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张桂梅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我本是高山》官宣定档。海报中,海清穿着泛白的黑色外套,手上缠着纱布,和一群女学生手牵手,笑容灿烂。
再看定妆照,网友直呼:造型封神
再看拍摄花絮,网友立刻坐不住了,简直是百分百还原张桂梅老师。
有一条高赞评论是这样的:海清就应该演员的大满贯,就凭《隐入尘烟》和《我本是高山》。如果演员都像海清这样,那演艺圈也会越来越高级。
以童星出道,考入北电
年,海清出生的南京。祖上是名门望族,昆曲唱家甘贡三是她的曾祖外公,现代音乐家甘涛是她的叔公,昆曲名家甘律之是她的四外公。
南京最大的私人宅院——甘家大院,也就是现在的南京民俗博物馆,曾是她家。
由于时代的变迁,到海清父母这一代,他们都已成为普通工人,拿着普通的工资。但是,父母非常重视在海清文艺方面的培养,从小就送她去少年宫学习舞蹈。
初学舞蹈,海清并不招老师喜欢。她不记动作,不喜欢笑,上台表演时,尤其不爱擦口红,老师为这,没少训斥她。
7岁那年,有剧组来她的舞蹈班挑选小演员,老师把漂亮的小女孩都推荐给导演。可是,导演想挑选的是长得不漂亮,最好是黑黑瘦瘦,看起来惨兮兮的孩子。
海清符合条件的海清被选上,以童星出道。7岁到11岁间,她一共演了5部影视剧。
幼时的海清,根本并不知道什么是演戏,但是身边的老师们都说她演得好,尤其是哭戏。
一开始她的对手演员会给她设计一个场景,再让她一些悲伤的事情,她很快就能哭出来。到后来,他们还会让海清挑战10秒落泪。往往只要数3声,眼泪就能从她脸上滑落。
这或许是经验,也或许是天赋,为她后来考电影学院奠定了基础。
年,海清考大学时先后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
由于她表现突出,北京电影学院的齐士龙老师抛出橄榄枝,表示“三试”表演免考,只要她专心考文化课,就可以让她特招入学。
齐士龙是“北电”有名的老师,培养过王志文、许晴、蒋雯丽等多位明星,多少人梦寐以求成为他的学生。可海清却拒绝了,理由是:“我想考中戏。”
齐老师无奈表示:“那你去考吧,如果考不上,我也会特招你。我担心你的文化课…”
“不用担心,我文化课没问题,我也不用你特招。”那时的海清有着年少轻狂的自信。多年后,海清回忆这段经历,也为自己汗颜。
没过几天,中戏的老师也说要特招她。
海清就对齐老师说:“我不来你这里,我说了我要上中戏。”齐老师与海清畅谈了1个多小时,海清也被齐老师的坦诚所打动,最终选择北电。也因此,她成为了黄磊的学生。
海清以全班第一的成绩入学,可入学没多久,她就想退学。
虽然她曾有过表演经验,但真正学习表演,压力依然很大。她常常最后一个上台交作业。好不容易鼓起勇气交作业,却因为演得不好,被黄磊老师批评。
然而,这还不算打击最大的。
真正让她心生退意的是,学期汇报演出的时候,她和同学准备的节目,却因自己演得不好,临时被换下来,也因此影响到同学的成绩。
海清心里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怀疑:“我到底适合做演员吗?我能演好吗?”
经过一番挣扎,海清写下退学报告。然而,她却没有勇气交给老师。
怀着忐忑的心情,她给家里打去电话。爸爸听说她要退学,鼓励道:“就算是做得不好,也要继续做。你要把这条路走完,才知道走这条路是对还是错。”
父亲的话,让海清想起小时候。那时,海清上艺校才7天,就喊着要退学,那时父亲也是劝她坚持。
爸爸又说:“你要对得起别人付给你的钱,所以你要好好演;如果你没演好,让观众看烂戏,那是浪费观众时间。”
爸爸的话,重新燃起了海清斗志。同时,她也给自己立下规矩,即便没戏拍,也绝不拍烂戏。
不管红不红,都要演好戏
年,海清大学毕业。毕业后的大半年,海清没戏可拍,人生陷入迷茫。
她问自己:“你还爱表演吗?”答案是肯定的,所以她继续等待。
回想入学第一课,黄磊老师说:“班上的同学,在未来有的会红,有的不会。红不红都是常态,重要的是要过好自己生活,演好每一个角色。”
海清问自己:“你希望多久可以红,1年,3年,5年?”她回答说:“我给你10年。”
海清再次选择坚持。
当她坚持到身上的钱仅够买一张回家的车票时,她的人生也在绝境逢生。她接到《玉观音》女二号的角色,这部剧成为了她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拐点。
她在剧中饰演女老板钟宁。虽然戏份不多,但她却将钟宁的冷艳和霸道演绎得淋淋尽致。
作为新人,她的片酬低,戏拍完了,钱也随之花光。一年以后,电视剧上映热播,她也算蹭到一波热度,戏约变多,但找上来的角色都与钟宁相似。
相似的角色,对海清来说没有新意,更没有技能提升。她宁愿失业,也不愿意接这类角色。
可生活要继续,要向现实低头吗?她想过,可是,在签合同那一刻,她还是拒绝了。如果拍摄过程中自己不快乐、不成长,何必拍摄?
她对自己说:“要对得起自己这颗心,否则自己也演不好戏。”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海清参与了多部作品的拍摄,如《双面胶》、《王贵与安娜》和《媳妇的美好时代》。虽说口碑都不错,但真正让她大火是《蜗居》。
起初,她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经红了。直到有一天早上,她在自己小区,一位邻居兴奋地走上前,满脸惊奇地说:“这不是郭海萍吗?”
不仅如此,邻居还要求她拍照合影。没多久,大家都知道小区里有位明星。
海清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红了。她常常问身边的人:“真的很多人看我演的戏吗?”
海清成名后,生活条件终于得到改善。她并没有马不停蹄地工作,而是把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她常常带父母去旅游,而且从不跟旅行团走。每次都是自己先去玩一趟,再安排好吃住行,再接父母过来陪玩一次。
她说:“小时候,爸妈为我付出,长大后赚到钱,首先想到的就是反哺父母。”
她把名利并没有看得多么重要,就如黄磊老师在课上说的那样,不管红不红,都要做一个好演员。而这种坚守与认真,也在她后续的作品中得到了更深入的体现。
全力塑造每一个角色
年,海清以零片酬出演了《隐入尘烟》,她的演技再次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
《隐入尘烟》讲述的是两个底层农民相依相伴的故事,海清饰演跛脚、身患糖尿病,大小便失禁的农妇曹桂英。
为了更好地塑造角色形象,海清不仅亲自到陕西张掖花墙子村体验生活,还学着跛脚走路,导致她脊柱弯曲。
她都没有告诉家人,自己接了这样的一部戏,因为她知道家人一定会反对。她的经纪人受不了那里艰苦的条件,当天就买了回程票,独留海清一个人在那里。
有人问她:“你为什么要拍这部戏,牺牲大,还可能无法上映,你疯了吗?”
海清说:“我很喜欢曹桂英角色,我不想后面的事情,我只想怎么演好它。”
电影拍摄历时10个月,海清回家的时候,海清妈妈呆呆地望着她,说:“你怎么老了那么多?”
因为曹桂英的脸上必然是布满沟壑的,加上拍摄期间,每天20个小时的带妆时长,海清脸上的皱纹早已变成死纹,不管敷多少面膜都消不了。
她说:“既然你不能让她美,那就只能牺牲自己。”
还有一场在水池拍摄的戏,水很脏,拍完后就连续拉稀3天,体重骤降到96斤,那是她成年后最轻的体重。
为了呈现更好的拍摄效果,海清的鼻子、耳朵,无数次灌水。拍完这场戏的半个月里,她的脑子里还有咕噜咕噜的声音。
很多人会心疼海清,问她拍这个戏会不会很辛苦,但海清说:“我不觉得苦,反而演得很开心。”
年《隐入尘烟》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由于电影下架,无法参与奖项评选,但在豆瓣却保持8.4的高评分。
如果说《隐入尘烟》没能获奖是观众心中的遗憾的话,那么即将上映的《我本是高山》又让观众充满期待。
《我本是高山》根据张桂梅老师真实故事改编,海清花了2年时间做前期准备,学习张桂梅老师拖着病退走路的样子、说话的样子,网友直呼:“百分百复刻!”
《我本是高山》尚未上映,便已登上热搜,网友纷纷表示,海清演谁就是谁。
自出道之初到如今的坚守,海清用每一步都展现了对演艺事业的真挚情怀。
有人说,好的演员会随着年岁的增长而越发成熟和充实,那么对于海清来说,她的未来无疑是值得期待的。
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角色的深入理解。
海清的哪一部作品最打动你?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本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