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大便失禁治疗
大便失禁求医
突然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医治
大便失禁原因
神经大便失禁

又冷又下雨3招2个方,驱寒祛湿,让孩子

春雨绵绵的最大特点,就是寒加湿,寒邪湿邪一起来,孩子就很容易各种不舒服,觉得身体酸软无力、爱睡觉、无精打采等等。春季本是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而寒湿天气更是增加了孩子得病的风险,最近都是这种又湿又冷的天气,那么家长该如何守护孩子的体质、提前防病,今天就来跟家长们聊聊。

俗话说“春天孩儿面”,就是指春季的气候反复多变,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而言,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加上现在阴雨连绵,南方不少地区更是遭遇湿冷“暴击”,寒邪与湿邪的叠加,最易形成中医说的“寒湿之邪”。应对寒湿之邪,靠的是身体阳气作为支撑,所以春季更要顾护好孩子的阳气,特别是脾阳,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增强免疫力。

春季寒湿夹击,让脾胃虚上加虚

肝木克脾土,春季正是肝木旺盛的季节,所以每年一到春季,脾土都会承受不少压力。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脾常不足”、“儿为虚寒”,孩子本来就脾胃底子不足,偏于虚寒的状态,肝木再欺负一下脾土,脾土的阳气就更弱了。

今年的春季碰巧又寒又湿,寒湿之邪往往首先袭击体表。“肺主皮毛”,抵御寒湿之邪自然靠肺金,但孩子“肺常不足”,而“脾土生肺金”,抵御病邪的一切压力就落到脾土上面。脾土的运化支撑着肺金抵御外邪,脾土一旦失守,孩子就会马上生病,而且春季天气多湿多霾,湿邪黏腻,病情容易迁延不愈。所以,家长在这时候要及早做好顾护,帮孩子守好脾阳。

孩子寒湿表现对照表

舌头:舌色淡,舌体胖大,舌苔白厚水滑、常有齿痕。

小便:小便的次数和每次的量增多,颜色清稀。

大便:大便稀溏、不成型、气味不浓、挂壁。

脸色:面色没有光泽偏白、唇色淡、没什么血色。

身体状态:容易累,精神不好,四肢发凉怕冷。

守好脾胃阳气,要防好2个“湿”

脾乃后天之本,孩子的免疫力与脾土的阳气直接相关。脾喜燥恶湿,最怕寒邪和湿邪,春季寒湿持续不断,做好驱寒祛湿的工作很重要。中医认为,寒湿包括外感寒湿和内生寒湿两个方面,所以春季家长要注意做好以下两点。

●外感寒湿:用好外治法,尽早阻截寒湿邪气的深入

外感寒湿,是指环境阴冷潮湿之气通过体表侵袭人体。外感寒湿的初期,寒湿邪气只停留在体表和腠理,这时用好外治法可以快速有效地驱散体表的寒湿之气,避免邪气深入,外感的症状就会很快消失。给孩子驱寒护阳,家长可以用好3个外治法:

1、泡脚泡澡:外出吹风受寒,孩子刚出现打寒战、发冷、打喷嚏、流清涕、手脚冰凉等症状的时候,可以用感利通草本泡澡液给孩子泡澡或泡脚,它是由香薷、荆芥穗、艾叶、藿香组成,能祛风散寒,发汗解表,每天一次,每次10-15分钟,受寒初期可以连续用2~3天。最近这段时间,日常保健也可以每周用1次,通过泡澡或泡脚的方式发汗,既可温暖全身,又可以让寒湿随着汗液排出体外。

2、贴好肚脐贴:孩子半夜蹬被子、贪嘴进食生冷寒凉之物后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或者经常出现大便不成型、溏泄、挂壁等寒湿表现时,家长都可以选用许暖儿脐贴,贴在孩子神阙穴的位置,一次2~4小时。许暖贴由藿香、丁香、肉桂组成,有芳香化湿、温中散寒、散寒止痛的作用。

3、用好祛湿香囊:“香者,气之盛,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古人经常会佩戴香囊,用药材的芳香气味来辟邪防病,这个保健方法称为“嗅香”,用芳香走窜的药香,驱散寒邪、湿邪的困阻。我也给家长推荐一个适合春季外用的防感醒脾香囊,可以多做两三个,放在卧室、家中,或者让孩子佩戴使用。

防感醒脾香囊

材料:艾叶、紫苏、桂枝、藿香、佩兰、冰片各3克。

做法:上述药材研磨成粉,装入香囊或布包,使用至无香为止。

功效:醒脾祛湿,预防外感。

适用年龄:全年龄适用。

使用注意事项:

①尽量把香囊放在阴凉干燥处,药材受潮后需丢弃;

②香囊不可食用,注意看护,不让孩子误食、含咬。

③香囊不能用于内服。

④蚕豆病的孩子需要去掉冰片才能使用。

⑤3岁以上可随身佩戴香囊,挂在颈部、腰间等任意一处;而3岁内建议将香囊放置于床头或者房间。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内感寒湿:控制消化,用对食药材温化脾胃寒湿

内生寒湿,多是因为脾阳起不到运化的作用,导致脾胃虚而寒湿内停,寒湿反过来又会继续损伤脾阳,互为因果。内生寒湿,简单来说就是“脾胃阳虚”,如果把脾胃的阳气重新补充调动起来,就能打破寒湿内停的僵局。

1、控制饮食,及时消积

调理孩子内生寒湿的问题,要从饮食入手。首先要控制好孩子的消化,减少积食,避免积食入里化湿。家长每天要坚持“10秒判消化”,如果舌苔、口气、大便、睡眠中有一项不正常,就代表孩子积食了,要及时用新三星汤消食导滞,配合素食,坚持2~3天。其次,不要让孩子吃生冷寒凉、肥甘厚腻的食物,避免阻碍脾胃运化。

2、选择正确的祛湿食材

寒湿重的孩子要避免选择一些性味寒凉、攻伐过猛的祛湿食材,如薏米、木棉花、赤小豆等都不建议单独给孩子用,可辨证使用我搭配好的食疗方,如五星汤中就用了陈皮中和木棉花的寒凉之性,适合湿气重的孩子。另外,家长可以选择陈皮、白术、炒白扁豆等性平偏温的食药材帮寒湿体质的孩子祛湿。

3种常见祛湿药,并不适合寒湿的孩子

薏米:健脾渗湿、清热止泻,性凉。

木棉花:清热解毒、祛湿,性凉。

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排脓,性微凉。

3、用好两大驱寒祛湿食疗

待孩子消化好时,家长可以给孩子安排些能祛湿、温补脾土阳气的食材。我特意为家长准备了2个食疗方,消化好时,家长可以每周给孩子安排1-2天。

陈皮瘦肉粥:陈皮瘦肉粥,由粳米、瘦肉、陈皮组成。粳米性温,能温中和胃,益气止泄;猪瘦肉性微凉,能滋阴补血,补气润肺;陈皮性温,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全方能健脾养胃,行气燥湿,可以给孩子吃碗陈皮瘦肉粥,暖胃温中又能祛寒湿之气,1岁以上能辨证服用。而牛奶偏寒,鸡蛋易生湿,这两样食材不建议作为早餐给寒湿重的孩子来吃。

姜汁黄鳝饭:姜汁黄鳝饭鲜美可口,煮好可以全家一起食用,其中黄鳝性温,能补气养血,散湿气;生姜性微温,能温中散寒,开胃健脾。黄鳝补气养血,姜汁温中散寒、去腥开胃。全方能补气养血、祛湿散寒。

最后,我需要提醒家长一点,祛湿的关键是健脾。脾胃健运,体内的水湿就能正常排出体外。因此,在孩子消化好、无病痛时,家长不要忘了帮孩子健运脾胃,可以每周安排1~2次健脾食疗,如白术佛手汤、新四神汤等都是可以的。只有脾胃运化得利,湿气才会“无机可乘”。

陈皮瘦肉粥

材料:粳米50克,瘦猪肉25克,陈皮3克

功效:健脾养胃,行气燥湿。

宜忌:

◆适合脾虚湿困体质的孩子,适用于口气大、舌苔厚、易积食的症状。

◆1岁以上辨证服用。

◆蚕豆病可以用。

◆粳米可以用东北大米代替。

姜汁黄鳝饭

材料:黄鳝1条,姜汁10克,大米50克,葱花5克,姜适量,盐、生抽适量

做法:

1.黄鳝去骨、内脏,切丝,放入碗内加少许盐、生抽、姜片腌制片刻;

2.煮米饭,饭熟前20分钟,将黄鳝和姜汁倒于饭面,继续蒸20分钟;

3.饭熟倒入葱花,拌匀即可。分次服用。

功效:补气养血、祛湿散寒。

宜忌:

◆适用于体质虚寒、贫血的症状。

◆发烧、喉咙痛、有热象不用。

◆3岁以上消化好时用。

◆蚕豆病可以用。

更多调理食疗方可查阅

《儿童食疗大全电子课》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春季潮湿多雨,乍暖还寒。近日更是迎来了一股强冷空气,潮湿又阴冷,为帮助孩子抵御倒春寒,我们特地推出了,内含:4盒许暖贴+3盒感利通泡澡液,低至5.7折!仅限套!

未来天气多变,时冷时热,孩子最易感冒。家长务必要帮孩子做好防护,及时驱寒,别让春寒耽误孩子健康!

想要了解其他产品的家长,

可以直接扫下方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ianshijin.com/dbsjqy/11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