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以阐述针刺的宜忌为中心,包括五禁、五夺、五过、五逆等法,其内容以五禁为首,故篇名“五禁”。
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刺有五禁,何谓五禁?
黄帝问岐伯道:我听说针刺治疗时有五禁,什么叫五禁呢?
歧伯曰:禁其不可刺也。
岐伯回答说:五禁就是禁止针刺,凡遇到禁日,对某些部位应避免针刺。
黄帝曰:余闻刺有五夺。
黄帝说:我听说针刺有五夺。
歧伯曰:无泻其不可夺者也。
岐伯道:五夺,是指在气血衰弱,元气大伤时不能用泻法针刺,以免更伤元气。
黄帝曰:余闻刺有五过。
黄帝说:我听说针刺有五过。
歧伯曰:补泻无过其度。
岐伯道:五过,是指补泻不要超过常度,超常则为过。
黄帝曰:余闻刺有五逆。
黄帝说:我听说针刺有五逆。
歧伯曰:病与脉相逆,命曰五逆。
岐伯道:疾病与脉象相反,就称为五逆。
黄帝曰:余闻刺有九宜。
黄帝说:我听说针刺有九宜。
歧伯曰:明知九针之论,是谓九宜。
岐伯道:精通九针的理论,并能恰当运用,称为九宜。
黄帝曰:何谓五禁?愿闻其不可刺之时。
黄帝问道:什么叫五禁?我想知道什么时间不能针刺。
歧伯曰:甲乙日自乘,无刺头,无发曚于耳内。丙丁日自乘,无振埃于肩喉廉泉。戊己日自乘四季,无刺腹去爪泻水。庚辛日自乘,无刺关节于股膝。壬癸日自乘,无刺足胫,是谓五禁。
岐伯回答说:天干与人体相对应,甲乙应头,所以每逢甲日和乙日,不要针刺头部,也不要用发蒙的方法针刺耳内。丙丁对应肩喉,每逢丙日和丁日,不要用振摇法刺肩、喉和廉泉穴。戊己对应手足四肢,每逢戊日和己日,不能刺腹部和用去爪法泻水。庚辛对应股膝,每逢庚日和辛日,不能刺股部和膝部的穴位。壬癸对应足胫,每逢壬、癸之日不能刺足胫的穴位。此所谓五禁。
黄帝曰:何谓五夺?
黄帝问:什么叫五夺?
歧伯曰:形肉已夺,是一夺也;大夺血之后,是二夺也;大汗出之后,是三夺也;大泄之后,是四夺也;新产及大血之后,是五夺也。此皆不可泻。
岐伯答道:五夺,是指五种因正气脱失而形成大虚的病证。形体肌肉极度消瘦为一夺。大失血之后为二夺。大汗出之后为三夺。大泄泻之后为四夺。分娩之后出血过多为五夺。五夺证都是元气大伤,不可再用泻法。
黄帝曰:何谓五逆?
黄帝问:什么叫做五逆?
歧伯曰: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著痹不移,?肉破,身热,脉偏绝,是三逆也;淫而夺形身热,色夭然白,及后下血衃,血衃笃重,是谓四逆也;寒热夺形,脉坚搏,是谓五逆也。
岐伯回答说:热性病,脉应洪大而反见沉静;汗出之后,脉应沉静而反见躁动,脉证相反,为逆证之一。患泻下病,脉宜沉静而反见洪大之脉,是正虚邪盛,为逆证之二。患痹证缠绵不愈,隆起的肌肉溃破,身体发热,一侧脉搏断绝难以触及,为逆证之三。久病遗精、淋浊、汗出等症导致阴血受损,形体消瘦,出现发热、肤色苍白无华、大便下紫黑血块严重,为逆证之四。长时间发冷发热,身体消瘦,脉象坚硬搏指,是逆证之五。
本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第二
黄帝内经灵枢——小针解第三
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黄帝内经灵枢——根结第五
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第六
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第七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第八
黄帝内经灵枢——终始第九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第十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第十一
黄帝内经灵枢——经水第十二
黄帝内经灵枢——经筋第十三
黄帝内经灵枢——骨度第十四
黄帝内经灵枢——五十营第十五
黄帝内经灵枢——营气第十六
黄帝内经灵枢——脉度第十七
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
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第十九
黄帝内经灵枢——五邪第二十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第二十一
黄帝内经灵枢——癫狂第二十二
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第二十三
黄帝内经灵枢——厥病第二十四
黄帝内经灵枢——病本第二十五
黄帝内经灵枢——杂病第二十六
黄帝内经灵枢——周痹第二十七
黄帝内经灵枢——口问第二十八
黄帝内经灵枢——师传第二十九
黄帝内经灵枢——决气第三十
黄帝内经灵枢——肠胃第三十一
黄帝内经灵枢——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黄帝内经灵枢——海论第三十三
黄帝内经灵枢——五乱第三十四
黄帝内经灵枢——胀论第三十五
黄帝内经灵枢——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黄帝内经灵枢——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黄帝内经灵枢——血络论第三十九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清浊第四十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黄帝内经灵枢——病传第四十二
黄帝内经灵枢——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黄帝内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黄帝内经灵枢——外揣第四十五
黄帝内经灵枢——五变第四十六
黄帝内经灵枢——本脏第四十七
黄帝内经灵枢——禁服第四十八
黄帝内经灵枢——五色第四十九
黄帝内经灵枢——论勇第五十
黄帝内经灵枢——背腧第五十一
黄帝内经灵枢——卫气第五十二
黄帝内经灵枢——论痛第五十三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第五十四
黄帝内经灵枢——逆顺第五十五
黄帝内经灵枢——五味第五十六
黄帝内经灵枢——水胀第五十七
黄帝内经灵枢——贼风第五十八
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黄帝内经灵枢——玉版第六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