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06
+
by:笛福
(今天的故事有点沉重,我们尽量少说(píng)话(jià),多看图(zhēn)片(xiàng)吧。本文图片较多,建议在WiFi条件下阅读)
-难以承受之重-
10月25日,知乎网友
温柔在他的专栏里发表了文章《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杨永信?》,文章指控南昌豫章书院以体罚、殴打、绑架、非法拘禁、强迫劳动等手段剥削虐待学生,差点导致学生自杀身亡。事情的起因是作者
温柔自称收到了一个孩子的私信,私信里的内容触目惊心,于是他公布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聊天记录截图。根据聊天截图中的描述:
这名男孩于今年6月和母亲一起去庐山游玩,玩了一天之后,他在火车站被人接到了南昌的豫章书院,学校的大门和围墙都非常高,里面的人都穿着白色类似唐装的衣服。
办完手续后,他被带到了一个有三扇大铁门并且充斥着排泄物味道的房间,然后被强行推了进去。
7、8个壮汉砸掉了他的手机,把他逼到墙角,然后按在了地上,就这样把他关进了10平方左右的小黑屋。
在暴力制服的过程中,孩子由于太过紧张,导致大便失禁。
一个多小时后,他被放出来去老式的茅坑处理,就在他一丝不挂的时候,一大群人监视着他,没有一点隐私。
然而这只是噩梦的开始。
处理完了之后,他又被关进了那个小黑屋。
当时的南昌已经有40多度,小黑屋里没有空调没有窗户没有任何通讯设备,排泄都在一个尿盆里。
更恶心的是,他是光着身体被丢进去的,晚上有蟑螂老鼠蜈蚣什么的,而他不得不睡在脏得要死的大理石上。
大概就这样待了8、9天左右(根据孩子的说法,关小黑屋的具体时间已无法判别,因为在小黑屋里时间感已经被剥夺了),他终于被放了出来,可等待他的却是体罚、殴打和强迫劳动。
根据该学生爆料,学校体罚和殴打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戒尺
二是“龙鞭”
所谓的戒尺是一种板子,长50厘米左右,厚度和手机差不多,使劲抡起来打手心,5下就可以让你的手写不了字,并且一打就是5下起步。
而惩罚的理由各种各样,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只是因为在床边放了一个文具盒,就被抡了15下(文具盒里有15支笔)。
而“龙鞭”则是一种钢筋做的鞭子,有小拇指那么粗,专门往孩子的屁股上抽。
一名9岁的小女孩曾因和校长顶嘴,就被一群教官按住,被校长抽了30多下,抽完再让她跪孔子像。
女孩不跪,他们就打她的腿,最后女孩跪了一下午直到中暑晕倒。
除此之外,由于去的时候赶上校舍工程建设,爆料学生说他被迫帮忙搬砖,把斤的水泥往4楼扛,不听话就打。
而且学校伙食也非常差,鸡蛋炒西红柿没几个鸡蛋,紫菜汤里面能盛出来烂抹布,还有一种非常特别的菜:红辣椒炒青辣椒,就是把红辣椒和青辣椒放在一起炒,别的什么都不放。
学校对此的解释是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孩子为什么会被送进这样的学校呢?
去百度搜一下“豫章书院”四个字,你可以看到这样的介绍:全封闭管理的专业戒网瘾学校。
-拷问心灵的震撼-
豫章书院的事情让我们回想起当年红极一时的“杨永信网络成瘾戒治中心”,
在年,一套纪录片《战网魔》使杨永信成为一群家长心目中的救世主。
父母们趋之若鹜用各种方法,或哄骗、或强迫把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孩子送到“戒瘾中心”,交上一大笔治疗费,期望孩子在经过特殊的治疗方法后脱胎换骨,改过自新,成为“别人家孩子”。
三年后,央视又播出了一部“网瘾之戒”,在这部片子中,记者柴静在现场问了家长和同学一些问题,问题如下——
柴静的问题似乎很普通,但是每一个问题都是在拷问家长的心灵,一次次的举手,好像一记又一记重锤敲在我们心上,沉重地让人喘不过气来。
身为家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好孩子”的标准,当孩子没达到这个标准时,当孩子忤逆时,当孩子犯错时,就把孩子送到特殊机构,用严苛的手法将孩子扳过来,扳成一个听话的,不敢反抗的,家长们自以为的“好孩子”,而无视虐待孩子的过程。
真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这里面,只有家长的意愿,缺了人性。
豫章书院将自己伪装成了一个传统的、温情的形象,却在袖中暗藏杀机,他们盯住了失败型号家长的痛苦与渴望——不能驾驭孩子的痛苦,让孩子屈服的渴望,无所不用其极。
龙鞭是用来摧毁孩子自尊的杀威棒,辱骂和恐吓是让孩子屈服的惯常手段。所谓书院成了集中营,所谓的老师成了打手,所谓的教育成了被监护人默许的犯罪行为。
没人能想到,在和平的时代里,仍坦荡荡地存在着“豫章书院”、“杨永信网络成瘾戒治中心”这样一批嗜血集中营,打着戒除网瘾、进行美德教育、弘扬传统文化为旗号,却做着为人所不耻之事。
遗憾的是,只有通过媒体曝光,这样的集中营才能引起广泛北京治疗白癜风去什么医院好盖博士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