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第七章少阴病5.少阴阳明6.少阴少阳.
第七章少阴病
5.少阴阳明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参考:猪苓
汤)
少阴病八九日,“八九日”的意思是说这个病已经传里,他有里位的问题。表现为
一身手足尽热,发热没有恶寒,他是一个里热的阳明病,也叫温病,发热不恶寒。
这是一个温病,从少阴病传变到阳明。“以热在膀胱”,热在膀胱的意思,膀胱是
州都之官,是储存津液的一个器官。它是说这是一个水证,下焦的水热影响到血
分,就是水热伤血而导致尿血,或者是大便出血,那么这个情况是以水证为主而伤
血,没有表寒的情况,那么这是一个标准的猪苓汤证。
没有表寒,是猪苓汤水热伤血是涉及到血分,所以用了阿胶。阿胶是一个除了滋养
血份的药以外,还是一个少阴的药,同时又可以止血。
我们来看猪苓汤这个方子,它是由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五味药组成的。
那么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都是清热利水的,它是一个以水证为主的方子,伴随
着里热,表现出一身尽热,没有表寒、没有恶寒的情况。阿胶除了养血还可以止
血。猪苓汤的症状是水热伤血、有里热的情况,会有尿血或者是大便带血,二便都
可以出血。它必然是水证为主,所以它主要是利水的。
整部《伤寒论》,所有的条文讲猪苓汤的条文只有这么一条,它是标准的猪苓汤
证。其他提到猪苓汤的条文都是五苓散的一个错文,五苓散以前叫做猪苓散,猪苓
散错为猪苓汤,然后又跟三味的猪苓汤混淆,所以三个方子关于猪苓汤的条文全部
是错的。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也是一个传里的情况,出现口燥咽干。这是一个传里结,表现
为热毒的情况,火热攻冲到上焦出现口燥和咽干。如果只是口燥咽干的话,条件是
不够充分的,小建中汤它也可以见到咽干口燥。所以我们应该结合后面两条、
,少阴病传阳明里结用大承气汤。因为少阴津虚,传阳明里热耗津出现火热攻
冲的时候,需要用下法——阳明的大承气汤的攻下,把里热毒攻下后,来消除消耗
的根源,正所谓急下存阴救津液。实际上大承气汤不是一个补津液的方子,阳明病
的误治,也会传少阴病的四逆,比如在白虎汤的条文里面有出现四逆汤证的情况。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一法用‘大柴胡’]]。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清。少阴病传里出现下利的情况,色纯青就是水样的大便,
颜色是青色的。为什么会青色?因为胆红素经过氧化以后,它就变成胆绿素,颜色
是发绿的,就是青绿色的。如果存在心下痛,周围有里结,再加上口干燥、口干舌
燥或者是咽干燥,那么它就是一个里热结、阳明病,热迫津液,下利清水,这个下
利也是一个里热的情况,里热结的情况,所以它是要用大承气汤。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六七日,六七日,也是一个传里出现里证的情况,出现了腹胀、不大便。腹
胀不大便,它是一个里结里实的情况,也是用大承气汤急下之。这三条除了第
条口燥咽干,他是一个不充分的条件,必须要结合第条,比如说有心下痛,或
者是自利清水,或者是腹胀不大便,那么这两种情况,伴随口燥咽干的情况,就是
说必须要有阳明里结火证、火热攻冲、火热里结的情况,才能使用大承气汤。
6.少阴少阳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二三日以上也是一个传里的情况,出现心中烦不得卧,心
烦不得卧是影响睡眠有里热的情况,它使用的是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汤里面它使用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用两枚,阿胶三
两,那么一共是5味。鸡子就是鸡蛋黄,有清热、补虚、补津液的作用。传里,心
中烦,用黄连、黄芩祛除湿热。湿热伤及血份,有津虚的情况,清热凉血,然后使
用芍药去除水饮血痹,阿胶用来养血、止血,黄芩黄连阿胶均可以用于止血、清
热。鸡蛋黄是一个甘滋微寒、除烦热、补津液的一个药物。
整个方证的病机是:湿热在里面引起心烦、失眠、烦躁,虚实夹杂,里位湿热加水
饮,并且伤及阴血,是少阴病传伤血、湿热,出现烦躁、失眠,所以是少阴和少阳
合病。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
四逆散主之。
接下来是第条四逆散证。少阴病,四逆。四逆它是指四肢厥冷,少阴病它并不
以四逆为标志,因此本条的少阴病三个字并不是因为四逆而冠,四逆在阳明病也可
以见到。三阳合病,还有太阳中谒,它也可以出现四逆,还有水证,也可以见四
逆,比如茯苓甘草汤,它也会出现厥证。当归四逆汤它也是一个厥症,他是因为血
虚而绝。四逆散是一个里热的水饮。
所以《伤寒论》的作者他分类了很多种厥证和四逆,也就不会使用四逆来指代少阴
病。这里的少阴病是因为少津少气,就是津液稀少,而不是因为存在厥证,厥只是
或然证,阳明病到一定程度,一样耗津液、耗气而出现厥逆。所以,本条它是一个
少阴病传水厥气厥,里位他用了芍药甘草、枳实芍药、加上柴胡甘草,它是少阴少
阳合病。我们在四逆散解析里面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大家可以自己再看一下。
在《金匮要略》里面提到产后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这个情况包括产后腹痛、
烦满不得卧,用枳实芍药散主之。产后意味着津血亏虚,如果出现腹痛,这是津液
虚少引起的血痹,并且产生水饮,水甚血亏。用枳实芍药散是气虚或者有津虚兼水
饮引起的腹痛,那么或渴或悸,那么这是都是指水饮的存在或者小便不利,或者腹
中痛或疼痛,是血痹引起的不流通的情况,或泻痢下重,就是拉肚子、便稀大便
稀,但是这个里急后重,它都是水饮水结在里位的情况,这是标准的枳实芍药药
证,加上甘草补津液,柴胡解表清热散里结。这个里热是比较轻度的,所以只用柴
胡和枳实,兼顾表里。
四逆散里面的加减是不对的,没有这么一回事。小便不利,腹中痛,它加茯苓加附
子都是不对的,本来它就可以治疗这些病,跟真武汤方后的加减是一样,都是后人
加进去的,不是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