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大便失禁治疗
大便失禁求医
突然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医治
大便失禁原因
神经大便失禁

中医科普十五冯一服教授浅谈胃溃疡

胃溃疡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从病症上来看,溃疡有虚、实、寒、热之分,近些年来多见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之证,主要以单纯某个证型出现的较为少见,以虚实相兼,寒、热、湿、瘀错杂的多见。

这个主要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直接关系,高度的精神压力、生存环境的影响、营养状况的改善、饮食结构的变化、疾病的推移,使得正虚的发病率逐年下降,随之而来的湿热、气郁、瘀滞、痰浊的机会增多。

现代医学认为胃黏膜的破坏因素和防御修复因素的作用出于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这点与中医“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相吻合。因此,一旦当破坏因素增强或者防御因素减弱,就会发生溃疡病。

胃溃疡的患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表现,因此,很多人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另外一些病人仅在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时候才发现,例如穿孔或者出血之后才发现。疼痛是胃溃疡最显著的症状,但是一些不典型的症状,例如食欲不振、饭后胀满、恶心、呕吐也颇为常见。这些不典型症状的出现不一定标志着梗阻的发生,因为它们在没有发生这种并发症的时候便可出现。反酸和烧心也很常见。胃溃疡病的症状往往迁延难愈。对内科治疗反应不好,且经常反复发作。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我20年前看过的患者,患者姓李,男性,54岁,汽车修理工;原本就有胃病史已经15年之久,经常性的反酸嗳气,吃东西后疼痛缓解。年11月之后胃脘胀痛明显加重,自觉腹部有块状梗阻,食难下咽。医院钡餐造影检查,发现胃小弯有壁龛,遂做了进一步检查,胃镜发现胃小弯以及胃角有僵直新生物,符合“癌变”诊断。医院当即建议手术治疗,但患者拒绝手术,自动出院,随后的日子,病情不断恶化。

来找我就诊已经是年4月17日,患者胸闷脘胀,不思饮食,食难下咽,面色无华、精神萎靡、全身无力、头晕目眩;自觉烦热,大便黑色。舌质淡,脉沉细。

辨证:脾胃不足,气阴两亏

治法:健脾益气、滋阴清热、止血活血。

方药:人参6克、干地黄15克、首乌15克、知母12克、生白芍10克、海螵蛸12克、茜草根10克、仙鹤草25克、炒谷麦芽各12克、焦山楂12克、生牡蛎30克。先服用三剂观察病情,水煎服,日三次,少量多次,饭后服用。

二诊:用完上面三剂之后,于4月21日二诊,症情同上,唯有大便燥结男下,拒不思纳,稀粥也难以下咽。维持原方加减。

方药:人参6克、元参15克、制首乌15克、干地黄12克、制黄精12克、玉竹10克、海螵蛸12克、茜草根10克、生牡蛎30克、炒谷麦芽各12克、鸡内金5克(研碎冲服)、知母12克。上药5剂,水煎服,日三次。

三诊:4月26日,大便每日一次,频欲试食。血色素4克、红细胞万,大便隐血试验2个+。前方有效,无须更章,原方继续服用5剂。

四诊:5月1日,食欲渐渐增加,精神也有明显好转,而且能起床小坐。继续原方不变再服用5剂。

五诊:5月5日,病情继续好转,只剩下胸闷烦热,渴喜冷饮。血色素5克,红细胞万,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仍然拟定益气养血、养阴清热。

人参6克、元参12克、首乌15克、天冬6克、麦冬6克、炒谷麦芽各12克、玉竹12克、海螵蛸12克、茜草根10克、生黄芪10克、白蒺藜12克、枸杞12克、知母12克。7剂水煎服,日三次。

六诊:5月12日,前方服用之后,形神皆振,饭量增加,已经可以起床行走。但肢体仍然无力,面色少华,夜少安寐。太薄腻,脉濡数。仍然以前方加减。原方去枸杞、玉竹、白蒺藜加阿胶10克、酸枣仁12克、生薏米仁18克。继续服用7剂。

七诊:5月20日,睡眠、饮食正常,大便转黄,日行一次,原方加茯苓12克,继续服用7剂。

八诊:5月27日,病情持续好转。医院检查血色素6.8克,红细胞万,大便隐血试验+,原方不变继续服用5剂。

九诊、十诊,6月1日、6月8日;精神健爽,食欲大增,睡眠好,唯不能久坐。苔薄中腻,脉象濡数。原方每诊5剂继续服用。

十一诊,6月14日,睡眠,饮食,二便均已正常,精神清爽。体力未能完全恢复,不耐久坐。血色素9克,红细胞万,大便隐血试验痕迹。治宜益气养血、和中化湿、益肾壮筋。

红参6克、生黄芪12克、淮山药12克、云苓12克、生薏米仁18克、桑寄生12克、川断12克、当归12克、知母12克、生白芍10克、首乌12克、阿胶10(烊化冲服),继续服用5剂。

十二诊,6月20日,症状消失,体力恢复,体重斤。血色素8.8克,红细胞万,原方继续服用7剂。

十三诊,6月27日,精神健旺,行走不感到疲倦,唯独有时候腰酸,小便频数。前方加补肾固脬之品。原方加生地10克、熟地10克、山萸肉10克、桑螵蛸12克、白果肉10粒。

服用前方之后,小便减少。之后继续复诊3次,仍然以前方加减,三个月后钡餐造影复查,胃内未见明显病变。

该患者主要是脾胃不足,因而出现胃纳减少,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头晕目眩等症。脾统血、气摄血,脾虚气衰则血失统摄;阴血不足就会生内热,热伤阴络,血就会渗泄,因此便下黑色;如果失血过多,则气血愈耗,因果转移,导致重病发生。治疗应以健脾益气、滋阴清热疗法,兼以止血之品,以早日止血。

因此,每次处方当中,基本上止血都为主要药物,而后再随症加减适应,如用人参、黄芪、黄精、鸡内金、山药等以滋阴补血;用知母以清热、干地黄、玉竹、麦冬、枸杞子、元参、阿胶等以滋阴补血;茜草根、仙鹤草、海螵蛸等以上止血;用知母以清热、用茜草根、仙鹤草、海螵蛸等止血;用薏米仁、茯苓以健脾化湿。

门诊:西安灞桥一服堂中医门诊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ianshijin.com/dbsjqy/123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