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25岁的女留学生从美国西雅图起飞,11小时跨越多公里,抵达北京。
下飞机的时候,因为下肢无力,女孩根本站不起来,只能坐在轮椅上被推着走。
女留学生名叫韩梦溪,家境优渥,来自南昌,从小家教严格,17岁就被家人送出国,这么多年烟都不碰,更别提那些什么海洛因、冰毒、k粉之类的毒品。
但她万万没有想到,还有一个陷阱等着她。年9月,她从朋友手里接过了一个小钢瓶,心里想着:他们都说这比抽烟喝酒危害小,我就尝试一下。
这一试,差点让韩梦溪搭进去半条命。瘫痪归国,就拜小钢瓶所赐。
小钢瓶装着“笑气”,我最早听说这种气体是在《蝙蝠侠》的漫画里,大反派小丑总有办法将这种神秘的气体喷在敌人脸上,中招者会很快陷入癫狂,控制不住脸上的笑容,随后瘫痪,失去行动能力,死后脸上的笑容也不会消退。
小时候我还以为这只是杜撰,却没想到这个世界真的有笑气,而这种气体,比漫画里描绘的更加恐怖。
笑气的化学式很简单,就是N2O一氧化二氮,这是一种广泛用于医用麻醉和奶油发泡的工业化学品。
这并不是个新鲜玩意儿:年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发现了这种气体的麻醉作用,还发现了它会让人发笑的副作用,便命名:“笑气”。19世纪初的欧洲,贵族们还
以吸食笑气为荣。
很快,人们发现这种气体的恐怖。笑气会让人产生精神快感,长期吸入会成瘾,重度成瘾者会产生幻觉,表现狂躁且有暴力攻击性行为。
但这种危害性不小的气体,并不算毒品,且极易获得,一般面包店打奶油就需要用到大量的一氧化二氮。
在美国的夜店里,有大量举着气球贩卖笑气的贩子。
笑气贩子们的“话术”很容易让放松警惕:没有危害,不会上瘾。在美国“笑气上瘾”的韩梦溪就是这样中招的。
没危害且不上瘾,让你很嗨,还在夜店卖?
这种东西怎么可能存在?
韩梦溪逃过了吸烟,冰毒、海洛因,却倒在了“笑气”上,就在吸食笑气的第二天,她就不去上学了,开始了长达三个月的“笑气生活”。
她说:“别人靠氧气活,我靠“笑气”活”。
她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学也不上,门也不出,并且开始大量购买笑气,一天抽两箱,超过支,她的生活很快被“笑气”支配,每天啥事都不干,只知道吸“笑气”。
吸食笑气很容易让人缺氧,然后昏厥,每次昏厥醒来后,她又起来接着“吸笑气”。“笑气瘾君子”们把吸食称为:打气。这个正面词汇,第一次和毒品扯上关系。不到半年,韩梦溪在笑气上花掉60多万。
“笑气”在留学生中泛滥,同样吸食笑气上瘾的林真真,当时19岁,因为失恋开始“打气”,花费上百万,人也基本废了。另一位留学生吸食笑气吸到运动神经严重受损,情绪经常性失控,最终确诊抑郁症,自我厌恶到想要自杀。
这玩意儿的危害,完全可以和毒品画上等号。在我看来这甚至比被认证的“毒品”更加恐怖,它容易上瘾,容易获取,对身体危害巨大。
韩梦溪是幸运的,笑气让她神经错乱、发胖、失去对下半身的控制能力,但好在没有永久失去行动能力,医生说修养半年,她还能独立行走。
而另一位年仅18岁的留学生就没这么好运了,他被医生确诊为“终生残疾”,在此之前他吸食笑气吸到脑出血,进医院时精神恍惚,胡言乱语,这辈子大概率是废了。
什么狗屁“笑气”,根本是笑着让你断气。
2
这种新型“毒品”,很快蔓延到了国内。16、17年,笑气贩子们嚣张到直接在淘宝贩卖“笑气”,现在已经被全部下架。
网购不行,但贩子们还是有渠道贩卖笑气。随手一搜,新闻报道的案例数不胜数。
去年六月,一男子因为吸食笑气过量,拿着刀在楼道里爬行...
还拿着刀进了电梯...吓得一个抱着孩子的老太太赶紧跑开...
民警以为他是吸毒,赶来查看情况时发现这男子一直说有外星人要来打他...
后来调查发现,这男的就是因为吸食笑气过量,产生幻觉,还好民警及时响应,不然这人得酿成大祸。
去年杭州警方以等同于打击毒品犯罪的力度打击笑气,第一次专项打击时抓到一个女生,这个女生不以为耻,反而连哭带喊,要求警方给她留几瓶...
警方通报结果,笑气上瘾者70%是90后,20%是00后。
笑气成瘾性极强,而且很贵,一些年轻女生买不起,只能沦为任人摆布,以身体换笑气的“气奴”...
我很难文字描述笑气上瘾的后果,用一句话总结,笑气成瘾者,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一旦上瘾,你的生活将完全被笑气支配,一天到晚啥也不想干,就想着“打气”。下面这个故事,足以让你明白笑气有多恐怖。
3
昨天杭州黄金眼报道一个姑娘,她常年吸食笑气,已经成了废人,就连记者来访,她也紧紧地攥着一个奶油发泡器,不肯松手。这个制作甜点的工具,已经成为这群瘾君子的“打气”工具。
家里散落的全是笑气包装。
小钢瓶扔的满地都是。
小王自己也说:吸上第一口,就根本停不下来。
吸完之后,就是神志不清,脑子发晕。
记者多次要求她控制一下自己,不要再吸了,和记者还没说上两句话,她又吸上了,根本控制不了...
小王是怎么上瘾的?和前文提到的留学生韩梦溪一样,她在酒吧玩,有人卖打满笑气的“气球”,朋友劝了两句,她就吸上了,从此上瘾。
这个小王到底吸了多少?根本数不胜数...
小王的母亲说自己根本劝不动,她因为劝女儿不要吸了,结果小王暴起将母亲的鼻梁骨打断,还把她绑起来...
也难怪她妈要找节目组曝光,因为她已经完全没办法了。
小王很明确地知道笑气对她的伤害,她自己反复说:我根本停不下来,就算你们在拍,我也根本控制不住,已经是丑态毕露。
她甚至还说:你们尽可能去丑化它吧,我真的不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碰它...
她也很清楚地知道,笑气对身体的危害根本无法估量。
道理她都懂,但她就是停不下来。一边说,一边拆开新的小钢瓶包装,把笑气吸入肺里...
小王时常一边哭,一边吸,反复抱怨:为什么我离不开这个东西,我真的是废掉了。
母亲给她买早餐,她吃一口,然后不吃了,继续吸笑气。母亲还发现她总是会晕厥过去,晕过去之后面面目狰狞,嘴唇乌紫。
昏迷了一分多钟醒过来,又继续吸...
最严重的时候,小王全身发抖,大小便失禁...
在吸食笑气之前,小王是个正常的年轻人,她喜欢音乐,自学日语,家中摆满和二次元有关手办玩偶。
而染上笑气之后,她便一蹶不振,陷入深渊,受笑气支配,大小便失禁,连作为人的尊严都已经没有了...
家里不给她钱买笑气,她就上网贷款买,买了家里还要去借钱给她还款,不还就对着家人拳打脚踢,暴力相向...
这个过程和任何毒品成瘾的过程非常相似。要知道,我国对毒品一直是零容忍态度,吸毒艺人永不能复出,吸毒者必被收到严惩,缉毒警察受到全民崇拜和鼓励。
但笑气这种新型“毒品”,为什么屡禁不止?难道国家没有打击?
当然有打击,而力度不小。上面提到了杭州曾经将打击笑气提到了打击毒品的力度,去年那一次打掉了盘踞在杭州的5个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72名,缴获笑气钢瓶10万余支,查扣涉案金额高达万元。
宁波警方打击笑气的力度也非常大,去年年末宁波的三名女大学生走派出所“自首”,因为她们吸食笑气已经花了十几万,倾家荡产。
宁波警方借机打掉了一个犯罪团伙,发现他们也是上瘾者,就像毒品一样,他们“以贩养吸”...
这不就是毒品?
7月时,宁波警方破获一起非法销售“笑气”案,抓了人,缴获笑气成品12万余支,捣毁加工点一个,斩断了一条非法销售产业链。
但为什么警方重拳出击,还是会有这么多人上钩?
一方面是笑气这个东西,获取实在太容易了,它化学式很简单,意味着容易合成,正规的使用场景也广泛,面包店就能买。而这个东西在我国并不算是被认证的“毒品”,而属于危险品,并没有进入“管制目录”。
没有进入“管制目录”,意味着笑气的流通...是通畅的。权威媒体多次发文呼吁过,管制标准设置不能再犹豫了。
今年两会,也有政协委员提出,要将笑气列入管制名单。
立法上可以推进,但更大的漏洞,是青少年对“笑气”这玩意儿的危害,知之甚少。
还记得杭州打击笑气获得的数据吗?7成吸食者是90后,2成是00后,消费这种新型“毒品”的,几乎都是年轻人。
以我国的禁毒强度,如果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会带来严重后果的毒品,也不会有这么多年轻人中招。
要知道,笑气贩子的话术永远都是那句话:不上瘾,没伤害。
但仔细想想,怎么可能有一种药物,让你不上瘾没伤害,还会让你很嗨?
我们不仅要推动立法将笑气“管起来“,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知道,这玩意儿真的有害,容易上瘾不说,一但上瘾,就根本不可能回头。
甘愿卖身的...吸到瘫痪的...吸到大小便失禁的...这些不是耸人听闻的传言,我也没有半句夸大...因为这就是活生生的事实。
今天的文章,不为别的,就为了让更多人知道笑气的危害,但凡你看到朋友圈有人再卖这玩意儿的,不要犹豫,直接报警。今天这篇文章,我也强烈建议各位转发给年轻人,不为别的,只为警示。
你的报警、你的转发,都有可能挽救一个无知年轻人的未来。
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立法需要时间,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传播知识,不断告诫年轻人:不要尝试!不要尝试!不要尝试!
世界是公平的,那些不劳而获的快乐,最终只会让你加倍奉还!
感谢阅读
?看完请点在看?
欢迎转发朋友圈?
?长按下方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