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大便失禁治疗
大便失禁求医
突然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医治
大便失禁原因
神经大便失禁

伤寒论第条

北京皮肤科治疗好医院 https://m-mip.39.net/fk/mip_9278663.html

第条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一、学思

1、阳明病,大便硬,谵语,小承气汤主之。

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2、病人多汗,以至于肠胃里干燥,大便会硬,久则谵语,不要用大承气汤治疗大便硬及谵语,而要用小承气汤治疗,小承气汤是和胃气,胃气和则谵语止,谵语止则大便硬解矣。

3、此大便硬与大承气汤的躁屎要轻的多。大承气汤的躁屎,津液外出也多以至于肠胃里干燥、还有肠胃里大热两个条件造成的躁屎,胃中有躁屎,不能按病人的肚子,一按就痛的非常厉害。注意躁屎、大便硬的不同。

4、本条没提发热,说明热不高。

5、本条主要讲的是用小承气汤治疗“谵语”。

6、小承气汤是和胃气的。

7、胃中有躁屎五、六枚,会有谵语。

大便硬,也会有谵语。切切。

二、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你看这个辨证多细呀!

这个不是由先有热来的,这个人素日就多汗,那么他得了阳明病,他这个汗还是多。你看这个也没说发潮热,就是由于多汗而津液外出,这个身体的津液往外出,那么胃中它自然就燥了,大便也硬,硬了就谵语。

所以说只是一个谵语就给吃大承气汤这是不对的(学思:大承气汤是有躁屎),你得再细辨,这个辨证你准得细呀。

它这个是由于多汗造成大便硬而谵语,那么这个就说阳绝液竭,就是津液根本就是虚呀。不过这个没有用大承气汤的必要,用小承气汤主之。这个地方都细腻极了。

所以我们说这个方证,方剂的适应证,既要掌握它的这个证也要掌握这个情。

这个怎么来的?它这就是由于多汗,它没有那极大的热,当然我们在这个地方要有临床地话呢,我们手也得勤勤,你要按按它这个肚子,真正的大承气汤证啊,那上不得手啊,一按病人就痛的不得了,他怕按这个(学思:大承气汤是胃中有躁屎五、六枚)。

咱学院一个老朋友陈慎吾,现在死了,之前他的母亲得痢疾,是得痢疾呀,她有这么一个情形,两个月了,这个痢疾不好。陈慎吾没办法找我给看去,我一看那老太太呀,说胡话,那舌苔那个黄呀、干呀!我一看就是大承气汤证,不过我可不敢用啊,因为这老太太七十多岁了。我对陈慎吾说你按按肚子,我说老太太也是女的,我也不好给她按肚子去,我让她儿子按。陈慎吾一上手,这老太太嗷嗷叫唤。我说没问题,吃大承气汤吧(学思:这就是所谓的热结旁流)。

她吃这个药啊,她一宿竟拉下这个干粑粑来了,拉到这么一个盆里“当!当!当!”三响,完了就好了。她是痢疾,她一天下重的很。

所以治病就是得要心细,也得大胆,要是胆子不大,给的药轻了,病也不能够好的。(学思:拉痢疾是表象,根本是肠胃里有躁屎三枚(不是五六枚))

当然这个是由于先头出汗多,要不里头绝不那么实地厉害,虽然谵语,可这个大便也不过是初硬后溏的,这个时候可以按按腹,尤其心下这个部位。

如果实的厉害,人吃的东西也停宿,胃它也不消化,它津液亏嘛。

心下面这个胃中有燥屎,其实胃中不能有燥屎,是它那个食物在里头燥结了,那你要按这个心下,它非常疼。

那么(本条)这个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这个大便硬而谵语就是由于汗出多了。那么这个当然就不能够大攻破,因为它没有潮热的那种情况,实际里头也不是那么结实的厉害。

这个辨证都够细的。所以这地方要留心。

你像前头说的这个“发汗多,若重发汗”,如果没有其它情形只是大便硬而谵语,也遵这个例子,也不能使大承气汤,那么如果它到后头,脉已经短了,那非死不可了,那你吃这个药也不行。

所以只是由于汗多,亡失津液而造成的大便硬,大承气汤要慎用、要慎重。

三、李冠杰讲康平本伤寒论

这个条文在《康平本》为降一字格排版的条文。

条文当中的“更莫后服”,在《宋本》是“更莫复服”。

下边解读一下:

这个条文和后边的第条,都是降一字格排版的,作者根据自己实际临床当中,应用小承气汤的经验,对顶格条文的内容所做的补充。

这个条文论述的,是患者有典型的阳明病的症状反应,但是却是以多汗为主要特征。因为汗多,所以造成消化道内津液虚损,致大便硬。并且因此而引发“谵语”,这类的情况,应该用小承气汤来治疗。

虽然从这个条文所列举的“大便硬”、“谵语”等症状来看,非常像里实热俱盛的,既有里实证也有里热证,都非常盛的,有点像大承气汤证。正是因为这个,而特别强调了这是因为汗出太多发生的。

主要的原因就是津液虚,津液虚得太厉害了。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反映出来的,就跟大承气汤证比较相似。在这一点上,有的学者就认为这个地方不应该是小承气汤证,而应该是大承气汤证。实际上,大家再想得稍微宽一点,去看看麻子仁丸证,互相比较一下,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个条文的意思了。

麻子仁丸证的病理就是:津液虚、发生里实证,或兼有里热证,但是热证不是主要的,主要就是津液虚而造成的大便硬的这么一种状态。但是,麻子仁丸证有个什么问题在里边?明显的有人体虚的问题。那个方子就是以小承气汤为基础,加了一些增加津液、润肠通便,同时又有补虚作用的药物。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个条文。这个条文之所以强调“汗出太多”,就是因为汗出多,造成大便硬,甚至出现谵语的情况,这是小承气汤证。不要以为这是个大承气汤证。也给你说个方法,要是觉得不好确定,你也可以先让他服一点小承气汤试一试,要是出现矢气的话,用大承气汤也没关系。

如果换一种说法,这个条文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小承气汤证如果是处于津液虚损严重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谵语之类的症状反应。说得再宽一点,里实证也可以出现谵语、多汗的症状。

大家看,你若举一反三,就会发现经方里边很多东西都是活的。这些东西一般都是来自临床的,不是杜撰的。你要这么看,你就会发现小承气汤和大承气汤之间有时候非常相似。为什么前边给你说了少服承气汤试一下?还有人说像张仲景这么高的医生不应该有以药试病的这种情况。临床多了你就会知道,因为人患了疾病以后太复杂了,常常有一些病你很难确定。不仅是我们,可能是我们临床水平不高,大家去看看胡老的医案,胡老的医案也有误治的。为什么呀?就是不好辨嘛。都有误治的过程,这都是在所难免的。所以,不能机械地解读经方理论。(学思:方证辨证、方证对应不容易)

条文最后的“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后服”,就是中病即止的意思。

四、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亡津液、胃燥,大便硬而谵语,虽无大热、内结(学思:妙哉,虽无大热),亦须与小承气汤和其胃气。

得一服、谵语止,则胃燥以润,更莫复与承气汤,以本无实热故也。

五、清·吴谦《医宗金鉴》

此详上条以明其治也。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干燥,大便必硬,久则谵语(学思:妙哉,久则),宜以小承气汤主之。

若一服利,谵语止,慎不可更服也。

张璐曰:多汗语,下证急矣。以其人汗出既多,津液外耗,故不宜大下。但当略与小承气汤,和其胃气,谵语自止,若过服反伤津液也。

沈明宗曰:此汗多胃燥,非同实治也。

六、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阳明主津液所生病,故阳明病多汗。多汗是胃燥之因,便硬是谵语之根。

一服谵语止,大便虽未利,而胃濡可知矣。

七、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阳明为病,法当多汗,为其热盛也。

水气外泄,则胃液内燥,不能由小肠渗入大肠,而大便因硬。燥气上蒸,则脑中清窍蒙翳,发为谵语。此证不因吐而起,内脏精气未伤,故攻下较易,更不需大承气汤,即改用小承气。

一服而谵语止,即不妨弃其余药,盖以视前证为尤轻故也。

张隐庵概以诫慎目之,愚哉!

八、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到第条论包括大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的可下证。

辨证是一分为二的,一方面论可下,另一个方面也论不可下。本条立论的精神是在可下,用大承气汤,用小承气汤,为了更好的应用下法,这里也说到一些地方不可下。

本条论小承气汤的治疗范围。

小承气汤治疗阳明病的大便干结是个什么程度?小承气汤具备了大承气汤泻下的微意,力量小于大承气汤。二者都是针对阳明病胃家实而言的,但程度不同,大承气汤是以阳明病胃家实的燥屎为主,不是大便硬,比大便硬的程度要更深一步,坚硬的屎块就是燥屎;而小承气汤下阳明病之实,只是大便硬。

那么怎么知道是大便硬,还是燥屎?这有一个辨证,阳明病,其人多汗,阳明病法多汗,病入阳明病,其汗濈然出,所以阳明病其人就多汗,多汗就以津液外出,津液就从里边出来了,津液出于外而胃中燥,胃肠燥了大便就硬,硬了就拉不下来。大便硬、解不下来,则谵语。(学思:有的人不出汗,大便也硬,比如小便频数。)

大便硬是阳明实证,为什么成硬?因为津液外出,胃中干燥,津液就是人身上的正气,津液丢失太多,胃中干燥,所以大便才成硬。

从这个方面来看,这也不是单纯的实证,阳明的津液还有点儿虚。所以古人就认为汗多胃燥,便硬、谵语。证在虚实之间,虚指津液伤,实指大便已经成硬,故小承气汤主之,不要给大承气汤。

为了容易理解,从大便硬来说,这个情况是大便硬,可还没有潮热,大承气汤症状还不具备,只是大便下不来、汗出的多、说胡话,所以大便成硬而未成燥,可以用小承气汤而不要用大承气汤。若一服谵语止,吃了一服小承气汤,谵语止了,大便也就下来了,更莫复服。

这一条有两个解释要掌握,一个解释就是大便成硬就要用小承气汤,怎么知道大便成硬了?汗出多,胃中燥,大便成硬,是这么知道的。

另一种解释,病在虚实之间,大便硬叫实,汗出多叫津液虚,病在虚实之间,只能用小承气汤,不能用大承气汤。重点要抓住大便硬,小承气汤是治大便硬的,这是可下证之一。(学思:刘度舟师重点讲大便硬、躁屎)

九、子恒注

患阳明病,病人汗出多,是津液外泄,胃中因津液不足而燥,大便必然硬结,阳明燥实内结,心神被扰,故见谵语。

大便虽然硬结,潮热未现,可先用小承气汤。

如果服用小承气汤后,谵语随之终止,就不用再服。

用小承气而不用大承气的原因之一是热象不重,未见潮热,只见汗出、大便硬。

请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ianshijin.com/dbsjzl/118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