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在进食后,需10—40小时后排出粪便,大多数健康人在饮食摄入平衡的情况下,不会有大便功能问题,正常粪便的稠度适中,稍加用力即能排出。一般认为,一日排便不多于3次或每周不少于3次,皆在正常范围,过多则为腹泻,过少则为便秘。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约1/3的老年人出现便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一、便秘的病因
01
与年龄有关
老年人便秘的患病率较青壮年明显增高,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食量和体力活动明显减少,胃肠道分泌消化液减少,肠管的张力和蠕动减弱,腹腔及盆底肌肉乏力,肛门内外括约肌减弱,胃结肠反射减弱,直肠敏感性下降,使食物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过度吸收引起便秘。
02
不良生活习惯
1、饮食因素老年人牙齿脱落,喜吃低渣精细的食物,或少数病人图方便省事,饮食简单,缺粗纤维,使粪便体积缩小,黏滞度增加,在肠内运动减慢,水分过度吸收而致便秘。
2、排便习惯有些老年人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常常忽视正常的便意,致使排便反射受到抑制而引起便秘。
3、活动减少老年人由于某些疾病和肥胖因素,致使活动减少,特别是因病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因缺少运动性刺激以推动粪便的运动,往往易患便秘。
03
精神心理因素
患抑郁、焦虑、强迫症等心理障碍者易出现便秘。
04
肠道病变
肠道的病变有炎症性肠病、肿瘤、疝、直肠脱垂等,此类病变导致功能性出口梗阻引起排便障碍。
05
全身性病变
全身性疾病有糖尿病、尿毒症、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等。
06
医源性(滥用泻药)
由于长期使用泻剂,尤其是刺激性泻剂,造成肠道黏膜神经的损害,降低肠道肌肉张力,反而导致严重便秘。此外,引起便秘的其他药物还有如鸦片类镇痛药、抗胆碱类药、抗抑郁药、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等。
二、便秘的危害
老年人过分用力排便时,可导致冠状动脉和脑血流的改变。由于脑血流量的降低,排便时可发生昏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可能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者可引起脑血管意外,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心律失常甚至发生猝死。由于结肠肌层张力低下,可发生巨结肠症。用力排便时,腹腔内压升高可引起或加重痔疮,强行排便时损伤肛管,可引起肛裂等其他肛周疾病。粪便嵌塞后会产生肠梗阻、粪性溃疡、尿潴留及大便失禁。
三、泻药分类及药物治疗
01
容积性泻药
1、乳果糖,由于人体小肠粘膜不存在分解乳果糖的双糖酶,乳果糖具有双糖的渗透活性,可使小肠内的水、电解质等保留在肠腔内产生高渗效果,加上乳果糖到达结肠被细菌分解成低分子酸,酸化肠道,「H+」增加,刺激肠蠕动,其细菌代谢产物的渗透性作用,吸收体液入肠腔,增加结肠的内容量,软化大便,从而起到缓泻作用,其不直接作用于肌肠和肠神经,并且缓泻作用无毒性和依赖性,用于治疗老年性便秘和慢性功能性便秘。
成人起始剂量每日30ml、维持剂量每日10-25ml,治疗几天后,可根据患者情况酌情减剂量。本品宜在早餐时一次服用。根据乳果糖的作用机制,一至两天可取得临床效果。如两天后仍未有明显效果,可考虑加量。
2、镁在肠道难以吸收,大量口服形成高渗压而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扩张肠道,刺激肠壁,促进肠道蠕动。导泻作用剧烈,故临床主要用于排除肠内毒物及某些驱肠虫药服后连虫带药一起排出等需快速清洁肠道的患者。月经期、妊娠妇女及老人慎用。
02
接触性泻药
旧称“刺激性泻药”。能影响肠道活动和对肠粘膜中水份和电解质吸收而引起导泻的一类药物。包括蒽醌和二苯甲烷类,如大黄、番泻叶和芦荟等植物性泻药含有蒽醌甙类。主要作用于大肠,对小肠吸收功能等无影响,故可用于急、慢性便秘。
1、番泻叶
为刺激性泻药,通过肠粘膜和神经从刺激肠蠕动,属于猛药,建议尽量少用。作用于结肠,一般几个小时内生效。
a、用于便秘:一般每日用干番泻叶3~6g,重症可加至10g,开水浸泡后服用。
b、于肛肠病术前应用以代替清洁灌肠:于术前1天下午禁食,下午3时以番泻叶10g开水泡服。
2、芦荟是治疗便秘有效的药物,即使较严重的便秘,服用芦荟之后,也能在8-12小时内通便,是因为芦荟素成分增加大肠液的分泌,增加脂肪酶的活性,恢复失调的大肠自律神经功能的缘故。
3、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用于实热积滞便秘。
03
高渗透性+滑润性泻药
开塞露
常见的开塞露有两种制剂,一种含甘油制剂,另一种是含山梨醇制剂。两种制剂成分不同,但原理基本一样,都是利用甘油或山梨醇的高浓度,即高渗作用,软化大便,刺激肠壁,反射性地引起排便反应,再加上其具有润滑作用,能使大便容易排出。
使用开塞露时应除去顶端胶塞,涂以油脂少许,缓慢插入肛门,然后将药液挤入直肠内,成人一次一支,儿童一次半支。注药导管的开口应光滑,以免擦伤肛门或直肠。
开塞露效果直接,所以便秘病人滥用的情况也会较多。但实际上,刺激型泻药对肠壁的刺激作用,很可能会导致患者的依赖性,形成没有强烈刺激就不肯排便的习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肠壁对刺激的敏感性会变得越来越弱,导致开塞露再难发挥作用。
04
膨胀性泻药
聚乙二醇类药物通过聚乙二醇的氢键固定水分子,在肠内吸收水分后膨胀形成胶体,使肠内容物变软,体积变大,促进排便的最终完成。聚乙二醇类产品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是国内聚乙二醇类产品中唯一具有两个适应症的产品,小剂量通便,大剂量清肠。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为纯物理作用:不吸收,不代谢,安全,无刺激。
05
微生态制剂
是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活的微生物制剂。也就是说,一切能促进正常微生物群生长繁殖的及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的制剂都称为“微生态制剂”。由于其调节肠道之功效,快速构建肠道微生态平衡,无论在婴儿,老人,都可以防止和治疗腹泻,便秘。
微生态制剂有其他药不可替代的优点,即“患病治病,未病防病,无病保健”的效果。即使健康人也可以服用,以提高健康水平,而且腹泻病人可以服用,便秘病人也可以服用。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适应症为主治因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急慢性腹泻、便秘,口服:一日2次,每次2~4粒,重症加倍,饭后半小时温水服用。不能与抗菌药同服。
06
胃肠动力药
这类药物以西沙必利为代表,西沙必利可恢复结肠的推进性运动,作为慢性便秘病人的长期治疗。不良反应:西沙必利对心脏有不良影响。通过兴奋胃肠道受体,促进乙酰胆碱释放,而刺激上消化道(胃和小肠)运动。莫沙必利成人通常用量为一日3次,每次1片(5mg),饭前口服。
四、便秘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1、不少患者会自行长期、连续服用各种泻药。其实一次泻药将结肠完全排空后,需要3~4天才能重新充满,因此连续用药是不妥当的。
2、一般泻药口服后6~8小时发生作用,故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应该为睡前,这样,次晨或早餐后排便,更符合生理规律。
3、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类型泻药。如排除毒物,应选硫酸镁、硫酸钠等盐类泻药。一般便秘,以接触性泻药较常用。老人、动脉瘤、肛门手术等,以润滑性泻药较好。
4、腹痛患者在诊断不明情况下不能应用泻药。年老体弱、妊娠或月经期妇女不能用作用强烈的泻药。
5、除了纤维素以外,其他所有的泻药都不能长期使用。只能用来缓解燃眉之急。根本解决要从生活、饮食习惯上来改变。
五、便秘的非药物治疗和预防
01
合理饮食
老年人应多吃含粗纤维的粮食和蔬菜、瓜果、豆类食物,多饮水,每日至少饮水ml,尤其是每日晨起或饭前饮一杯温开水,可有效预防便秘。此外,应食用一些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如黑芝麻、蜂蜜、香蕉等。
1、摄取足量的食物纤维
每天进食富含约30g纤维素的食物。
粗纤维食物是指每百克食物含粗纤维2克以上的食物。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主要有蔬菜、水果、杂粮类、菌类等,包括:
a、蔬菜类
菠菜、芹菜、韭菜、大蒜苗、黄花菜、香椿、青椒、毛豆、茭白、竹笋、鞭笋、芦笋、洋葱、芥菜、牛皮菜、绿豆芽、香菜、茄子、海带、紫菜、发菜、海藻等。
b、杂粮类
有杂粮玉米、高梁、荞麦、燕麦、木薯、番薯、黄豆、青豆、绿豆、赤豆、黑豆、豌豆、豇豆、蚕豆、红枣、粟子、核桃、花生。
c、水果类
苹果、梨、葡萄、杏、柿、山楂、草莓、菠萝、橘子、果脯、杏干、梅干、橄榄等。
d、菌类
木耳、蘑菇、香菇、金针菇等。
2、增加液体摄入量
a、制定最小液体饮水计划。
b、增加晨起第一次的饮水量。最好在清晨空腹先饮一大杯水,再适当活动,可湿润胃肠道软化粪便。
c、除非患有心、肾功能不全,应摄入水分ml/d。
d、便秘时老年人每天需饮水—ml。
温馨提示:
不爱喝白开水的人,也别用咖啡、浓茶、可乐等含咖啡因的饮料取代,
因为它们会利尿且抑制肠道蠕动。
若实在受不了白开水,不妨改喝营养的胡萝卜汁、蜂蜜汁和具有肠道保养和顺畅作用的花草茶、梅子汁。
02
坚持参加锻炼
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表明,因年老体弱极少行走者便秘的发生率占15.4%,而坚持锻炼者便秘的发生率为0.21%,因此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散步、走路或每日双手按摩腹部肌肉数次,以增强胃肠蠕动能力。对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老人可通过转动身体,挥动手臂等方式进行锻炼,并进行环形按摩腹部或热敷。
03
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
最好养成每天晨起或早餐后排便习惯
建立定时排便时间,可练习每晨排便一次。清晨觉醒时有一过性结肠收缩加强,进餐后也可出现结肠运动加强,若此时有便意应及时如厕。
即使无便意,仍要定时去厕所,久之可形成反射性排便习惯。
排便时不看书,不听广播,精神要集中。
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有意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合理饮食,多喝水,注意补充膳食纤维。含膳食纤维最多的食物是麦麸、水果、蔬菜、燕麦、玉米、大豆、果胶等。此外,防止或避免使用引起便秘的药品,不滥用泻药,应积极治疗全身性及肛周疾病,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均有利于便秘防治。
科普专栏供稿:
医院药剂科
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