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感冒
夏天许多人为图凉快,喜欢在热得满头大汗时冲冷水澡,睡觉、工作都长时间开空调,导致室内外温差较大,加之夏季许多人食欲减退,运动减少,抵抗力下降,这些都容易引起夏季感冒。如何预防:高温天气会消耗大量体液,所以在夏季一定要注意多喝水,饮水要少量多次,一般每次以毫升至毫升为宜,必要时可以喝点淡盐开水。其次,睡眠对治疗夏季感冒也颇有帮助,要保证8小时睡眠时间。膳食上也要合理饮食,多吃一些瘦肉,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二、中暑
人在夏天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会失去平衡,体内大量蓄积热量,导致肌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出现代谢紊乱的现象。处理方法:出现中暑情况时,应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阴下;让病人仰卧,解开衣扣或脱去衣服,尽快散热冷却体温;意识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解暑;如果出现头晕、恶心和呕吐等症状时,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气水。对于重症中暑者,应尽快拨打电话,送医院急救。夏季出门,最好躲避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这个时间段,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随身携带一些防暑降温药品,如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衣服也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等织物,少穿化纤品类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三、腹泻
每年6-8月份都是腹泻的多发期。夏季饮食过凉、不卫生,身体着凉,都容易引发腹泻。腹泻在医学上的判断标准是: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每天1次~2次或2天~3天1次),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克,或含未消化食物、脓血、黏液等。而且,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按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腹泻(两周以内)和慢性腹泻(持续时间可达两个月以上)。有些人拉肚子后,往往马上就吃止泻药、抗菌药等。这不但不能止泻反而会延误病情。由于消化不良、受寒等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以及病毒性腹泻,抗菌药不仅无效,而且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或因滥用抗菌药引起菌群失调,由此导致死亡的例子并不鲜见。四、老年人热中风
每当炎炎夏日,中风病人就会剧增,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病,中风的两个高峰期,一个是零度以下的严冬,一个就是30度以上的盛夏,而在夏天发生的中风俗称“热中风”。病因:在炎热的夏季,人体出汗较多,而老年人体内的水分较少,加之生理反应迟钝,所以在夏季最容易“脱水”。“脱水”会使血液黏稠,这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症或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群来说更加严重,其发生中风的概率也随之增高。处理方法:在预防上,首先要注意补充水分。老年人不渴时也要常饮水。尤其是有中风病史的人,家属要多注意病人的身体状况。一般来说,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频打哈欠等都是中风发作的前兆,当这些症状明显时,医院就诊,切不可忽视。作者:唐萌萌
编辑:王少辉
审核:乔普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