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课堂改版了,视频可以点播看
为了方便广大杏林学苑用户观看学习课程,杏林学苑技术团队特地打造了一套全新的在线学习课程,大家可根据自己特长选择相应课程学习,随时随地点播学习,每周一会上传新视频,祝您高效快速的提高诊疗技术。
观看方法:点击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进入系统,选择相应课程进行
⊙编辑:杏林君
中药灌肠技术是将中药药液自肛门灌入直肠及结肠,使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的药液保留于肠道内,通过局部和全身作用达到治疗目的,对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便秘等症状疗效较好。
一、常用药物及器具
(一)常用药物
1.黏液、脓血便
黄连15g、黄柏15g、马齿苋10g、白头翁10g、五倍子10g、地榆炭30g,加水ml,浓煎至ml,保留灌肠。
出血多者:败酱草10g、蒲公英10g、地榆炭10g、槐花炭10g、仙鹤草10g、诃子10g,加水ml,浓煎取ml,保留灌肠。
.腹泻伴里急后重
白术0g、白芍30g、陈皮10g、防风10g、柴胡10g、白芨5g,加水ml,浓煎取ml,保留灌肠。
3.便秘
桃仁10g、当归10g、白芍10g、生地10g、麦冬10g、枳壳10g、厚朴10g、升麻10g、火麻仁15g、肉桂6g,加水ml,浓煎取ml,保留灌肠。
(二)常用器械
1.普通灌肠器(见图1)
图1普通灌肠器示意图
.气压灌肠设备
主要参数:压力调节:8.0~15.0kPa,间隔0.1kPa可调节;工作时间:0~98秒;药液瓶容量:ml;具有压力和流量控制;利用气压推进药液,使药液能够到达近端结肠病灶并保留。
3.其他用物
小容量灌肠筒、量杯、水温计、肛管、润滑剂等。
二、基本操作方法
(一)直肠滴注技术
1.适应证
休息痢病(炎性肠病)病变累及左半结肠者。
.治疗前准备
(1)了解患者的病情、临床诊断、排便情况,理解配合能力等。
()关闭门窗,屏风遮挡患者。适宜室温,光线充足。
(3)灌肠前30分钟患者需排空二便。
(4)操作者向患者介绍灌肠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5)药温39~41℃,药液量00ml。
3.操作步骤
(1)体位:患者左侧屈膝卧位,臀部垫高10~0cm。
()插管:连接好排气装置后戴手套,润滑肛管,嘱患者张口呼吸,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10~1cm。当患者肛门括约肌收缩等原因致肛管难以插入时,可让患者放松或用指腹按摩肛周,待患者放松后再将肛管缓缓插入。
(3)滴速:滴速60~90滴/分钟。用胶布将肛管固定于臀部。为使灌肠液能较好保留,药液滴注完成后可保持头低足高位0分钟。
(4)拔管:药液注入完毕,拔出肛管,嘱患者尽量保留药液。
1.患者行灌肠后即休息,不要下床活动,有便意时可深呼吸,以降低腹压。
.注意灌肠溶液的温度、流速、压力和溶液量,患者是否耐受。
3.气药灌肠技术
(1)适应证
休息痢病(炎性肠病)病变累及至全结肠者。
()治疗前准备
同直肠滴注技术。
(3)操作步骤
左侧屈膝卧位,将电脑灌肠仪输出管连接于肛管皮条,启动机器排空管道内空气后,将灌肠压力设置为7~11kPa,根据患者病变范围和患者耐受程度调节药液灌入时间为0~40秒,液体量为50~00ml。
1.该技术仅适用于轻中度休息痢病。
.以左半结肠病变为主者液体量酌减,约为ml。
3.灌肠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出汗、剧烈腹痛、心悸胸闷时,应立即停止灌肠,采取急救措施或观察。
三、禁忌症
1.肛门失禁患者。
.急腹症和胃肠道出血者。
3.妊娠期妇女。
本文来源:《中医医疗技术手册》。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并注明转自杏林学苑(xinglinxy)。本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