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起点学中医
带你体验中医的12堂课
作者:天下无疾
(接上一讲)
案3
王某,男,29岁
因劳累汗出受风,发热三日不退,体温在38.5-39.6度之间,服阿司匹林、泰诺等退热药后,汗出,热退,但4-6小时后,体温即升至原高度。恶寒发热,恶寒时加盖三床棉被仍觉冷,随即发热,无汗,关节酸痛。
舌红、苔白,脉浮弦数。
这是一例非常典型的外感风寒邪气而引起的感冒发热病例。我们这里,重点对几个症状进行分析,来体会一下正邪交争的过程。
恶寒(怕冷)
当我们的经受了一次别人的恶意攻击后,我们表现出来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提高警惕,避免再次遭到袭击。人体也是一样。刚刚经受了一次风寒邪气的侵袭,人体对风、寒这样的自然现象会变得异常敏感。遇到一点点风吹草动,人体马上会紧张起来。表现出来的,就是感冒后,患者会出现怕风、怕冷这样的症状。
恶寒是中医判断外感病病位最重要的症状之一。所谓“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只要还有恶寒的现象存在,就说明邪气还在体表。就需要用发汗解表的方法来治疗。恶寒消失了,不外两种情况:邪气被正气驱赶出人体;或者邪气进一步深入到机体内部,病情加重了。俗话讲“好了伤疤忘了疼”。伤口还在疼痛流血,人就会随时警惕不要再受到伤害。一旦伤口痊愈,头脑中的这根弦也就松下来了。
发热
发热是外感病中最常见到的症状之一。无论感受的是寒邪还是热邪,都可以出现发热的表现。这热是从何而来的呢?
奥运会场正在激烈的角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无论赛场内多么的凉爽,对峙的双方选手仍是大汗淋漓,身热难耐。说明一个道理,交战是一个非常消耗能量的过程,交战会产生大量的热。人体也是一样。当邪气来袭,正气奋起抗争的时候,正邪之间展开的激烈战事,带来了大量的热。
汗
曾经写过几篇与出汗有关的文章,在博客里,可以参考。这里重点讲下外感病过程中出汗的性质与意义。
当人体遭遇外邪侵袭时,通常会采取三种方法,将邪气驱逐出体外。这三种方法分别是:汗、吐和下。如果邪气在体表,人体会通过发汗,让邪气从表而走;如感受风寒邪气后,在没有服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人体也可以出现遍身汗出,热退神清气爽。所谓“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中医根据人体自身的规律,发明了汗法,帮助人体更好的通过发汗的方式,把停留在体表的邪气驱赶出去。
如果邪气在上,如吃了一些不干净的食物,胃会马上作出反应,希望把这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排出去,就会表现出恶心、呕吐。如果这些不干净的食物继续向下到达了肠,肠就会通过腹泻的方式,把这些脏东西排出去。这就是我们平时因为饮食不洁导致的急性肠胃炎的发病过程。
以上是邪气从外侵袭人体,人体正气奋起反抗的过程。对于这种外感性的疾病,中医一般主张速战速决,尽快的将邪气驱赶到体外。如果治疗不当,邪气没有被清除干净,反而停留在身体里,邪气就会对正气造成不断的耗伤,发展成更加严重的疾病,中医称为“闭门留寇”。中医对外邪的处理思路,实际上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反映。中国自古尊崇“和为贵”的思想,希望成就“睦邻友好,和平共处”,构建“和谐社会”。即便是对于自己的仇敌,也同样显示出无比的宽宏,所谓“杀人不过头点地”。对于外邪,中医采用的方法,与西医“对抗”的思路有着本质的差别,中医永远允许外邪存在,只是不要给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就可以了,所以策略是“驱逐”。
内伤病的发病过程,与外感不同。外感是有外邪来侵犯,内伤病中的邪,却常常是我们自己亲手培养出来的。我们暴饮暴食,酷爱肥甘厚味,生冷粘腻,就是在努力培养痰湿之邪;我们性情急躁,怒火常燃,雷霆常作,就是在培养肝火之邪;我们多愁善感,孤独自闭,郁郁寡欢,就是在培养气郁血瘀之邪;我们彻夜不眠,房事无度,紧张焦虑,就是在为中风奠定基础。人体阴阳平秘的正气,确实敌不住如此繁多的邪气来打击,最终败下阵来,一场旷日持久的正邪之争,以邪胜正负作了了解。下面我们还是继续品读医案,来加深下对内伤疾病的认识。
案4
丹溪治浦江郑君。年近六旬。奉养膏粱。仲夏久患滞下。又犯房劳。一夕如厕。忽然昏仆。撒手。遗尿。目上视。汗大出。喉如拽锯。呼吸甚微。其脉大而无伦次部位。可畏之甚。此阴虚而阳暴绝也。急令煎人参膏。且与灸气海穴。艾壮如小指。至十八壮。右手能动。又三壮。唇微动。参膏成。与一盏。至半夜后。尽三盏。眼能动。尽二斤。方能言而索粥。尽五斤而利止。十数斤全安。
这则医案是金元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医生朱丹溪的医案。案中的患者,就是由于长期在饮食劳逸方面失常,最后导致了中风病的发生。由于是文言文,这里稍作注解。案中讲道,这是朱丹溪治疗郑老先生的一则医案。郑先生快六十岁了,平素生活条件比较优越,所进饮食以肥甘厚味为主。房事活动也不太节制。一天晚上上厕所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双手张开,小便失禁,双眼上吊(俗称翻白眼),大汗淋漓,喉咙里痰声隆隆,如拉锯。呼吸非常微弱。
从这例医案,我们可以看到,中风病发生的几个重要的因素:痰湿,肾虚,肝风。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脾会主持运化水谷;但由于长期大量的食用肥甘厚味,脾的工作压力过大,脾会疲劳;肥甘厚味无法得到正常的运化,就会聚集在身体里,形成痰湿。这是由于我们的饮食失宜,损害了正气,培养了痰湿之邪。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肾水会为肝木作好滋养、涵蓄的工作,使肝木性情舒展而不暴烈。但由于房事不节制,对肾水的消耗过度,肝木得不到充分的滋养,性情就越发的急躁,或表现为肝火,或表现为肝风。此例即属肝风内动。
痰湿也好,肝风也罢,这些邪虽然在体内,但是如果人体此时注意培补自己的正气,邪气还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但一般在没有发病之前,我们的确很难意识到这种危险。直到有一天,灾难来到面前。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大便的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尤其对于兼有便秘症状的朋友,大解是一个非常消耗正气的活动。这位郑老先生,就是由于大解时,正气消耗太过,肝风邪气趁其虚弱,带领痰湿邪气一路上冲,形成了中风病。邪气强盛,正气不敌,一败涂地,才有了上面的表现。
内伤病的形成,实际上是由于我们在饮食、情志、劳逸等生活方面的不检点,造成了体内正气的不断损耗,邪气的不断增长,最终正不胜邪而发病。可见,内伤病的发生,往往都是非常缓慢而隐蔽的。同样的,疾病一旦形成,想让人体重新回复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中医对内伤病的治疗,也就更崇尚大家所熟识的两个字“调养”。随着现代医学的兴起,抗生素在外感病领域的广泛应用,中医的阵地日渐衰少。中医逐渐成了多数国人的无奈之选,被放在选项单的最末位。相应的,中医治疗内伤病的优势也逐渐鲜明,“调理”才成了中医的代名词,中医也从此才成了“慢郎中”。实际上,中医自古有“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的说法。中医不是慢,而是当快则快,当慢则慢。继续留下一道题思考:你认为中医在应对外感病方面,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呢?
珍妮:外感病的优势。。应该是副作用小,不会有什么后遗症。。
不足,我觉得还是没有西医来得快。。比如我感冒喉咙疼,打针的话,咽喉马上就会消肿。。第二天我还可以照样上课,如果吃中药的话,估计要等2天,喉咙才会好起来。。
盖儿:中药用对症的话,急症一副下去就见效。
第五讲中医诊法之谜——望闻问切
一、望诊X
望神
我们看到一个人精神饱满,会讲他的双目炯炯有神。神是深藏在心中的,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神通过这扇窗户,来感知世间万事万物;医生通过这扇窗户,来体察神的强弱盛衰。刚毅果敢的人,眼睛里带着威严;温良恭谦的人,眼睛里带着和蔼。其实不只是人,动物眼中,一样流露着神的讯息。牛的眼睛里有慈祥,狗的眼睛里有朴实,猫的眼睛里有灵异,鱼的眼睛里有冷漠。
神出现异常时,会出现一系列表现。最常见的有下面这些症状:焦虑、恐惧、烦躁不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我们这里把对神的认识稍拓展下,来帮助大家理解神失常出现的各种表现。
神的概念就不讲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理解,不必强求一致。神无形,但他的工作却是十分繁重的。从我们清晨睁开眼睛,神就开始忙碌了。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是神在劳动;我们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触摸到各种事物,是神在劳动;我们的脏腑功能正常展开,是神在劳动;我们的躯体正常的活动,是神在劳动;我们思考问题时,神在劳动;我们表达各种情感时,神也在劳动。一天之中,神只是在我们熟睡后,才会得以休息,而连篇的梦魇还会经常打扰神的安宁。
神很忙。在神忙碌的身影背后,有一位非常贤良的妻子,时刻不离神的左右,最大程度的为神提供营养支持。这位贤妻,名叫精血。我们每天摄入的饮食物,通过消化吸收,最终转变为精血,贮藏在五脏,来支持神的工作。夜幕降临,昏昏入睡后,神停下脚步,回到家中,心就是神的家。妻子精血呈上可口的饭菜,神尽情享用,补充一天工作所消耗的能量。
神也会生病的。当妻子精血体弱,无法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时,神会不安,因为亲人染疾;表现出来的,就是焦虑、恐惧。当妻子暴戾,牢骚不断,喋喋不休时,神会烦躁,因为家庭不睦;表现出来的,就是声高气粗,烦躁易怒。当痰火诸邪上攻,蒙蔽心窍时,神会重创不用,或者闭阻家中,或者无家可归;表现出来的,就是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天高云淡:你说的太好了,好形象。我一边看一边笑。是会心的笑。
正叶:能不能这样理解:一个人的脾气不好,烦躁易怒,并不是他的性格不好,而是他的身体不好,所以通常会骂他“有病啊”,其实是真的有病,主要是气血不畅的问题。
如果心气不足,表现出来的是焦虑和恐惧,这个人就会信心不足,办事犹豫患得患失。
看样子,身体的好坏,决定着一个人的做事和做人,并不要去过多地问责他的教育和品格。
不知道这样的理解对嘛?
天下无疾:正叶的问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病理所致,如你所讲。。如更年期之烦躁。。当与治疗。另一种确与人自身的秉性有关。。批评教育也是必须的。。
天高云淡:我母亲已经十多天整晚无法入睡了,看着她老人家很痛苦,也帮不上忙。她以前也失眠,过段时间又好了,但过段时间又翻了。一般都有心事引起。她自己讲不是,但我感觉是,这次恐怕是因为我家妹妹找的对象个子太矮引起的。当然,我觉得还是有身体方面的不适才会有这么严重的的失眠。母亲56周岁,吃饭还可以。大小便都正常。前年被查处有早搏,后来吃药好了,血压一直都正常。有点胆固醇偏高。今年做CT查处有椎间盘突出。经过推拿吃药也恢复了。母亲年轻时很辛劳.前年我带她体检做心电图时查出早搏后,老感觉早搏是个不好的病,然后就开始失眠,以前没有过啥疾病。平时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是那种闲不惯的人。无疾先生,您请帮我看看,好吗?
我母亲在39岁时父亲逝世,已经17年都是一个人,我成家后就和我住在一起。
天下无疾:楼上填份完整的问诊单好吧。大体看过,应该有办法。也看到你的孝道,尊敬中。不过仍然需要完整的信息。。
望色
望色历来是中医诊法中的重头戏。内经讲诊法,常常色脉并举,而色在脉前,足见古人对望色的重视。中国古代将颜色区分为青红黄白黑五种,分别与五行相应。中医正是根据这五色,对人体内的状态进行推测的。
一般来讲,每个人的面色肤色都有自己的基本色,中医称为主色。有人偏白,有人偏黑,有人偏红。这些颜色反映的,主要是人的体质。具体内容我们不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下《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主色无论是哪一种,只要是正常健康的颜色,都会表现出这两个特点:明润、含蓄。我们通过正反两面对照来理解下这两个特点。明润相对是晦暗;一明一暗,一润泽,一枯晦。含蓄相对是鲜明;含蓄则内敛,鲜明则外显。
当一个人的面色肤色发生了改变,往往就意味着某些疾病正在悄悄的发生发展。当五色不是以常态的形式出现时,他们通常代表着不同性质的疾病。
白色往往表示虚证。气虚、血虚、阳虚,都可以出现面色发白。气虚的白,想象下白面馒头;阳虚的白,想象下纯色的刨冰;血虚的白,想象下陈旧的白纸。
红色往往表示热证。高热时、大怒肝火盛时,人常表现出满面通红。局部痈疮的颜色,如果为红色,多属热盛;反之色苍白暗淡者,多属虚寒痰湿。
黑色往往表示肾虚。黑色为肾之本色,脏虚则本色见。常见一些十几岁青春期的小男孩,身体精瘦,面色焦黑泛黄,眼窝处尤其黑色明显。原因多由生活失于节制,通宵刻苦钻研魔兽反恐等大型网络游戏,肾精极度消耗所致。
黄色往往表示脾虚,湿盛。发黄的面色,看上去就给人以虚弱的感觉。多属长期脾胃运化不利,气血化生无源,脏腑肌肤失于濡养所致。此外,黄疸时出现的一身面目俱黄的表现,中医认为主要与湿有关。黄色为土之本色,脾虚、湿盛皆土之病。
青色往往表示气滞、疼痛。肝主疏泄,肝病则气机畅达不利,气滞血瘀则疼痛生。临床常见的疼痛,如心绞痛,患者多见面色青黑,手足青冷。
望舌
舌诊是今天中医临床最常用到的望诊方法。因其简便易行,客观可靠,倍受中医同行的重视。爱好者朋友通过学习舌诊,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如何掌握自己和家人的体质,病情,所以我们重点讲一讲舌诊。
舌象大体包括舌质和舌苔两部分。一般来说,舌质倾向于代表人体的正气,而舌苔倾向于代表体内的邪气,绝对有例外。有些朋友可能不太清楚,舌质与舌苔究竟是怎样一回事。我们对着镜子看一下自己的舌头,外面一层薄薄的,白色的苔状物,即是舌苔。舌苔下隐隐见到的淡红色舌体,称为舌质。
观察舌质,着眼点在一下几个方面:
1、大小。正常的舌体大小适中,不胖不瘦,譬若人的体重适中。胖大的舌头,多表示阳气的不足;瘦小的舌头,表示阴血的不足。这一点与望形提到的肥人多痰湿,瘦人多虚火有些相似。
2、颜色。正常舌质颜色淡红,表示气血充盈调和。舌质色红,表示有热;红色越深,热越盛。舌质色淡白,表示阳气有不足;颜色越淡,表示阳气越虚。舌质色黯,表示气血运行不畅;颜色越黯,甚至呈淡紫色,表示血行不畅越严重。
3、津液。正常舌表面津液适中,不多不少。津液过多,表示阳气不足。见过最严重的津液多,呈水状;舌头伸出,津液即下流,是阳气大虚象。津液偏少,口舌干燥,多是有燥邪或火邪伤津而成。
以上三条,是我们观察任何舌象都必不可少的内容。另有三种病理舌象,也是经常出现的,对于诊病非常有帮助。
齿痕。所谓齿痕,就是舌两侧出现的牙印,往往与胖大舌同时出现,即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表示脾气虚,湿盛。另有见到齿痕,但舌体大小正常的情况,属于气血不足。
裂纹。常见的裂纹有两种,一种比较细小琐碎,多表示阴血不足;一种位于舌体正中,纵深向大裂纹,表示气虚。见过最明显的一例纵深裂纹舌患者,患乙肝,舌体胖大,中央一条纵深大裂纹,几乎将舌头分作两半。
瘀点。舌体上出现的瘀血点,小的称点,大的称斑。表示体内存在瘀血停滞。如果见到瘀点,一定请患者将舌向上卷起,看看舌下络脉的情况。舌下络脉位于舌底根部,左右各一,色青黑。瘀血停滞时,此脉往往粗大怒张,可以根据其粗细,判断体内瘀血的严重程度。
继续来讲下舌苔。舌苔的观察,主要从薄厚、颜色和质地三个方面着手。
1、薄厚。正常舌苔薄薄的一层蒙在舌体上。如果舌苔增厚,往往表示体内有实邪停聚,常见的邪主要是湿和热。感冒初起时,邪气尚浅,舌苔较薄;随着邪气入里强盛,舌苔会逐渐增厚。
2、颜色。正常舌苔色白。寒邪侵袭时,苔色也是白色。苔色黄,则表示有热;黄色越深,热越重。外感风寒邪气初起,舌苔薄而色白;随着邪气入里化热,恶寒消失,身热明显,咳嗽加重,舌苔也会随之变得黄厚。
3、质地。正常的舌苔薄白湿润,不密不疏。最常见的异常质地的舌苔,叫作腻苔。舌苔细腻致密,融合成片。可薄可厚,可白可黄。通常表示体内有痰湿停聚。
最后,讲一种很有代表性的异常舌苔,叫作地图舌。顾名思义,舌苔不能够布满整个舌面,从而出现成块的剥落现象,使整个舌苔看上去象地图一样。这种舌象,常表示胃气胃阴的不足。
依蓝:今天我去看了一些色谱,把我吓坏了,原来色相还有那么多种,我本以为差别很小才是。不过我想,一些细小的身体问题的反映一定是很小的,而书上的色谱一定是给的相对非常明显和绝对的色相,还是要多学多看呀。
天下无疾: 问诊大体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系统问诊,即对患者一般状况的常规了解;古人有《十问歌》传世,实际上就是把问诊常规编成歌赋形式,便于初学者掌握。二是围绕主症的特定问诊,以掌握主症相关的具体信息;如问诊头痛患者,需要围绕头痛主症,进一步询问其疼痛部位、时间、性质、原因等。下面我们就从这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中医问诊的内容。
(一)系统问诊
不是科班上课,不需要严格的按照课本来讲解。这里仅将无疾日常应用最多的几项内容向大家介绍下,并说明其意义。
1饮食。
2二便。
3睡眠。
4诊治经过。
以上几项,是无论哪类患者,无疾必问的内容。这些很普通的问题,对医生的诊断有怎样的价值呢?
先说饮食。中医治病与西医不同,核心的策略是帮助患者,开展以患者为主体的自救行为,所谓“病为本,工为标”。既然患者自身的修复能力是主体,那么保护、扶助人体的气血,就是医生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气血的来源,主要在于饮食物。所以中医自古就崇尚“保胃气,存津液”的治疗原则。意思是,医生治病,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观念,就是保护好患者的脾胃,不要过度消耗人体的气血津液。
问诊先问饮食状况,即是希望了解患者当前的胃气强弱,定下用药的基调。能食者胃气盛,不能食者胃气弱。战国廉颇老将要出阵,众人判定其能否应敌的问题就是“尚能饭否?”对于邪气偏盛的患者,胃气强则可急攻,胃气弱则须减量。对于虚损的患者,胃气强则可考虑峻补,胃气弱则必须缓图。因为胃气不但承担运化水谷的重要职务,药物的消化吸收也必须依赖于胃气。胃气不足,又攻伐太过,则胃气更损。胃气不足,则补益之药难得运化,从而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
再看二便。二便对人体健康的意义十分重大。一例中风患者,神昏三日不醒,西医各种疗法用尽,只差开颅治疗,家属不允,请中医会诊。医师张口便问大便状况,云五日未行。急以大承气下之,得便而后神清病转。
人体通过二便,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如果排出不得,废物滞留体内,再好的药物也难以发挥其治疗作用,当务之急是通利二便。反过来,如果二便过于通利,出现腹泻,小便过频等现象,又必须及时处理,不让体内的精微物质过分外泄。当然,不论通利,还是固摄,治疗的方法都不仅仅是简单的,见便秘就用大黄番泻叶攻下,见腹泻就重用补益固涩药来止泻。如此则常令虚者更虚,实者更实,出现误治。具体辨识的方法,我们在以后的几个章节中,会以实例不断加深大家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接下来看看睡眠。在上面望神一节,我们已经提到了一些关于睡眠与神的关系,下面我们继续展开来认识。睡眠对于神来说,意义非常重大。人只要处于清醒状态,神就在工作;思考问题时,神就在繁忙的工作。人体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神的总统协调。如果忙碌一天的神,在晚上仍然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滋养,长期以往,神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差,由神管理的方方面面的脏腑器官,也就都有可能出现功能的异常。昨天网诊的一位患者,即是由于神的异常,导致全身的不适:焦虑、恐惧、失眠、异常发热感、头痛、大便失常……。对于这样的患者,用最有效的方法缓解失眠,让神得养,是当务之急。
根据无疾的观察,失眠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种入睡困难;一种睡眠浅,梦多;一种早醒后无法继续入睡。第一种,多属心火所致。神欲入心,但心中有热(多思辗转即是热象),神喜清净,入心不得,从而出现入睡困难。第二种,多属肝血虚所致。神入心,魂入肝,神魂多并行出入。肝血不足,魂无法得到充分的滋养,在体内游荡不安,我们就在梦中看到了一幕幕电影的上映。第三种,多属肾精不足。老年人经常出现这类表现,即是年老肾精亏损所致。三类虽然可以进行如此划分,但症状常常相兼出现,治疗也需要相互参照。
最后谈下询问诊疗过程的意义。人是非常复杂、精微和宝贵的。任何医生都可能出现误诊误治的情况。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的诊治经过,了解以往医生的诊断、治疗思路,哪些有效,哪些无效,可以最大限度的为本次治疗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此外,对于女性患者,经血白带的情况都是必须询问的。曾诊治一位老年女性,一身虚劳象,健脾益肾疏肝之法皆不效。最后询问白带情况,才讲白带量极多,每日必须更换两次内裤。处以完带汤原方,五剂,诸症大减。
(二)特定问诊
对于各科疾病,专门的问诊内容太过庞杂,不可能一一讲到。这里仅提供一则无疾诊疗的头痛案,以示特定问诊之法。希望大家留意无疾问诊的过程。
患者女,20岁,以头痛来诊。
无疾:头痛多久了?(了解病程长短,判断病情轻重)
患者:自高中时起,大约4、5年了。
无疾:头什么部位疼?(了解病变部位)
患者:左侧偏头痛。
无疾:头疼时怎样的疼法?胀痛?刺痛?热痛?还是?(了解疼痛性质)
患者:感觉随着血管一跳一跳的痛。
无疾:吃饭好吗?(常规问诊)
患者:一般。
无疾:大小便状况?
患者:还好。
无疾:睡眠怎样?
患者:经常失眠,遇到一点压力就睡不好。
无疾:月经规律吗?(女性必问)
患者:时间还好,一般向后错一两天。
无疾:颜色怎样?有血块吗?
患者:颜色偏黑,有块。
无疾:血量多吗?
患者:正常。前三天比较多,持续一周左右。
无疾:经期腹痛、腰痛有吗?
患者:小肚子痛比较严重,腰痛不明显。
无疾:头疼与月经有关系吗?
患者:一般月经前会加重,有考试前紧张也会家长。
无疾:白带怎样?
患者:正常。
无疾:以前头疼看过吗?吃过哪些药?
患者:没有好好看过,只是吃些止痛片。
――好了,通过上述的问诊,你了解特定问诊与系统问诊的大体内容了吗?面对这位患者,你会作出怎样的诊断呢?
医者仁术也:应该就是淤血头疼。
Dtxipi:失眠症状,心中有热,神不入心。月经推后,且偏黑有块,为有血瘀。
具体为什么左侧头疼是一跳一跳的疼,不明白了。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