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肛门良性疾病困扰的老百姓们心中总有这样一个疑问:做了手术肛门会不会失禁?无论国内或是国外,肛肠术后肛门失禁屡有发生,那么临床上哪些疾病和手术有这一风险呢?
在肛肠手术中传统的痔环切除术和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术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发生肛门失禁的术式。
痔环切术由Whitehead首创,手术时完全切除痔核的生长区域,然后将肠腔的黏膜和肛缘的皮肤对接缝合。优点是痔核切除彻底,缺点是肛垫、肛管皮肤被破坏,导致肛门闭合不全和感觉性肛门失禁。该术式目前一些普通外科医生仍在使用。
高位肛瘘和脓肿被公认为是疑难病,由于病变部位超过肛管直肠环,传统的手术方法在切开病灶的同时也切断了肛管直肠环。肛管直肠环是肛管壁肌肉的集合体,年,英国学者提出了肛门直肠环的概念,认为只要不切断肛门直肠环不会引起肛门失禁。
女性前侧肌肉比较薄弱,手术时稍有不慎也会出现肛门失禁。所以前侧位肛瘘,即使是低位,切开时也应慎重。前侧位肛裂,在行括约肌松解术时最好避开前侧选择在侧位或后位。
环状混合痔的结扎手术,往往会出现肛垫、齿线和肛管皮肤被过度破坏,造成术后狭窄、黏膜外翻和感觉性肛门失禁。所以这类手术要注意保留皮桥和黏膜桥。
一些外涂药治疗痔疮和肛瘘、肛裂的方法,由于这些药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对肛管和肛缘皮肤造成广泛损伤,也会造成术后疤痕过重,肛门闭合不严,出现不全失禁和感觉失禁。
一些肛肠病术后会出现暂时的液体失禁,造成术后肛门瘙痒,一般经过3月至半年的时间可以自行恢复。
肛肠手术导致肛门失禁无容置疑,但并不是等号关系,了解肛门闭合的原理,科学设计手术方案,合理规避高危因素和保护肛管组织,是完全可以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避免肛门失禁的发生。
医院三病区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