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大便失禁治疗
大便失禁求医
突然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医治
大便失禁原因
神经大便失禁

感动7位基层民政人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

宣讲人从左到右依次是:唐莹、程静、吴亚琴、李银江、王刚、费英英、张洁。

6月26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民政部在北京举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主题宣讲活动。

宣讲团7名成员先后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湖北省公安县麻豪口镇农村福利院原院长刘德芬、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保育员费英英、上海市龙华殡仪馆遗体美容师王刚、北京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护士长程静、江苏省盱眙县桂五镇敬老院院长李银江、上海市杨浦区救助管理站原站长李福强、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吴亚琴等7位基层民政先进典型投身民政工作、努力践行党员承诺的真实事迹,生动阐释了民政系统党员干部如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践行落实“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

主题宣讲活动实录

用不变初心书写无私大爱

宣讲人张洁

大家好!我是湖北省公安县电视台的记者张洁。我曾在十余年里跟踪采访过一位优秀的女性,直至她永远离开我们。现在,每每想起她的话语,她的一点一滴,她的坚守初心、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总能给我温暖向善的力量。她,就是湖北省公安县麻豪口镇农村福利院原院长——刘德芬。

在任院长的23年间,刘德芬心系一百多位孤寡老人的安危冷暖,将所有心思都放在全院老人的身上,用不变初心书写无私大爱,用坚定行动兑现了党员承诺。

曾经,在采访中,刘德芬告诉我:“初到沙场农村福利院的第一天,眼见破旧的院子、撂荒的菜园,老的老、傻的傻、残的残,心里也闪现过犹豫。但当看到老人和孩子们对我期盼的眼神,想到一个党员的责任、党和政府对我的信任,我选择了不仅要留下来,而且还要干到最好。我不仅要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的房子住、生病有人照顾,更要为他们打造一个温暖的家。”

本着这样的初心,刘德芬不畏艰难、勤恳踏实地一事接着一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23个春秋,她将一个女人最美好的年华,都交给了福利院的老人,献给了基层民政事业。

年,沙场农村福利院与麻豪口农村福利院合并,新院设在一所闲置的农村小学。我到过现场——两排破旧的教室和一个坑坑洼洼的操场,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两院合并后,院民由30多人陡增到多人,连吃、住等基本生活都面临很大的难题,怎么办?

刘德芬没有气馁!在县乡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她撸起袖子,挽起裤管,带领着工作人员,改教室、打隔断、平操场,上房盖瓦、提灰粉墙、添置家具;带着有劳动能力的院民盖猪圈、挖鱼塘、养鸡鸭、开荒种菜、栽植棉花……整整3个月,她每天起早贪黑,老校舍终于旧貌换新颜。

如今的麻豪口镇农村福利院,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院——三排平房、一幢二层楼,夏天有绿荫,冬天挡风雪,春来花满枝,秋来果实挂。

即便是在新院改造那么忙碌、那么劳累的时期,为了兑现让老人吃好的承诺,刘德芬也没有多睡一会儿。每天早上3点起床,竟成为她当院长以后的生物钟。

“3点起床,不困吗?”我问她。

“困啊!但老人就是喜欢吃我做的饭!这么多人,3点不起来做饭就来不及喽!”刘德芬边切菜边笑着说。

93岁的刘志强老人瘫痪在床,刘德芬每天把饭菜端到老人床头,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吃。老人爱吃鱼,怕鱼刺卡着老人,刘德芬就一根一根把鱼刺挑干净;怕热汤烫着老人,刘德芬就一勺一勺把汤吹凉……至今,老人都还总念叨:“我想吃德芬做的菜,她做的菜最好吃!”

院里的袁婆婆得了急性肠炎,上吐下泻。一时找不到交通工具的刘德芬,背起老人就往卫生院跑,深一脚、浅一脚走了十几里路。途中,袁婆婆大小便失禁,弄了刘德芬一手一身。老人过意不去,刘德芬反倒安慰老人:“妈,年纪大了咱就是老小孩儿,拉了就拉了,不要紧,到了卫生院咱们再洗!”可到了卫生院,刘德芬首先忙着给袁婆婆擦身子、换衣服,直到老人输上液,她才脱下脏衣匆匆搓了一把。

她日日惦念每一位老人的身体,洗澡擦身、梳头剪发,从没让一位老人长过褥疮;她记得每一位老人的生日,一碗长寿面、几个荷包蛋,她都要将祝福亲自送到老人面前……

老人们亲切地唤她“女儿”,孩子则自然而然地叫她“妈妈”。小华(化名)一出生,就因为没有双臂被遗弃在麻豪口镇农村福利院门口。由于公安县当时没有儿童福利机构,福利院便成了小华的家,刘德芬成了小华的妈。为了教小华学会用脚写字,刘德芬陪着孩子一遍一遍练习。为了教小华生活自理,她戴着老花镜研读资料,并制订训练计划。为了给小华的未来找条好出路,她费尽周折找到在残奥会中打破世界纪录的无臂残疾人江福英,恳请她收小华为徒学习游泳。如今,小华凭借刻苦的训练,不断取得优异成绩!她曾面对镜头,说出自己的愿望:“以前,我骄傲地告诉别人‘我的妈妈是麻豪口农村福利院院长’;将来,我要妈妈骄傲地告诉别人‘我的女儿是冠军’!”

刘德芬一直放心不下福利院的老人们。她说:“只要一天动得起,我就要把他们照顾好。假如有一天我老了、不能动了,那我也要永远陪伴他们!”然而,说着“永远陪伴他们”的刘德芬却人生第一次食言了。

那是端午节的前一天。刘德芬正张罗着包粽子,粽叶刚泡进盆里,她突然感觉身体不适,晃了几下几乎晕倒,工作医院。“我去检查一下,马上就回来给大家包粽子!”不想,这成为刘德芬留给院民们的最后一句话。她这一走,再也没有回来……

从检查出肺癌晚期住院到离世,在刘德芬生命的最后4个月里,她仍惦记着福利院新宿舍楼的修建,牵挂着院里的老人,听说有老人过世,她逼女儿赶回福利院,替她尽孝;她仍放心不下刻苦训练的小华,得知孩子因为训练太累,在游泳馆角落睡了一夜,她医院,陪孩子睡觉。

在刘德芬弥留之际,医院。那时,她已经说不清话,但仍然对着丈夫和女儿呢喃:“要回去……要回去……”女儿问她“是不是想回家?”她摇头。女儿又问“是不是想回福利院?”她用力地点了点头。

年10月8日,62岁的刘德芬走了。人们在整理刘德芬的遗物时,不禁悲从中来。一双60多元的凉鞋、几件二三十元的衣服便是她的全部家当。除此以外,只有一个装满荣誉证书的袋子,这些证书,承载着刘德芬对民政事业的使命与担当,也是党和政府对她履职尽责和为民爱民的肯定。

这,就是刘德芬,一名在平凡中现伟大、在点滴中现崇高的农村福利院院长。她一辈子都走不出那座农村福利院,因为在那个特殊的群体里,抱团取暖她就是火,生火做饭她就是家!

爱,让我成为孤残儿童的妈妈

宣讲人费英英

大家好!我叫费英英,是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的一名保育员。

年,19岁的我从重庆民政学校毕业,应聘来到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中心主要负责辖区弃婴(童)的接收安置工作。这些孩子很多是从车站、码头、大街小巷或者垃圾堆里捡来的,身患各种各样的疾病,有的甚至染上了艾滋病和其他不治之症,看上去让人有些害怕。而照顾这些孩子,工作琐碎、繁重,还要三班倒。刚开始,我内心的压力特别大,和我一批从全国招聘来的十几个同事,不到三个月就陆续辞职了,只剩下我还留在这个岗位上。

年7月的一天,我刚到福利中心不久,带一医院体检。在大厅里,他突然站着不动了,两只眼睛一直盯着旁边一位小朋友。原来,那个孩子左手拉着爸爸、右手牵着妈妈。奇奇渴望的眼神一下触痛了我的心,他抬起头来问我:“英英姐姐,为什么我没有妈妈?”当时我鼻子一酸,摸了摸他的头,俯下身子把他抱起来,哽咽着说:“奇奇,英英姐姐就是你的妈妈,福利中心就是我们的家。”

几天后,我正忙着给小朋友分饭,突然有人扯我的衣角,我回头一看,是奇奇!他仰着头怯怯地叫我:“妈妈,妈妈!”我愣了一下,忍住眼泪搂着孩子对他说:“乖乖,妈妈给你盛饭……”那一刻,我忘记了自己还没结婚,心中的母爱顿时被激发出来!奇奇叫我“妈妈”,那是世界上最动人的声音,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称呼!孩子对我如此信赖,这是多么难得的缘分,我觉得自己应该留下来!

从那时开始到今天,我已经与孩子们在一起16年了。其间,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我却不再动摇,我把福利中心所有的孤残儿童都看做是自己的孩子,尽心尽力疼爱和帮助他们。

我们福利中心的孩子,90%有残疾或各种病患,照料他们不仅要细心,更得有百倍的爱心。有个叫小观山的孩子,4岁被遗弃,送来时患有严重的脑积水,我经常照顾他,他也很依赖我。有一次,我正在休假,中心来电话说小观山病情加重,医院做手术。我马上赶回去把孩子送进手术室。手术后孩子昏迷不醒,身上插着引流管,还打着点滴。我守护在他身边,彻夜未眠。第二天晚上,孩子还没有醒过来,我边给他洗脸、换衣服、用棉签蘸水喂他,边呼唤他的名字,一直熬到午夜。我又困又饿,不停地喝白开水。邻病床的家属关切地问我:“小姑娘,这孩子是你弟弟吗?你家里人怎么不来呢,今天可是过节啊。”听我说了孩子的情况,那位病人家属叹了口气,递给我一块月饼。我这才想起来当天是中秋节。打开手机,17个未接来电,都是远在家乡的妈妈打来的。我赶紧把电话拨过去,一听到妈妈的声音我就哭了,好久才憋出一句话:“对不起,妈妈。我在照看一个生病的孩子,他没有妈妈……”

第三天下午,我给小观山喂水时,发现他的手指动了一下,我连忙不停地叫他。10分钟后,小观山终于睁开了眼睛,虚弱地说:“英英姐姐,我在梦里听见你叫我了。”我抚摸着他的脸,提到嗓子眼儿的心总算放下了。看着小观山一天天地好起来,我觉得自己的辛劳都值了。

16年的坚守,16年的艰辛,让我深深体会到,人活着,能给别人带来希望,这是一种有价值的人生,也是一种幸福的人生。每当看到我护理的孩子们一个个长大,我就特别高兴,每当孩子们叫我姐姐,叫我妈妈的时候,我就特别的开心!

护理孤残婴幼儿,不仅需要细心、爱心,还需要有专业的护理知识,科学护理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有一年冬天,中心接收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体重刚过一公斤,头还没有我的拳头大,我们疼爱地叫她“老鼠妹”。见到她,我的心就像被针扎了一下,心底的母爱在一点点滋长。因为早产,她发育不好,我就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采用科学的方法照料和喂养。她抵抗能力差,我们特别注意保温,不让她受凉,多带她晒太阳。她一次只能吃二三十毫升的牛奶,我们就每隔一小时喂她一次。每一次都先按比例配好牛奶,用手背试好温度,小心翼翼地抱着她,然后轻轻把奶嘴放到她嘴边,一滴一滴喂她。“老鼠妹”经常睡不安稳,我就抱着她,哼着歌拍她,哄她入睡。下了班我也经常去看她,抱着她和她说话,逗得她咯咯地笑。就这样一天又一天,“老鼠妹”的身体好了起来,脸色红润了,10个月的时候长到了10斤,白白胖胖,非常惹人喜爱。不久,她被一个爱心家庭收养了。“老鼠妹”走的那天,我吃不下饭,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静静地给她洗澡、帮她换上漂亮的衣服,喂她吃了在福利中心的最后一顿米糊……虽然我非常不舍,仿佛要抱走的是自己的亲骨肉,但想到“老鼠妹”从此有了爸爸、妈妈,有了一个温暖的家,我又特别欣慰!

16年来,我和同事们一起护理了0多名孤残儿童,帮助多名孩子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尽管这只是一份很平凡很普通的工作,我却从工作中得到了很多慰藉和乐趣。每当看到通过照顾和训练,不会坐的孩子会坐了,不会站的孩子能走了,不会说话的孩子开了口……我就感到特别充实和幸福!

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我是姐姐,也是妈妈。我喜欢孩子,孩子们也很喜欢我,看到我总是一窝蜂地涌过来,抱着我的腿、扯着我的衣角喊我“英英姐姐!英英姐姐!”有的孩子还说,“英英姐姐,等我长大了挣了钱给你买糖吃。”记得有一次过节,有人送给一个瘫痪的小朋友两块巧克力,她舍不得吃,一个劲地问阿姨:“英英姐姐在哪儿?”第二天,我听说孩子找我,马上跑去看她,没想到她从床垫下摸出两块巧克力,塞在我手里,对我说:“英英姐姐,给你。”巧克力已经融化了,但我心里比蜜还甜。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巧克力!

这些年,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我利用业余时间拼命学习,通过考试先后获得了初级、中级、高级孤残儿童护理员证书,国家中级社工师和教师资格证。我希望生活中被遗弃的孩子越来越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ianshijin.com/trdbsj/950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