤事件。

当时,俊辰读的小学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如果能够入选这个小组,学生能得到学校的加分,小升初时更有可能进入重点中学。

自然,很多学生都削尖了脑袋进入这个小组,俊辰也不例外。他认为自己是大队委,进入这个学习小组应该没啥问题。可结果又出乎他的意料,他没有入选。这种心理落差令俊辰感到错愕、失落,也加深了他认为自身并不优秀,当选大队委只是幸运的错误认知。

这种自卑也影响了他的下一步行动。很多一开始落选的学生不放弃,找老师提出了想加入学习小组的强烈愿望,有一些人争取成功了。但俊辰拉不下脸去找老师。

眼看着又有一批人加入了小组,俊辰更加失落和自我否定了,也更加争强好胜、好面子,认为一定要证明自己。这也导致了后续很多问题的出现。

俊辰回忆,当时父母对这个结果也不满意,还跟他一起分析,但没有找到原因。在深度催眠下,Lucy再次让俊辰集中注意力回忆,尝试寻找当时落选的原因,这有助于他更理性地看待这个创伤。

俊辰想起来,加入学习小组的条件除了品行过关之外,还要求各科的成绩优异外,尤其看重前一年的数学名次。可俊辰上一学年的数学名次一般。这很可能是他未能入选的重要原因。

Lucy让俊辰要从该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遇到挫折时不要错误归因,要深入地找到这背后的真相。不能因为一件挫折,而否定自己过去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否则既变得自怨自艾,又没能及时找到短板、及时提升,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而且,有时候被人拒绝了,也不要轻言放弃,可以再想办法展现自己的能力和决心,结果就有可能随之改变。就算不能每次都争取成功,但也避免留下遗憾,以后想起来感到后悔。

我对俊辰进行强化认知干预时,进一步分析了他爱盲目与人比较的心理。

其实很多孩子爱与人对比,与大人的引导或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关。很多父母、老师爱拿孩子与更优秀的孩子对比,让他们不断瞄准比自己前几名的同学,努以此为目标向前超越。当孩子稍微松懈了,他们也可能会提醒孩子,“谁谁谁多努力啊,你也不能放松啊”。父母和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某种程度上,学生之间良性的竞争确实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可是,如果要采取这种方法的话,背后一定要有积极的、理性的引导。我们跟别人对比其实不是为了对比,而是作为一种增强前进动力的手段,像一场你追我赶的游戏,大家互相督促着,朝着各自的目标前进。就像努力学习的目标不是为了父母给的奖励,但适当的奖励确实能让学习的过程更有趣、有动力一些。

不过,对于俊辰这种已经有争强好胜心理的孩子而言,我建议他不用跟别人比,而是应该跟自己比。只要看到自己有进步,就学会自我肯定,形成良性循环。

若是一定要与别人比较,也要“比一世”,而非“比一时”。我们不要只在乎一时的成败,而是保持持久的努力、付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不断进步,最终实现弯道超车。

俊辰也承认他以前经常喜欢与别人比较,非常看重结果,导致自己总是患得患失,心理压力很大。我告诉俊辰目前这背后的心理创伤已得以修复,他会变得平和很多,但仍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保持“积极努力、顺其自然”的积极心态。

我还告诉俊辰,作为一名男性,如果有自卑心理,可能更难以得到女性的青睐,甚至有可能在感情中遭受“PUA”,受到伤害。他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信和从容,才更有可能获得意中人的芳心。

按照原计划,俊辰的心理干预进度进入尾声。我跟他探讨未来的目标。

俊辰希望成为一名职业的电子竞技选手,又或者成为一名游戏主播,将玩网络游戏变成自己的职业,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但他也意识到,这条路虽然能获得经济回报,但很可能是“青春饭”,很快就会走到天花板。但俊辰还不想想那么多,只想先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俊辰对短期的目标有一定想法,我认为这是值得认可的。但我希望他能从一生的角度去考虑未来,想得更长远一些,尽量选在一条有更大空间的发展之路。可这往往就离不开更高的学历。

我问他是否考虑重新回校上学,是留在国内上,还是回去之前澳洲的学校。俊辰流露出无奈的表情,“我也不知道,我也很迷茫”,父母、姥姥姥爷都希望他留在国内,但他不知道以自己的情况能上什么样学校,对专业的选择也并不清楚。

他还坦诚自己不太想面对这个问题。很害怕上学后又会出现以前的问题,那将非常痛苦。

俊辰抗拒上学,这背后肯定有与学习、学校相关的心理创伤未得到处理。我让他不用太焦虑,只是先简单谈一下以后的设想。等到这些创伤被修复后,他能更理性地作出选择。

俊辰的姥爷对孩子想走电子竞技这条路不太理解,在他眼里,孩子投入了很多时间与精力在打游戏中,“要是他能把打游戏的时间放在学习上就好了”。不过,在情绪方面,姥爷说俊辰确实有进步,不那么容易激动了。

我告诉俊辰姥爷,俊辰打游戏并非“玩物丧志”,而确实是有可能成为他未来的职业方向。只不过,我们都希望他的选择面能更广一些,不要只有这一条路可走,这也是我们希望引导他复学的主要原因。

俊辰妈妈当然也希望孩子重新上学,但她也有点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怎么跟他谈上学的事,也担心万一我找的学校,他适应不了,反而会埋怨我。”

俊辰妈妈有点灾难化思维了,而且孩子患病、病情严重时对她的抱怨,曾经对她说的赌气的话,也让她形成了心理创伤了。她很怕孩子发脾气、指责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她也有一点逃避心理。

我告诉她要觉察到自己的灾难化思维。她可以跟孩子多想一些接下来的可选之路,跟儿子一起分析每一条的优点与缺点,最终尊重孩子的选择。她还要引导俊辰要做好心理准备,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勇于面对,而不是逃避。

俊辰妈妈知道自己不能再拖下去了,她答应我会尽快跟俊辰深入地谈一谈这件事,这对他走向康复也非常重要。

其实,如果俊辰复学的话,他面临的选择并不多。要么在国内继续上高中,为高考作准备,又或者到国外继续读完高中课程,申请国外的大学。

俊辰暂时不想再出国读书了,父母也担心他在国外会感到孤独。我们也认为他在康复期内最佳选择是留在国内,备战高考,不过说句实在话,这种选择,他和家人需要克服的困难是最大的,当然如果克服了,这会给他的一生后续的发展减轻不少压力。可俊辰一想到要在国内参加高考,他就头大。

俊辰和父母最终会作出什么选择?明天继续分享他的康复过程。

#健康好文百里挑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ianshijin.com/sjdbsj/132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