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在丹桂飘香的金秋十月,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医院妇产科承办的年第五届妇科微创与生殖珞珈高峰论坛,依旧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虽然已进入大会议程的最后一日,线上学员依旧热情不减,反响热烈。今日大咖们仍然围绕着妇科微创及生殖、产科领域的问题进行探讨与交流,内容精彩纷呈~
学术讲座
关小明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中LESS及NOTES的应用
关小明教授介绍了应用LESS及NOTES行不同部位内异症病灶切除的手术技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常引起疼痛、、不孕、盆腔包块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手术中对异位病灶的充分识别和完全切除是手术治疗效果的保证,可显著改善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单孔腹腔镜手术及经自然腔道手术完全可以胜任子宫内膜病灶的切除,且利于标本取出等优势,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中自动举宫器是强有力的辅助器械。
孟元光教授妇科机器人手术血管损伤的处理
机器人手术在妇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有树叶放大效应,可减少对助手的扶镜的依赖,减轻肌肉负担,延长外科医生执业生涯,但先进的手术方式仍无法规避并发症的发生,血管损伤是妇科机器人手术中较常见和凶险的并发症。术中血管损伤容易发生在腹主动脉、髂血管和变异的血管,静脉更易破裂。当血管损伤发生时,需保持镇静,不盲目钳夹、反复电凝,仔细辨别周围解剖结构,必要时及时中转开腹。通过机器人手术下精巧的缝合、血管球囊置入等方式可有效处理血管损伤。术后需警惕嘉兴动脉瘤、血管损伤后继发感染、术后出血等远期并发症。预防损伤发生的重点主要在能量器械的功率设定、器械完整性、点踩式激发双极电凝等方面。
刘开江教授从手术角度谈内膜癌治疗新进展
年NCCN指南更新推荐临床结合内膜癌新的分子分型(TCGA、ProMisE)进行预后判断、指导治疗。子宫内膜癌手术理念有微创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子宫内膜癌确定了腹腔镜技术在恶性肿瘤手术的价值。术中需重视无瘤原则,尤其对于II期患者,建议同早期宫颈癌一样避免举宫杯的使用。淋巴结的情况是内膜癌分期的重要内容,前哨淋巴结(SLN)理念的应用是对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特点的体现,最理想的应该是两侧均有SLN,如果SLN阴性,不需清扫,如果SLN阳性,需完整清扫,如果一侧不显示SLN,必须完整清扫,对于有重大可以转移的淋巴,需完整清扫。
卢美松教授宫腔粘连与宫腔镜手术
宫腔粘连常表现为月经过少或闭经,疼痛及周期性腹痛,常导致不育、自然流产、早产、前置胎盘、异位妊娠等妊娠相关问题。临床可通过宫腔造影、经阴道超声、MRI检查等辅助诊断。国内采用中国IUA分级评分标准对粘连进行评估。治疗目的是恢复宫腔解剖学形态及宫腔容积,治疗相关症状(不孕、疼痛等),预防再粘连形成,促进子宫内膜再生修复。不孕、反复流产、月经过少且有生育要求者,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可作为首选。手术原则为分离切除瘢痕组织,恢复宫腔解剖形态,保护残留子宫内膜。术中需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