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一年收入1个亿,为什么还把父亲送到养老院?
作者:魏福生,清华硕士、金牌讲师
黄渤在娱乐圈中可谓一直是一股清流,演技高、高情商的代表,做过歌星,做过演员,也做过主持人,面对记者的各种问题更是回答得游刃有余,可唯独面对一个问题时,他也显出沉默。
那就是记者问他:“如今的你年收入已经高达1亿,为什么你的父亲却住在养老院?”
老人养老的问题,的确是老大难!很多人或许无法理解,以黄渤的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源,应该会比普通的家庭更容易处理。一直以来,把父母送进养老院都是大众眼里的不孝行为,黄渤之举,是不孝吗?为什么黄渤还会把老父亲送养老院呢?
原来,黄渤的父亲比较特殊,他是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症,对于他们的照顾难度,要远远超过正常的老人。
根据国际阿尔兹海默病协会的报告,我国平均每年新增30万阿尔茨海默症病例,8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中,有11.4%的老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截止年,我国已经有超过一千万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这一千万患者的背后,是一千万个饱受病痛折磨的家庭。阿尔茨海默症的家人,要承担的不仅仅是照顾病人经济上的压力,更多的是长久的精神上的压力:他们要承接病人所有的负面情绪,还要及时解决许多突如其来的难题。
网上有一段心酸的总结,这世界上除了阴阳两界,还有第三个世界——遗忘的世界,他们头脑中有一块橡皮擦,不断的擦掉他们的记忆,让他们忘记一切。阿尔茨海默症不仅是遗忘,更是绝望。
阿尔茨海默症的痴呆阶段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阶段。起初,病人丧失空间概念,容易走失;如果病人丧失时间概念,只记得过去,却忘记最近发生的事情时,大多已处于中度痴呆期;到了重度期,病人会丧失一切记忆,他们不认识任何人,包括身边最亲近的人,同时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有人还会丧失行走能力、说话能力、吞咽能力等等。
据调查,中国平均每天有位老人走失,其中大部分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现在,很多人还没有办法正确的认识阿尔茨海默症。由于病人及家属对病情认知的局限,67%的患者在确诊时就已经是中度、甚至重度,已错过了最佳的干预阶段。
而对于家人来说,遗忘,几乎是所有阿尔茨海默症的核心问题。丧失共情能力,对周围的事情感到陌生,陷入孤独,是阿尔茨海默症的一个明显的病症。作为照料者,最大的考验,是如何面对这个如今变得越来越陌生的亲人?在缺乏治愈手段的背景下,这是一场失忆与时间的比赛,许多人在这样的比赛中溃败了。一些家属,在长期照料中,比病人更痛苦。于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就会像黄渤一样,寻求专业的养老机构和护理人员的帮助,甚至把老人送到有专门的“记忆照护区”的高端养老社区里去养老。
比如,中国太平在上海的“梧桐人家高端养老社区”,这个社区专门为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设计了记忆照护区,这个照护区是呈“口”字型的两栋楼,密闭的连廊设计、中间还有一个独立的花园,在保证失忆老人自由活动的同时,也能够保护老人的安全性,防止他们走丢。
时代在发展,观念在变化,如今,把父母送进养老院不再与“不孝”挂钩。在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敏家》中,女主小敏的妈妈就是自己主动提出的去养老院,因为在养老院的生活远远比她一个人待在空旷的家中更舒服。而且,在养老社区里面,有营养丰富的三餐,有专业的护理人员,有贴心的护工,更有一群可爱的老友们,甚至还有很多单身老人在养老院体验了黄昏恋。
其实,把老人送进中高养老院是对孩子和老人两全其美的选择,减轻了子女的负担,也让老人得到了更多的陪伴和照顾。如今随着老龄化的加重,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去养老院,这也是未来养老的一个大趋势。
那么,如果你家里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你愿意把他们送到养老社区里吗?一个月多少钱你可以接受?欢迎大家留言互动。
人到中年,突然被裁员怎么办?
如何培养你的理财思维?
从清华MBA到保险代理人:看老魏怎么破外企职场中年危机?
北京中年的追命六问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