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
老板,
赶紧再来一盘!
熬夜看奥运怎么可以没有
小!龙!虾!
油焖、十三香、蒜蓉、奇葩辣……
几瓶冰镇啤酒
加一盘小龙虾
简直就是宵夜的“标配”!
不过,
美味背后却隐藏着疾病的魔鬼
东莞这位25岁的姑娘就中招了↓↓↓
患者小张(化名)今年25岁,女,湖北人,在东莞塘厦镇工作。医院急诊科主任桂见军介绍,小张平时爱吃小龙虾,今年8月15日晚,她几个朋友在外面吃完小龙虾后,打包了2斤给她做宵夜,她竟然全部吃完。
没想到,吃完1个小时后,她出现了明显不适。比如四肢肌肉酸痛、腰背酸痛,虽然能走路,但需要人扶。随后,医院进行治疗,8月16日晚10时,医院。
据桂见军介绍,经过检查得知,小张的肌红蛋白值达到(普通人不超过50),肌酸激酶值达到,也严重超标,被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确诊后,医生对其进行了多种措施,以促进肌红蛋白排泄,比如输液、透析,防止肌红蛋白堵塞肾小管,预防急性肾衰竭。
经过治疗,小张的肌红蛋白值已经降到了,全身腰酸背疼的症状大大缓解,再过几天就可以康复出院了,由于治疗比较及时,基本上不会留下后遗症。
那么,
小张的病情
与那2斤小龙虾
是否有因果关系?
据了解,小张平时也爱吃小龙虾,但没有这次那么多,而且是吃完后1个小时左右发病,存在着时间先后关系。而且,全国近期报告的多位肌肉溶解综合征患者,发病前都吃过小龙虾。
桂见军介绍,就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来看,可能是小龙虾中的类海葵毒素导致了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但他表示,这与吃的量及个人体质有很大的关系。“大家完全不用恐慌,因为这种发病率极低,而且致死率极低。”
也有人怀疑是小龙虾养殖时候的重金属污染,或清洗时用的化学物质导致了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但桂见军认为,这种说法缺少科学依据,都是猜测。
什么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肌肉由肌肉细胞组成,当肌肉受到大力撞击、长期压迫或是过度使用后会溶解,溶解后细胞壁会破掉,细胞里的肌红蛋白就会跑到血液中去。
过量的肌红蛋白对人体是有损害的,需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但由于它的个头很大,在排出的过程中容易堵住肾小管、肾小球,导致肾脏来不及排出废物,容易造成肾衰竭。
横纹肌的病因十分复杂,小龙虾只是一种可能原因。国外有人研究指出获得性病因就有余种,常见的原因有过量运动、肌肉挤压伤、缺血、极端体温(高热、低热)、毒物、感染等。
对于吃货来说,
小龙虾还能不能安心吃呢?
吃还是可以吃,
但请注意▼
省食药监局发布小龙虾消费提示:
要选择尾部蜷曲的小龙虾进食
由于近期我省发生了若干起因食用小龙虾而导致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的案例。近日,省食药监局发布了小龙虾消费提示:
一是在外就餐吃小龙虾时,选择持有有效期内食品经营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进行消费。网络订购小龙虾时,也要确认供餐单位的有效资质。不要光顾街头流动摊贩或无证经营单位。
二是进食小龙虾时,仔细观察一下小龙虾的躯体,选择尾部蜷曲的小龙虾进食。不要进食感官异常的小龙虾。
三是由于小龙虾蛋白质含量高,而蛋白质腐败后对人体健康会带来很大损害,因此不要进食“隔餐”小龙虾。不要过量食用小龙虾。
四是对小龙虾过敏的人,要自觉抵御小龙虾美食的诱惑,避免发生过敏性食物中毒。
五是自行烹饪小龙虾,建议用清水浸泡2~3个小时后,刷洗干净、高温煮熟后食用。
六是凡进食小龙虾后24小时内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酸痛者,医院就医。
从7月至8月13日,医院共收治了14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他们在发病前,都食用了小龙虾。
最近20天,医院急诊科接诊了9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患者,其中5人曾吃过小龙虾。
截至8月11日,医院急诊科连续收治了4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且患病前数小时,这4位患者均食用过小龙虾。
8月份,广州市民郝女士一家4口与女儿同学共5人前往珠江新城某餐饮店,食用小龙虾后,身体均出现不同程度不适。两名16岁女生全身出现剧痛并伴有呼吸困难,被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最后,
小编教你3秒剥出
完整龙虾肉
毒素最多的头部尽量不要吃
▼第一秒:掐头
▼第二秒:去尾
▼第三秒:用筷子从龙虾尾部戳过去
文章采写/李广
图片摄影/杨泽彬
本期编辑/李芳波
新媒体编辑/汪建良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