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的手术方式主要分为经会阴操作和经腹操作。手术路径的选择争论颇多,但随着人们对直肠脱垂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经腹手术以其治疗的确切性取得了临床医生的信赖。国外学者Kim等[5]通过对大宗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经会阴手术较经腹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复发率增加6%~15%;若利用补片进行悬吊固定,直肠脱垂的复发率进一步下降。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直肠悬吊得以实现[6]。众所周知,腹腔镜优势体现在创伤小、疼痛轻及胃肠道功能恢复快等方面,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本研究的经腹操作即是通过腹腔镜手术完成。
重度直肠脱垂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肛管动力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肛门括约肌松弛、直肠黏膜在肛管内的叠加导致排粪反射发生病理性改变。患者一般主诉为排粪失禁和肛门溢液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单纯的直肠悬吊术对上述病理生理变化的改善作用有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直肠悬吊后同时采用聚丙烯补片进行改良的肛管成形术。将裁剪后的补片平整地植入肛周皮下内外括约肌间沟处,目的在于利用补片的支撑作用,延长并重塑肛管外形,从而解决肛管松弛和闭合不严等问题。采用聚丙烯补片的优势在于:(1)单层网状补片柔软坚韧,塑形性好,抗张强度高;(2)组织相容性好,并且网状结构易被纤维结缔组织填充长入,可有效地加强肛门内外括约肌功能;(3)相比于较细的金属线或丝线而言,经塑形后的补片支撑效果更好,副损伤也更小[7]。
本研究采用双补片法治疗重度脱垂,结果显示,术后半年患者的Wexner便失禁评分明显降低,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和直肠最大耐受阈值显著升高,初始感觉阈值显著下降。术后随访6~24月,患者均未出现复发,亦未出现明显的排粪困难或失禁、肠腔狭窄、排尿失禁及肠梗阻等症状。因此,采用双补片法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能够充分发挥补片特性,在达到直肠肛门解剖学复位的同时,也可有效改善患者肛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其远期疗效仍需长期、大样本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12-29)
(本文编辑:赵日升)
李柏等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