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杨导演和女文青“小二姐”的一夜情文章曝出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张杨是谁。
去豆瓣上搜了一下张杨,我发出一阵“原来是他”的惊呼——
他就是《飞越老人院》的导演。
这是唯一一部我看过他的作品,也是一部让我这个三十多的大男人落泪的电影。
除此之外,张杨耳熟能详的作品还有《冈仁波齐》、《皮绳上的魂》,年代稍久远的有《洗澡》、《昨天》,都是口碑极佳的小众文艺片。
张杨导演不会想到,自己没有凭借作品而火,却因为睡粉的风流韵事一炮而红,真是尴尬至极。
在我看来,他或许不是一位好丈夫,也不是负责任的好情人,但他一定是一位好导演。
这篇文章不谈绯闻,只说张杨的作品。哥想给你们安利的,正是这部年的电影《飞越老人院》。
《飞越老人院》,显然是在致敬奥斯卡经典影片《飞越疯人院》。相同的是禁锢——疯人院、老人院,不同的是情节主题——老无所依的社会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老人们会被送入老人院(养老院),老葛就是因为和儿子不和,无家可归,搬进了老人院。
搬进老人院之前,老葛想拿20万给刚结婚的孙子买房,却遭到了儿子的拒绝。
父子一场,形同陌路,悲哀。
老葛的同事老周也在这家老人院,他们一起开过几十年的公交。
刚到老人院,没多余的房间,老葛只能和老周挤在一张床上,“室友”老金老年痴呆,三个儿子惦记着他的家产,却把他丢在老人院不管。
老金每天在床上叫唤“我还没死,我一分钱也不会分给你们的”。
夜里老葛被老金吵得睡不着,却发现自己大便失禁了,一边偷偷用卷纸擦着身子,一边小心翼翼地看着老周,生怕被发现。
深夜洗着裤子的老葛忍不住哭了,他想上吊自杀,被老周发现了。
他委屈的独白让人泪奔:
老葛问:“你说,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
老周答不上来。可是老葛的那份无奈,他又何尝不懂。
第二天,老人院里的老人,给老葛做了一张木床。没上漆,怕有味儿。
李老太太做了荞麦皮枕头,睡觉安神。
老人院里的老人故事各有不同,但聚在一起,也就互相取暖了。
与此同时,老周正计划一个表演,想带着老人们去天津参加电视比赛。
这个表演是“打麻将”,老人们戴着麻将头套,洗牌、搓牌、打牌、胡了,一开始还是乱糟糟,排练几次,倒也像模像样。
老周和老葛找到院长,说了他们想去天津参赛的计划,但是遭到院长的拒绝。
老葛和老周据理力争,院长妥协——只要家属同意,她就同意。
老人们召集了家属观看表演,一开始表演的很顺利,可是最后转身时,一位老人扭伤了脖子,医院。
结果可想而知,家属们一片反对。
家属的理由很简单,万一路上出事,谁负责。
老人反驳的也很干脆:“你们根本就不想负这责任,把我们往这一扔,你们都还觉得心安理得了。”
去天津的计划被拒绝之后,老周备受打击,实际上,他患上膀胱癌很久了,时日不多,去天津参加比赛,是他最后一个愿望。
为了帮助老周,老葛想了一个大胆而疯狂的计划——
飞越老人院。
他们先是去废车场找了一辆废旧公交,当做出逃工具。
再是编了一套新表演:照镜子。简单有趣,又没有危险。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老人们借着丢麻将模型的借口,偷偷上了旧公交。为了掩人耳目,其他老人帮忙演戏吵架,吸引保安和护士注意。令人忍俊不禁。
成功“出逃”的8人小组,重获自由,享受到久违的舒畅。
一位失忆的老人把老周当成老伴,老周帮她脱裤子小便,转过身去,她说:
瞬间戳中泪点。
发现老人出逃的院长,立马和家属钱总开车追回老人,钱总抱怨道:“我家那个老头子,一喝酒就闹酒炸,谁的话也不听,我是没办法才把他送到老人院。”
人到老年,父母就成为了儿女的累赘、负担。送到老人院,甩手不管,清净。
院长心知肚明,究竟为什么家属们会把老人送到这里的。于是,她给钱总算了一笔账:
我们的父母现在都七十岁左右了吧,我们假定他们还能活二十年,以我来说吧,我每年只有春节那几天能回家过,其实也就是五六天,但是每天真正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也就两三个小时,五六天是十几个小时,二十年是两百多个小时。
想想就觉得可怕,总觉得二十年还很长,可是这么算下来,我们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就只剩下十几天了。
院长和钱总追上老人们,坚持让他们回去,但老人不想回老人院。
双腿残疾的老林告诉院长:我不回去。
院长同意了他们参加比赛,到了天津,老周身体不行,但还是坚持上台。
他们穿上表演服,化了妆,动画《西游记》主题曲《一个师傅仨徒弟》响起。
老人们竭力地表演,逗笑了评委和观众,也让老人院们的老人湿了眼眶。
老周坚持不住,老葛安慰他:坚持,坚持。
六个老人完成了这场表演,拿到了高分,老周在结束后的感言,令所有人动容:
我想得前三名,这样我们就可以到日本参加决赛了。我唯一的女儿嫁到了日本,她跟我断绝联系七八年了,我不知道怎么找到她,只有参加这个节目,去日本,她也许能在电视上看到我。
反正我死之前,想再见她一面,我要当面跟她道个歉,说声对不起。
是啊,人这一辈子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带着遗憾和怨恨离开世界。
人老了,时日不多,老周没能再见到自己的女儿,但老葛还有机会和儿子和解,握手言和,再多怨恨纠葛,也抵不过相视一笑的释怀。
最后老人们一起去了海边,了却了遗憾。日渐升起,老人们的生命却走向迟暮。
《飞越老人院》是一部笑点与泪点并进的电影,温情,稍有些煽情,但我更愿意理解为是老艺术家们的精湛演技,打动了屏幕前的每一个人。
他们飞越老人院,看似是厌倦老人院的生活,追逐人生最后一次的自由,但本质却是渴求儿女的陪伴与理解。
而老人院的标语——“有一天你也会老的”,令人恐惧,又让人反思: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是扔到老人院弃之不理?
还是时常陪伴、悉心照顾?
老龄化问题严重的今天,哥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幸福与不幸,张杨导演用一个裹着温情的严肃议题,给观众以反省,这就足够了。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