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病症的演变,癌症肿瘤的正确解读,不同体质鉴别和调理方法请参看原创杂谈体质篇,不复述!
介绍完虚病,再讲讲实病,实病之前有介绍,就是人体本不该存在的东西,从无到有,就是实病就是实证,(虚病就是虚症),如经络堵住产生的毒素,实阴就是阴实,是实证,阴多阳少,堵住经络产生的如类似的肿瘤和癌症,再简单的理解下,癌症等这些阴实就是阴物造成的,所以称为阴实病,属于实证范畴!除了阴实,还有阳实,阳实是什么病?阳为火,阳火就是实火,实火也能造成干血凝结等肿瘤癌症实症,实火是指邪火炽盛引起的实热证,以肝胆、胃肠实火最为多见。常见高热,头痛,目赤,口唇干裂、口干口苦、口舌糜烂、咽喉肿痛、渴喜冷饮,烦躁,腹胀痛拒按,大便干燥,小便黄,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甚或鼻腔出血等,所以也是属于实症实病的范畴,(从无到有,从无热到有热的症状明显表现)在治疗上宜采用苦寒泄火、清热解毒的原则和方法。既然说到实火顺便把虚火也讲透了,中医认为,虚火有两个概念:一是指阴虚而导致火旺的现象;二是指气虚和阳虚出现的气虚发热、“真寒假热”现象。
阴虚有五脏之阴偏虚与精血津液亏损等不同火旺的情况,阴虚则阳气相对地偏亢,而非阳气绝对过剩,所以虽然常见火旺征象,实为阴虚所引起。阴虚造成阳盛的假象而表现出一系列的热象,如生活中容易见到的口燥咽干、咽喉干痛、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失眠、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等。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总结下,虚病基本上都要补法,阳虚补阳,阴虚补阴,血虚也要补阴,气虚也要补阳为主;实病则要泻,比如实阴病,类似阴症肿瘤,阴症癌症则要想办法把它化小,再化无,绝对不能补阴但是可以补阳,越补越严重就是这个道理,实阳病,类似于实火,要用清火的药。以上都是治病的原理,至于哪种方法会更好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问题了!
真正的中医治百病不是吹的,到了疑难杂症环节了,自然是介绍比较难治的病!情志病,情志失调,由于气机错乱而致病,西医无法检测出气症,也没有理气药,所以西医称这种病症为绝症,比如某人生气太过,不眠不寐,循衣摸床,发狂等,这就是情志病的一种,这个病西医治的话,要么直接带去看心理医生,要么直接把病人关进精神病院了,打镇定剂等,说白了心理医生其实是骗人的,根本治不好情志病!可以说西医已经无能为力了,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中医可以治疗并可以治愈的!中医的神奇之所以看不到,完全是国人被西医洗脑的结果,不扯开话题了!情志病故明思议,中医所说的情致分别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乍看不过是七种情绪罢了,但七情对应五行的系统,又划分为五志和五行有关,木-肝-怒,火-心-喜,土-脾-思,金-肺-忧(悲),水-肾-恐(惊)。所以,当看到“七情”和“五志”两个名词时,中医统称之为“情志”,相应的疾病也就称为“情志病”。七情致病,也即七情过激导致气机错乱而成。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七情内伤”是情志为病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每种情绪过甚都会造成情志病!
举例说明情志病:
分析我刚开始学中医,亲身经历过的情志病医案:我第一个病人我老婆,从我认识她起,性格脾气非常的急燥,易怒,爱打嗝,发起火来不可收拾,看起来特别有精神,有时有便秘现象,经常口渴喜饮,手脚偏热,牙痛3年有余,晚上每天几乎都睡不好觉,偏头痛……没有悟学中医以前,不断的去牙科看,西医看,大医院看,中医也看过,几年了,钱花了不少,病一直就没有好过,这牙疼从最初的一颗疼到现在的上排一起都疼,她坦言这几年没吃饱过,牙既怕冷又怕热,晚上11点左右没睡着,准时头痛,痛的嗷嗷叫……自从悟学了中医以后,也知道这病难治,几经坎坷成长,刚开始学中医,稚嫩的我也能用五行辩证法,辨证出结果,通过观察她,发现容易经常生气,发现病因是怒气产生,怒生肝气,肝气易郁结,郁结生热,热生肝火,肝火生风,肝风内动,热风生燥,燥生燥气,燥气干结,大便容易便秘,长时间生火必然阴虚,典型的肝阳上亢,肝阴虚是肯定的,从这个辩证过程肝火生风,往上走通过肝胆经,这个虚火产生必定会影响头部,疼痛部位必然是肝经对应的部位会痛,反应在她头部正好是两侧偏头痛,随着经络的运行人体,虚火会往上走也会往下走,反应在人体,虚火产生热,热产生燥气,反应大肠里就是有热,自然便秘能解释通了,很显然牙疼也是阴虚虚火所致,因为大肠经连接的是上牙,所以上牙有虚火会痛,大肠也会有热,热结便秘现象就可以解释的通!(运用的是五行辩证和经络辩证)病机病理掌握了,就可以用药治疗了(当时我不会组方,只会用中成药,也就是套用经方),纵观此病是由气引起的,如果光用治阴虚的药是不够的,头痛可以先吃天麻勾藤饮,不痛之后,必须排气,把肝气郁结的气先排出来梳理肝气,所以要吃加味逍遥丸,再配合阴虚的药如六位地黄丸等滋阴为主,这些只是缓解的治疗手段,真正要治好病必须还是靠组方抓中药熬,因为中成药的作用太有限了(中成药不能治大病,只能缓解作用),后面组方医理有介绍,后来我自己是组了方才治好的(留点悬念,这方面我经验异常丰富),不过千万别以为这样就能治好,病因是由心病,想太多,郁结之气产生,怒引发肝气上冲,如果病人天生的脾气不好,压力长时间过大,无法解压,不好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话,这个病永远治不好,必须靠自己调节心态,药物才方能起作用!
情绪的强烈波动本身就会导致身体阳气运行不畅,中医把情志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和内脏的对应关系分别是:过喜伤心,过怒伤肝,思虑过度伤脾,过悲伤肺,过恐伤肾。每一种心情过度都会引起情志病,非怒气阳亢一种!一个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情,有一点点的开心,有一点点的生气,有一点点悲伤和有一点点恐惧,都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只有太过了,才会影响身体。人的情绪的波动是会影响体内阳气的运行,各种不同的波动对阳气运行轨迹的影响不同,《黄帝内经》里面这样总结: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悲则气消,忧则气聚,思则气结。就是说,生气的话,阳气就往上,所以有些人在争吵激烈时就会脸红脖子粗,就是阳气推动着血往上走,大量的血突然涌上脸上,所以脸色变红。中国古代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词:怒发冲冠,发为血之余,就是身体多了的血就会生成头发,那么,人在生气的时候血气往头上冲,因为发和血是同类,所以血冲上了头发,头发就立起来了,把带的帽子也撑起来,当然这是一种很夸张的形容,但这个词的出现,却代表了在古代社会里面,中医很普及这种情况。大怒会导致一些急性病,如中风和脑出血,血气冲头,脑部平时有淤积的血管容易破裂,形成脑出血,还有血气突然冲头,平时很虚弱的人,下面突然虚了,阴阳气不想顺接,就会晕倒,寒邪趁机进入下面,就形成手足不能动的偏瘫。电视上很多重病的老人被败家子气死,其实也有一定道理,因为重病期间,人体很虚,最后一丝阳气停留在肾,如果这时败家子出现了,说了很多气话,老人家大怒,那最后一丝阳气也会往上走,就会出现那种回光返照,最后一丝真阳浮表,脸色变红,最后阳气走了,人就去世了。因此在病人很虚弱的时候,或者做完手术后,为了病人身体的正常恢复,不要说令病人情绪很激动地话。
平常人生气,是会伤到肝胆的,特别是生闷气的人,很容易造成肝气郁结,怒这种情绪,其实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阶段,你的肝气郁结,当你为了一件事情而生气的时候,首先身体会很激动,于是肝气就立刻郁结起来。第二阶段,就是发泄,当肝脏发现自己的经络郁结起来,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郁结冲开,所以他的气就会往上冲,同时人的情绪就会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发泄出来。而那些生闷气的人,他的怒只停留在第一个阶段,没有了第二个阶段,所以他郁起来的气就无法松开。如果偶然肝气郁结,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因为身体会自动调理,人在睡觉时,身体会自动清除一些能清除的负面情绪,那么这些郁起来的气可能就通过身体排气(屁)的形式出来,例如有些人本来感觉很郁闷,但睡了一觉或者自己按摩一些穴位以后,打了一个隔,放了一个屁以后,就感觉很舒服。虽然人体有自动清除的能力,但如果经常生闷气,清除的能力可能不够快速,那么肝气郁结就会越来越严重,最后出现胸肋苦满,默默不欲食,欲呕,口苦口干的情况出现,这是因为肝气不顺,胆气上逆,肝胆的问题常常带有肠胃方面的症状,因为肝胆是木,肠胃是土,木克土,所以一些人一生气就肚子胀拉肚子的人,是肝胆有问题,舒解一下肝气就不会这么容易肚子胀了。有很多人长期的胃病,或多或少也是肝胆有问题而导致一直反反复复,所以中医治疗胃的时候,往往在巩固土的时候,加一些疏肝的药下去,病人就好得很快。顺便说下,乳房肿块和乳腺癌就是这些气块造成的,因为西医没有理气药,所谓的“高科技”也检测不出来什么问题,无能为力,所以才会骗病人做手术,割了以后为何还会转移?还会长?因为你割的是肉,体内的气永远没有排出来,谈何治根?
人一旦过喜,气就会缓下来,淡淡的喜悦,对身体是有很大的好处的,《黄帝内经》言:“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当人有喜悦感的时候,全身的阳气运行会很通畅,原来有些郁结的地方,原来有些气行不顺的地方,都会一下子变得顺畅,以前堆积起来的郁闷一下子消除了。所以阳气运行起来不疾不徐,中医说的“缓”,不是缓慢的缓,而是缓和的缓,是那种不疾不徐的状态。阳气一旦通畅,就能更好的滋润皮肤,所以有一句话“笑一笑,十年少。”常常保持喜悦感的人,不但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看起来更加年轻。有些人说常常笑的人会有很多皱纹,其实不是这样的,皱纹的形成,是肌肉松弛了,阳气不足以到达面部,所以不能运输血气和水分上去,长久没有血气和水的滋润以及阳气的温熏,皮肤就会变得干枯,出现皱纹。举个例子,小孩子即使笑很多,他们也不会出现皱纹,因为他们阳气充足。但开心过头了,对心脏就有伤害了,有些人听到自己中了彩票,一时开心过头,就晕过去了,任何情绪太过了,都会伤害到自己身体的。太开心了。气机就不是缓和了,而是缓慢了,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有时我们大笑过后,或者很开心的时候,我们不会觉得更加有斗志去做一件事情,反而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了。这就是气机缓慢下来的时候,人出现的一种懈怠的状态。
恐惧会导致人的阳气往下行,有些人被吓得脸色苍白,因为脸上的血气往下走了,有些人会被吓得大小便失禁,因为阳气往下,如果人下方阳气虚,收不住尿道和肛门,阳气就会带着排泄物从肛门和尿道出来。这种情况老人偏多,因为老人阳气虚。肾的作用是收藏住人的精气,以便人身体发育,骨髓形成,和房事时使用,人一旦受到过度的恐惧,阳气往下行,导致大小便失禁,其实连肾中的精气也会随着大小便出去,所以肾脏的精气就少了。有些很虚弱的人,或者受到了极大的惊吓,他们大小便失禁的同时,把肾中所有精气都排出去了,所以就出现有人被吓死的例子。所以古代中医遇到这种情况,抢救会塞住病人的肛门不让最后的肾精泄光,从而导致病人死亡,这些都是有依据的;不要以为只是突然间的惊吓才会伤到肾脏,当一个人受到惊吓,也许他们没有被吓得大小便失禁那么厉害,但肾中有小部分精气也会在不自觉中排出,因为他们肾中小部分精气会渗进大小便那里,随着他们正常去厕所的时候排出。如果长期处于担惊受怕的环境之中,肾中精气就会逐渐地泄出,这就是中医常说的肾气不固的本意,所以长期担惊受怕的人脸色苍白,精神不振,一方面因为恐则气下,血气没有上脸部,另一方面则是长期恐惧,精气逐渐泄出,人精气不足,所以精神没有精气的支撑,也会萎靡不振。
悲伤,对人的身体伤害是很大的。有些悲伤可不是一两天的,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的,例如男女朋友分手,亲人逝世。前面提到,悲则气消,一个人在悲伤的情绪中,他的气会消失掉,长时间的悲伤,和那种哭得死去活来的悲痛,都很容易导致阳虚,身体的抵抗力就会变得很脆弱,有些平素就很虚弱的人,就有可能哭着哭着就晕过去。长期处在悲伤状态的病人,病情是不容易恢复的,因为阳气一直在被悲伤这种情绪消耗着,阳气不回,病就难好。悲伤还会伤害肺脏,因为人在悲伤的时候,肺气就会立刻收紧,肺气无法通调,一些浑浊的气体和一些平时的痰饮就无法排出去,长期那样,废气越积越多,肺气越收越紧,就会导致肺脏的病变。很多古代故事里面都记录了一些人因为妻子或者父母去世,悲伤过度,几个月后自己也在悲伤中去世。这就是因为阳气消耗太过,邪气排不出体外,在体内积累,从而生出了致命的疾病。
思则气结,人一旦思虑过度,气就会结在一起,因为人体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思考的事情上面,所以阳气会集中供应到大脑,因为阳气的长时间集中供应,所以很多阳气就停留在大脑,日积月累,阳气就结在那里。阳气结在大脑,一个很大的坏处是失眠,很多人有这种经历,一旦有一段时间想太多东西,脑力活动过于频繁,那么在夜晚睡觉的时候,大脑会不自觉想东西,浮想联翩,甚至追古溯今,什么都浮现大脑里,结果一个晚上都睡不着,即使睡着了,脑袋也不断地做梦,就是因为阳气结在大脑,心神无法下潜肾水导致的。人在思考东西的时候,脾胃的运化消化能力是降低的,因为阳气集中供应到了大脑,脾胃长时间在那种动力不足的工作环境中,就会消耗脾胃本身的元气,所以很多经常思考,爱思考或者被迫思考问题的人,脾胃都很差。大家可以想想一下高三那段刻苦学习思考的阶段,那时脾胃功能是否变差啦,有时甚至不想吃饭,或者即使能吃,也会感觉身体有种虚弱的感觉。因为脾胃是人后天气的根源,它通过消化食物,化生出帮助支撑人精神和日常活动的后天之气,所以人体有很大部分阳气,是靠脾胃化生出来的。而且脾胃还要把食物的精华分类,根据各个脏腑需要的营养不同而分类,然后供给它们。所以长期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会面黄肌瘦,容易疲乏,经常生病,这不仅因为阳气虚,而且因为五脏失养。因此,要做到劳逸结合,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要过长,中途歇一歇,完全放松下来,不要在一个问题上一直死磕,这样对身体是有害的。
惊则气乱,惊和恐常常联系在一起,有时也会单单的受到惊吓,突然的惊吓,人就会心神不定,无法安心下来想东西,这就会导致气机混乱,这时候摸他们的脉搏,也会跳得很乱的,整个人和思想都进入了一种乱糟糟的状态。经常的气机混乱很容易造成淤血的形成,也导致阳气无法正常待在皮肤保卫身体。在这里值得提出的是,小孩子特别容易受到惊吓,受到惊吓后会夜间啼哭,甚至有些张皇失措的样子,这就是惊扰了心神,心神无法安定,可以给少量茯神粉他们吃。
忧则气聚,忧虑,是心志无法与现实平衡时出现的情绪。忧是担心坏事要发生,虑是期待好事要发生,这都是心里面想着未来,但现实中未来还没有到来的一种矛盾。我们的心只能对当下,面前的事情进行处理,如果心想着未来或者远处的事情,心就会因为无法处理而进入一种手足无措的状态,所以就有忧虑的情绪发生。忧虑的时候,气就会聚起来,本来身体阳气散布开来保卫身体的,现在聚起来了,就会引起身体表面阳虚,容易生病,常年在这种忧虑中度过,还会肝气郁结,对肝和脾胃都不好。在这里讲述情志致病,是想告诉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大悲大喜,大恐大怒,这些都是对身体不好的。
不仅仅情绪的过度波动影响身体的健康状态,而且当身体出现问题时,情绪也会容易波动,例如,不仅经常生气的人会导致肝气郁结,而且肝气郁结或者肝有疾病的人也会不由自主地经常生气。我们常常因某事而生气,主要的是“某事”的发生引起我们的生气,但由于肝气郁结而生气的人并不是那样,他们所感觉的是,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但就是想生气,就是想骂人,心中会很烦躁,当他们找到一个借口的时候,就会毫不犹豫地发怒,并且大骂出口。所以有时被骂的人会莫名其妙,因为那个借口可能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这是因为肝在管理怒这种情绪,当一个人的肝经出现郁结,或者肝脏出现问题的时候,在肝经和肝脏运行的阳气就遇到阻挡,当遇到阻挡的时候,肝脏想加一把劲,冲开那种阻挡,于是就发动它所管理的那种怒的情绪,怒一发生,身体的血和气就会向上冲,就会冲开阻拦。之前说到,怒有两个阶段,一个是一件事导致肝气郁住了,另一个是发泄出来,现在因为身体原因,肝气郁住了,所以无需什么事情的刺激,人也很想发泄这种情绪出来,就有不知为什么,身体很烦躁,很想生气,看谁都不顺眼,只要逮住一个借口,立刻破口大骂的那些异常行为出现。而那些人骂完人以后会很舒服,就是这个道理。经常想生气的人,可能就是肝气郁结了,可以按摩肝经的期门穴、太冲穴、膻中穴,这样也能起到疏肝的作用,扎针也有很大的效果。经常悲伤的人,一般是肺气虚,因为肺管的是皮肤,在最外面,也是根据天地阴阳而调节人的阴阳以相适应的脏,且肺主悲,一旦肺气虚,不够力气调节自身阴阳,就会引动悲的这种情绪,特别在秋天,因为秋天给人的感觉很肃杀悲凉,而天的阴阳也是那种偏向于阴的情况,肺气虚的人就会被天地阴阳所侵袭,无缘无故地产生悲伤的情绪。肺气虚的人可以按揉一下太渊穴,中府穴,平常可以和朋友出去走走,不要闷在家里。心主喜,心气足的人,会经常很开心,兴致很高,带给人很多正能量,做事情很有动力,甚至能影响周围人的情绪,特别是那些肺气虚的人,和心气足的人在一起聊天吃饭旅游,会缓解悲伤的情绪。肾主恐,一旦人的肾气虚了,人就会很容易感到恐惧,筹措不前,思前顾后,优柔寡断,甚至有些人没发生什么事情,但就是感觉恐惧,很害怕,这种莫名的恐惧。杞人忧天,正是一个肾气虚的人。在中医认为,情绪也分阴阳,喜和怒属于那种激动型的,趋向于动的,就是属阳,悲和恐,这些消极,颓唐的,偏向于静的,就是属阴。当一个人阳气充足时,就会很阳光,很开朗,很开心,当一个人体内有热时,身体就会形成过度亢奋,发狂奔走,甚至弃衣而走,循衣摸床,特别在下午,还会发狂登高,有一类西医的精神病里面的狂躁症就是这种变现,这种人一定伴有强烈的便秘,因为体内太热了,把大便的水分都蒸干了,排不出来。相反当一个人阴气比较旺盛,心情就会比较阴沉,很颓废,什么事情都不想干。如果病人阳虚恰巧有阴邪侵袭,就会使人无欲无故地悲伤恐惧,各种悲观消极情绪都会出现,有点像西医里面抑郁症的病人。抑郁症的人给人以非常阴沉颓唐的感觉,其实最初就是因为阳气虚损,后来阴邪来袭,影响情志,这种人一定是阴盛阳衰的,所以很多抑郁症的人会阳痿,因为身体没有足够的阳气支撑他的性生活。针灸对于治疗精神类的疾病有很大的好处,因为它可以引导阳气打通被阴邪阻隔的经脉,调动阳气安抚心神,很多病人甚至在扎针后感觉一身舒爽,对生活充满希望。但对于这些精神类的疾病,针灸治疗的时候注意遵守疗程,按时针灸,因为只有把所有阴邪排除体外,才算完全好,如果剩下一部分阴邪,即使心情已经变好了,但那部分阴邪可能在人虚弱的时候再次发作,重新聚集。抑郁症初期病人,建议从一开始就不要把抗抑郁的药物当成首选,因为抗抑郁的药其实是强制性的,不管身体抑郁的原因,直接蒙蔽心神,让它开心起来,对心脏伤害极大。有很多人甚至吃了药以后很开心地自杀。而且抗抑郁的药是长期吃的,无尽头的,因为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疾病,只是一种对疾病的掩饰而已。那些药物本身对心脑血管有害,肝肾毒性都很大,它们也是阴的药,吃了以后病人抑郁只会越来越严重,长期吃药不觉得,但如果一旦停药,就可以看出效果了,本来病人只是轻度抑郁,吃了以后突然停了,就会有中度抑郁的症状表现,西医把它称之为戒断症状,这只是病情加重的一个掩饰名词而已,其实用中药治其实并不难,而且可以治愈,就怕病人不听医嘱,让他不要想,偏偏要想,不要再悲伤,偏偏要悲伤,让他不要害怕,偏偏要害怕,所以病情容易反复,跟当时的心态有关……所以这种病中医治标症易治,要治根的话非中医和中药本身的能力能左右的,这种病是唯一一种不能光靠药物和其他手法能治根的,很多病人完全不懂这个道理,认为是医生能力的问题!
刚才的情志病医案属于怒气阳亢范畴(想的太多,易怒),还有气阴范畴也就是西医称谓的抑郁症。我们再谈谈抑郁症,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灰心散气、兴趣缺缺、自责自罪、自暴自弃、思维迟缓、食睡两差、不喜阳光、消极避世——甚至常有自杀念头,以及思虑过多——担心自己患各种疾病甚至感到全身不适等。如果按照古传中医的观点来看,所有这些,都可以归入“情志病”,属于古人所说的“郁症”范畴。抑郁症和刚才的肝阳上亢都属于情志病,而且正好是一对相反情志病,抑郁是有气没有发泄出来,阴多阴气郁结堆积在身体里而刚才的肝阳上亢是每天都有发泄出来,发不完的气,抑郁症,这种气所带的情感往往对应的很是很消极,负面的,属于阴,从热量的角度讲就是冷的,从来没有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过,越想越消极,最后竟有念头自杀,听说过很多抑郁症病人自杀就是这个原因,抑郁症病人最典型的特征是,阴多阳少,喜静不喜动(一坐一下午),思维迟缓,心境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差、睡眠差,无性欲,有阳虚的症状,所以阳虚的人也比较容易得这个病,这个病刚才也有分析一点,得这个病有个前提,阴多阳少,阳虚的基础上,再加上情志上的,悲和恐,这些消极,颓唐的,偏向于静的,就是属阴。阴气郁结,堆积,寒上加寒,想的事情特别的多,思则气结,气根本就没有排出体外,长时间之后,身体肯定会出大问题,这就是轻微抑郁症的病机,如果是抑郁症非常严重的话(正好身体太虚弱或者动过手术,容易被鬼压床,影响到魂魄,或者被“中阴身”,某些人不信,可以把身体挥霍搞夸试试),这时候再找中医不管用了,要先找会祝由术的人(神婆或者道士),等他们把病人的“神”搞的正常之后,中医才能治,不解释,你懂的!(我后来研究出来,身体的健康程度,不仅魂魄神明都会有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运气,时运,全部都有关系,)因为中医本来就脱胎于道教,中医也叫做道医,中医是道教的一个分支,道教是务实的不是唯物主义者宣传的搞迷信的,个人更信仰道教!轻度抑郁症治疗的话分身体上的和情志上的,身体的好治,打通温阳通经络,排气,排毒,无论针灸还是艾灸,再配合吃梳理气的中药如逍遥丸等,最后再补阳,其实组个方加减治疗更好,治疗时间会比较长,主意是情志的开导,病人最终需自行调节心态,否则还会复发!这样的病症,只能7分治,3分养,还需要开心方,辅助治疗!如果中医能治好身体上的症状,其实已经尽力了,医术已经很了得了,这就是情志病难治的原因!
原创不易,文章不错来个赞赏吧!
赞赏
人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