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大便失禁治疗
大便失禁求医
突然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医治
大便失禁原因
神经大便失禁

健康宣教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如何护理

什么是感染性腹泻?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含有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也可出现里急后重,表现为下腹部不适,很想解大便,然而又无法一泄为快。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定为丙类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常集体发病,也可在婴儿室内暴发。感染性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体、多因素引起的肠道传染病,长期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其护理及预防工作也得到临床重视。

如何护理

该怎么做?

1.观察:观察大便的次数、颜色,性状以便提供准确的资料。随着腹泻次数的增加,部分患者会出现精神烦躁或萎靡,面色发灰或皮肤发花,出冷汗等。当精神出现极度萎靡,四肢发冷,脉搏细数,尿量少,这些表示患者出现了休克的症状;观察有无肌肉无力,腹胀,肠鸣音减弱,心律失常等低钾血症的表现,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该及时就医,积极对症处理。

2.患者排便次数多,粪便的刺激使肛周皮肤引起糜烂及感染,排便后应使用软纸揩拭,清洗肛周,并使其保持清洁干燥,涂无菌凡士林或抗生素软膏,以保护肛周皮肤。

3.心理护理:慢性腹泻治疗效果不明显时,患者常会出现担心、焦虑的负性情绪,此时,家属应陪护身边,开导、鼓励患者,使其积极地配合检查和治疗。

饮食以少渣、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生冷、粗纤维、味道浓烈的刺激性食物。如牛奶、甜食易产气,油炸、粗纤维的食物加快肠蠕动。急性腹泻应听从医生医嘱,给予禁食、流质、半流质或软食。

健康教育

1

是要加强宣传教育。搞好卫生常识的普及教育,提高人们的自身防护能力,教育人们要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严禁生食海产品等。

2

是要管好传染源。医院、门诊部要设立腹泻病专科门诊,对感染性腹泻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对从事饮食服务、幼儿保教和饮水管理工作的人员要定期为他们做体检,防止慢性患者或病原携带者从事公众服务性工作。

3

是要切断传播途径。要做好“三管一灭”即管好水、管好饮食、管好粪便,消灭苍蝇。防止“病从口入”,注意手的卫生,养成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手要洗净;安全卫生用水:不喝生水,生活中应时刻防止饮用水被污染;食品卫生是重点: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隔餐食品食用前要加热,以热透为准;一些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食用时要煮熟蒸透,同时吃蒜以助杀菌;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净;注意防蝇、灭蟑;避免与腹泻病人密切接触,特别是不要共用餐饮用具;改善水供应的公共卫生措施和环境卫生设备对控制大多数肠道感染是重要的。

4

是要保护易感人群,特别是老人和孩子。统计显示,感染性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死因之一,老年人患感染性腹泻也往往病症凶险。在特殊季节对老人和孩子可采取预防性服药等措施,有条件的可进行预防接种,如轮状病毒疫苗可有效预防轮状病毒性腹泻。同时,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06。

编码:C-健康教育-GR-03

修订日期:-10-2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ianshijin.com/sjdbsj/927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