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省级文明县创建工作,发挥道德模范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集中展示我县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形成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社会风尚,县文明委决定开展陇西县首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现在陇西县首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投票开始啦!!!童鞋们、老乡们、叔叔阿姨们快来为你心中的道德模范(分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助人为乐5个类别)投上宝贵的一票吧!!!重要的话说一遍!!直接上图!!记得在下方投票哦!(有效投票时间为12月1日-12月5日)
1张西林
赵淑兰,女,汉族,中共党员,年3月生,城关二小一名普通教师。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师德标兵、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等。
年2月,她的丈夫被兰大二院确诊为脑垂体瘤,她和兄妹商量后决定去北京医院手术治疗,十多个日夜她独自一人昼夜守在病床前。出院后,丈夫需要更精细的护理,但已开学,她在调整了一周后开始上班,下班后悉心照顾病人,丈夫休息后,又陪孩子一起学习。
年10月,公公因为突发脑溢血而住院,经全力抢救、手术治疗,脱离了生命危险却瘫痪在床,她和家人轮流照顾。医院出来调整好心态又去上班。
2倾曙光
倾曙光,女,汉族,党员,年8月生,年9月被陇西县教育局聘请为民请教师。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倾曙光独自承担着抚养孩子和照顾老人的重担。在婆婆临终的数月里,倾曙光为老人洗衣做饭,端屎端尿,喂水喂饭,洗脸洗脚,擦身子,一天到晚忙的团团转,可倾曙光从不叫累,年春,婆婆经不起病魔的折磨,与世长辞。
婆婆去世不久,公公因病瘫痪。有一次老人便秘,吃药无效,疼痛难忍。她二话没说,边做思想工作,边用手扣着干粪便,终于解除了干结大便给老人带来的痛苦。
如今,公公已87岁高龄,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在这位朴实无华的农家妇女身上散发着沁人的芳香。
3赵小琴
赵小琴,女,汉族,49岁,陇西县柯寨村前山社村民。
年7月,赵小琴婆家弟媳去世,留下三岁幼女马克红。赵小琴有空时便把她带到自己家中照看,让小女孩体会到了母爱的温暖,小女孩亲切的称她为“妈妈”。
年6月,马克红父亲身患重病,她和丈夫为其多次筹集医药费,帮助小叔子一家渡过难关。年5月,小叔子还是因为久治不愈而去世。由于要供两个孩子上大学,再加上婆婆和侄女,丈夫的工资已不能支付庞大的支出,她就步行去较远的地方收党参,有时等车等到半夜。回到家拖着疲倦的身体,给还没有吃饭的孩子和婆婆做饭,等收拾完都到凌晨一点多了……婆婆瘫痪在床,失去自理能力,她便承担起照顾婆婆的责任:洗衣,做饭,扶老人上厕所,给老人擦洗身体,一有闲时间就推老人出去晒太阳,陪老人说话。
当人们称赞她时,她总会说没什么,她什么也没做。这就是赵小琴。
4宋红霞
宋红霞,女,汉族,年5月生,她的父母婆婆均已离世,留下年迈的公公独自一人。公公是西北铝的退休职工,四十年前受工伤,造成半个头骨破裂,现安装假头骨。因伤病退在家,自理能力差,经常大小便失禁。公公得病后,脾气暴躁,说不清楚话,但经常大喊大叫、三更半夜往外走,有时一宿外出四五趟,谁也拦不住。老人家这种病,不仅吃饭费劲,而且连冷热不知。每天她要为公公洗脸,洗脚,洗刷脏衣裤,搞卫生,买菜做饭。
近年来,老人经常犯病昏厥倒地,为了最有效的抢救老人的生命,她主动找到医生请教自学家庭自救技巧。
5李明珠
李明珠,女,汉族,生于年5月,巩昌镇五一村城角社村民。李明珠多年悉心侍候智力、肢体、言语多重一级残疾的丈夫的姐姐,十多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守护相助。
自从二十多年前李明珠嫁进柴家,她便担负起照顾公婆、姐姐的重任。最让人难得的是姐姐的大小便无法自理,弄到炕上、屋子里也由她来打扫收拾,尤其是在生理期,弄脏被子、衣服是常事。
李明珠就是这样,把照顾姐姐当作一种责任,以一颗爱心让残疾的姐姐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看到生命的希望。
6韩银巧
韩银巧,女,汉族,出生于年4月,陇西县云田镇上大道村村民。
韩银巧是远近闻名的孝顺媳妇。婆婆一直以来身体不太好,生活不能自理,行动不便。21年来,作为儿媳的韩银巧一直默默守护在婆婆身边,像亲生女儿一般给予婆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韩银巧本着吃亏是福的心态处理好兄弟之间、妯娌之间的关系。
邻居家中儿女均在外务工,老人年纪大了,从庄稼耕种到秋收,少不了韩银巧的帮忙,老人逢人就说:“多亏了周家媳妇,要不然我们老两口就不知道咋活了啊。”
7张广森
张广森,男,汉族,党员,生于年,高中文化程度,年升任八盘大队会计、文书;年升任八盘村党支部书记。
其母于年因脑梗后遗症卧床后,张广森十年如一日侍奉其母,直至离世。其母患病之时,张广森正在八盘村任文书,当时工作全凭书写来完成,任务繁重,在此期间,张广森每天早晨早起,首先为其母接送大小便、擦洗手脸,而后喂早饭,直至吃完后自己再吃,再去村部上班。吃完晚饭后,为老人擦洗身子,铺好床褥、垫好垫子,以免自己睡着后不知道老人尿湿床褥。老人大便干涩,张广森不顾脏,开塞漏手帮母排便,有时药物不管用,只好用手抠,借助外力让老人排便通达。其母卧病在床十年,家里无任何异味,未发生过一次褥疮。
张广森育有三子一女,他用自己残疾的身体供两子一女上了大学。年、年分别被评为“文明号”、“五好家庭”等称号。
8王晓雄
王晓雄,男,汉族,党员,现年50岁,大专文化,陇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职工,是一名德高望重的司机师傅。
常怀一颗孝顺之心
父亲患上脑溢血卧床以后,他把父亲接到了自己的家中,为父亲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通便,每天都重复着这些繁琐而又必须的护理步骤直至父亲离世。在冬天天冷的时候,王晓雄怕冻着母亲,就提前用电炉子、电热毯加热,使母亲身体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常怀一颗体贴之心
妻子是陇西县城郊电力公司职工,因患股骨头坏死于年在北京医院做了骨髓移植手术。在他的爱人生病期间,他一方面要照顾生病的妻子,另一方面尽量不耽误单位的工作,每天坚持按时上下班,从来没有迟到早退的情况,能够认真完成单位交办的各项工作。
常怀一颗慈爱之心
年,儿子由于母亲生病,受到了影响,高考成绩不理想,情绪十分低落,他就耐心地进行开导和鼓励,使儿子从低落的谷底走了出来,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被南昌理工大学录取。
9陈强
陈强,男,汉族,年5月出生,菜子镇二十铺村村民。
在陈强上学时,父亲就患有颈椎病,经常卧病在床,母亲于年去世,在父亲病重期间,他除了工作之外,坚持为老人洗衣、做饭、洗澡、换衣、拆洗被褥。只要自己在家中,他就寸步不离,喂饭、擦洗、按摩、洗脚、陪床,并在父亲熟睡时去寻找中药材来煨给父亲喝。
结婚10年来,陈强妻子默默无闻地支持着丈夫,相互勉励,相互帮助,感情极深。陈强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在他长时间的言传身教下,年幼的子女学习积极上进,成绩优异,年年荣获“三好学生”称号。
10王娇琴
王娇琴,女,汉族,年6月生,和平乡永胜村朱家大湾社的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
在年,王骄琴医院,在病重期间,她寸步不离,不顾公媳之间的尴尬,为公公接屎接尿,擦洗身子,直到公公病情好转出院。
年3月,王骄琴的婆婆紧接着瘫痪卧病在床,王娇琴想尽办法凑齐了全部的医疗费用为婆婆医治。从那时起,每天清晨,王骄琴起来做完早饭后,将婆婆及全身换下的衣服洗好后,再帮助婆婆穿衣,洗脸刷牙,整理房间,有时扶着婆婆出来透透清醒的空气,日复一日。现在婆婆依靠拐杖,生活基本自理。
11李建民
李建民,男,汉族,年3月生,现年51岁,碧岩镇郑坪村村委会文书。他的家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上有年迈的伯父、伯母,下有儿子儿媳和三个孙子,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种地,全家勤劳节俭。
李建民的父母去世的比较早,现在他与其二伯及其伯母生活在一起。年7.22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家里睡觉,他第一时间飞奔进老人的卧室,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等到地震过去后,他回到房子检查受损情况,在确认安全后,方才松了一口气。
30多年来,李建民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一定要让老人吃好、穿暖。有一次,老人因突发脑梗塞晕倒,医院。住院期间,李建民跑上跑下交钱拿药,端屎端尿,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
我们每天将发布新的投票页面,活动结束后我们将对每期的投票进行统计汇总。
======分隔线========
本期编辑:张登华
长按下方白癜风医院治疗哪里好北京中科医院几级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