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肠息肉到肠癌,究竟有多远?
一般情况下,肠息肉的生长是个较为缓慢的过程,但没人能预料这个“小东西”何时会“摇身一变”,成为肠癌。这也是为何在发现肠息肉后,专科医生会强烈建议患者及时接受肠镜下切除手术的原因。下面看一个真实案例——20年前,患者陈先生在41岁时接受肠镜检查后,就发现直肠里长了1颗直径5mm的亚蒂息肉,没做处理,也一直没有引起重视,更没有复查追踪,而是放飞生长20载,最终演变成为直肠癌,错失处理的大好时机。纤维内窥镜检查显示有腺瘤样息肉
这份20年前的纤维内窥镜检查报告显示:患者直肠有一处约0.5cm×0.5cm的腺瘤样息肉,发红短蒂,无活动性出血。
5mm有多大?差不多就绿豆大小。
可惜,早期的肠镜没有图像。为便于大家直观感受,我们贴出另一患者接受电子肠镜检查后发现的亚蒂息肉的影像,同样也是直径约5mm——
直肠直径约5mm的亚蒂息肉
电子结肠镜下,
发现“20岁”的息肉已变癌
生长了20年的息肉会变成什么样子?专家立刻为患者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于直肠距肛缘12~17cm见一环2/5周肿物,直径4~5cm,表面糜烂坏死。
从肠镜检查所见基本可以确定,直肠息肉已经癌变为直肠癌,而且已经不是早期!
电子结肠镜检查
众所周知,病理检查才是肠癌诊断的“金标准”。
但最后的病理诊断结果也不会有任何疑问——(直肠)中分化腺癌,CT分期:T4aN+。至此,肠癌确诊,息肉癌变无疑!
直肠癌伴溃烂、出血
近日,患者接受了“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腹腔引流术”,顺利切除了包括肿瘤在内的肠段,清扫了周围淋巴结。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其直肠中分化腺癌已是II级,伴灶性坏死,浸润肠壁全层至浆膜下脂肪组织内,分期为T3。
不幸之中的万幸:没有转移;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其实,只要1次肠镜检查,就能揪出“潜伏”20年的隐患
5mm的直肠亚蒂息肉,放任不管20年后,长大了足足10倍,成为50mm的病变。
原本是良性的息肉(癌前病变),终于“质变”成了直肠癌。在这个漫长的“质变”过程中,患者错过了两个关键的处理时机:
第一次机会——在发生肠癌癌前病变前,患者未能在还是息肉的这个癌前病变阶段接受肠镜下超微创切除,否则便可祛除癌前病变,预防肠癌;
第二次机会——即使息肉刚刚癌变,早期仍可通过内镜治愈性切除。若及时就诊,就可在内镜下进行超微创切除局部早期癌变的息肉,无需开腹,无需切除肠段,可以保持肠道器官的完整性,避免肠癌根治手术带来的巨大手术创伤。
可惜,此案例由于拖延治疗,最终需要实施直肠癌根治术,切除了包括肿瘤在内的肠段,治疗过程必须承受着肠道器官缺失和较大的创伤,也需要耗费较多的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
链接寸肠千结,定要赶在息肉“变身”之前
大肠息肉其实是大肠粘膜表面的一个“肉疙瘩”。准确一点说,大肠息肉泛指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而其中70%以上为腺瘤性息肉。
许多研究表明:某些腺瘤性息肉的癌变机会是非常高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癌变的机率会逐渐增高。从某种意义上讲,大肠腺瘤是肠癌的“前传”。
那么,从肠息肉到肠癌,究竟有多远?
按照病理学分类,有的大肠息肉属于良性增生的产物,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但由于肉眼看来大体相似,因此这一含意笼统不清的病名“大肠息肉”一直沿用至今。
统计表明80%的大肠癌都是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的:腺瘤性息肉患者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3~5倍,多发性腺瘤可高出10倍甚至更多。
另外,腺瘤性息肉体积愈大,癌变机会越高;无蒂腺瘤较有蒂腺瘤癌变率高,可见将腺瘤性息肉列为癌前病变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如果不能够及时发现、并早些斩草除根,它们其中的一部分有朝一日就会来个“华丽转身”,变化成可怕的肠癌。
譬如前文提及的20年前发现的5mm息肉。
多数大肠息肉患者起病时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它们会默默无闻一直“潜伏”在我们的身体内,不易被察觉。
其中,一些较大的息肉也可引起肠道症状,主要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中带有粘液或粘液血便,但偶有腹痛,极少数患者大便时会有肿物自肛门脱出。一些患者可有长期便血或贫血症状,有家族史的患者往往对息肉的诊断有提示作用。
由于大肠息肉临床上常无症状,即使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也较轻微和不典型而往往被人忽视。一般病人多以便血、大便带血、粘液血便来就诊,又常被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病而延误检查。
大肠腺瘤性息肉生长缓慢,及早摘除大肠息肉对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大肠癌的发生意义重大。那么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向大肠息肉“亮剑”呢?
自从电子结肠镜应用于临床诊疗之后,临床医师对结直肠息肉治疗有了质的飞跃,具体治疗方法可依据肠息肉性质而定:带蒂的息肉和小而无蒂的息肉,均可经电子结肠镜、在直视下用圈套电灼,或热活检钳法摘除,此种方法成功率高,治疗效果确切。
在做肠镜检查时,医生如果发现息肉较大,一般会取一块组织做活检,送入病理科做病理分析。如果是小的息肉,可以通过内镜下直接摘除的方法,就可以达到把病灶去除的目的。取下的组织,再送到病理科做病理诊断,如果诊断结果为良性,就阻断了癌变的发生。
推荐阅读一次肠镜可使患癌风险最高降低72%!这22类人要及早做肠镜~明日出诊专家王刃教授、主任医师医院结直肠外科(肛四科)主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
中国医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黑龙江省委员
毕业哈尔滨医科大学,从事结直肠、肛肠外科工作近四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国家、省、市论文十余篇。近年开展很多新的术式,直肠癌超低位保肛手术是最为突出的特色手术,《导尿管引导单吻合器行超低位直肠癌结肠肛管吻合术》获黑龙江省新技术应用三等奖。《优化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获黑龙江新技术应用三等奖,《中低位直肠癌用支撑吻合管经直肠肛门环扎式结肠肛管吻合术》获哈尔滨市新技术应用二等奖。完成各种疑难肛门疾病手术上万例,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对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大肠癌手术以及各种复杂性肛门疾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首先开展痔的微创治疗、PPH术、直肠前突STARR术、双侧臀大肌移植治疗肛门失禁手术等。
专家预约方法
拨打-预约
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预约
转发是一种爱心,分享是一种美德!
看/肛/肠/病/到/西/大/桥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