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成人的大便一般呈黄色、浅褐色或深褐色,若表现为黑便,则说明存在上消化道出血或进食一些可使大便染黑的食物(如猪血)或药。这就需要详细辨别“真假”黑便。便血往往是消化道出血,特别是下消化道出血的表现,很多人认为便血就是痔疮出血,其实便血的背后还隐藏着很多疾病,尤其对于无痛性便血,切不可大意而漏诊严重疾病。在我们的下消化道中,这些便血背后的“真凶”分三段出没。
先说说黑便是怎么形成的--上消化道或者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由于附有粘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故又称柏油便,所以吃动物血、铁剂后,也可出现黑便,就是这个原因。
真黑便:如果大便呈现黑色柏油状,则很有可能意味着消化道出血了。就疾病而言,产生黑便最多的是溃疡病,还有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各种胃黏膜损害出血(如NSAIDs所致消化道出血),老年人中,胃癌所致黑便也不少见。因此出现黑便,要查其原因,切不可等闲视之。
假黑便:有些黑便,不是因出血所致,如服过补血的铁剂、治疗胃病的铋剂和活性炭粉、某些中药,还有吃过动物血如羊血、猪血等,这些不是因出血引起的黑便,因此,黑便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且隐血试验阴性。停服数日后大便颜色可恢复正常。
因此,患有消化性溃疡、长期服NSAIDs药物、老年人平时要注意观察大便情况,在排除了饮食,药物等其它因素后,若出现黑便,虽无其他症状,也要及时就医,切莫大意造成严重后果。病例2警惕无痛性便血——一位50岁的病人近日于我科行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恶性肿瘤,他显得非常后悔:早知道听医生的话,便血应该早来做肠镜检查。追问患者病史,近两年来间断会发现大便表面带少量鲜红色血迹,也无其他症状,他一直以为是痔疮出血,所以没太在意。
、
便血往往是消化道出血,特别是下消化道出血的表现,很多人认为便血就是痔疮出血,其实便血的背后还隐藏着很多疾病,尤其对于无痛性便血,切不可大意而漏诊严重疾病。在我们的下消化道中,这些便血背后的“真凶”分三段出没。
首先是肛周疾病,肛周疾病是便血最常见的惯犯。其中又数痔疮“犯罪”频率最高。痔疮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俗语讲“十人九痔”,痔疮常引起大便表面和手纸上小量鲜红色血液,这种出血一般由于硬的大便通过肛门,损伤痔疮充血的小静脉所致,出血量不多,往往只有几滴,以不痛居多。肛裂和肛瘘也可出现便后小量滴血,一般都会伴有便时或便后较剧烈的疼痛。要强调的是,有肛门疾病时并不能排除其他原因的便血,尤其中老年人群,还是需要做些检查予以排查。
其次是老百姓平时说的“大肠”,也就是结直肠,是癌症高发的部位。结直肠癌是便血的常见病因,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除便血外,大肠癌的症状还可有下腹痛、腹泻、便秘、大便变细等不适,到了晚期病人还可以出现消瘦或苍白、头晕等贫血表现。肠息肉也是便血的常见原因,肠息肉的出血量一般不大,常常是少量的血液附在粪便的表面,没有其他症状。除此之外,急慢性肠炎、结肠血管发育不良、缺血性肠炎也是便血的原因。
不少便血来源于小肠,小肠可以说是人体最长的器官,最常见的是小肠肿瘤所致便血,出血常是小肠肿瘤的首发和唯一症状,老年人小肠肿瘤合并出血,要警惕恶性的可能。
因此,出现便血症状,尤其是中老年人无痛性便血,即使患有痔疮等肛周疾病,也建议做直肠指诊、粪便潜血、结肠镜等进行排查,避免漏诊严重疾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