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一、六经辨证的内容
1、表里的概念
六经包括: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按胡希恕理论,太阳、少阴均属表;少阳、厥阴为半表半里;阳明、太阴为里。
表的病位主要是皮表包括皮肤、肌肉、关节、筋骨,还有人体胸膈以上即上焦也应算表的范围;里的病位主要是指胃肠(包括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半表半里就是除去表和里的这个胸腹二腔间(包括心、肝、脾、胰、胃等)。
2、上面讲得是病位所在,还有就是病性的概念,主要是虚实、寒热的概念,概述如下:
(1)寒证
怕冷,身体及四肢都冷,口不渴不爱喝水或者喝水也喜欢热水,面色白,咳嗽一般白痰或泡沫痰,腹部痛喜温暖喜用手按揉,大便一般稀溏,小便清长颜色白。舌质淡,舌苔白,脉需要重按才能摸到,一般无力或跳得较慢。
(2)热证。
发烧,一般是高烧,不怕冷,人很烦躁、脾气坏,口很渴喜欢喝冷水甚至冰水,面红眼睛红肿,咳嗽黄痰粘稠,有时肚子痛喜欢喝凉的冰的。大便干结难拉,小便短小红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跳动快。
(3)虚证
主证: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溏泻,小便频数失禁,舌少苔或无苔,脉虚无力等。
临床上由于气、血、阴、阳不足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由于脏腑的不足造成的各脏腑的虚证(如肺气虚、心血虚、肝阴虚、脾气虚、肾阳虚等)。
(4)实证
实证的形成,或是由病人体质素壮,因外邪侵袭而暴病,或是因脏腑气血机能障碍引起体内的某些病理产物,如气滞血瘀、痰饮水湿凝聚、虫积、食滞等。
临床表现由于病邪的性质及其侵犯的脏腑不同而呈现不同证候,其特点是邪气盛,正气衰,正邪相争处于激烈阶段。常见症状为高热,面红,烦躁,谵妄,声高气粗,腹胀满疼痛而拒按,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或有瘀血肿块,水肿,痰饮、水湿、食滞并见,虫积,舌苔厚腻,脉实有力等。
3、六经的实质
(1)太阳病,为表阳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表虚证,症状为发烧、汗出、怕风怕冷、口不干渴、头痛、肩膀酸痛或全身背四肢酸痛,脉较浮缓或弱,这种一般用桂枝汤来加减治疗;一类为表实证,症状为发烧、无汗、头肩背腰四肢到处疼痛,口一般不渴,伴有咳嗽或气喘,脉浮而紧,这类症状一般用麻黄汤来加减治疗。
(2)阳明病,为里阳证,表现主要有三类,一类为热郁胸中,心烦,失眠,口渴,需要清宣郁热,比如用栀子豉汤;一类为实热在中焦,症状为大渴喝水多,脉洪大,用白虎汤来治疗;一类为阳明腑实证,发热,腹胀满疼痛,不大便,舌红苔燥,脉沉有力。一般用承气类来治。
(3)少阳病,多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苔白或薄黄,脉弦,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4)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脉缓弱等证,就叫太阴病,一般用理中汤,附子理中,四逆汤等治疗。
(4)少阴病,从阴化寒,呈现出全身性的虚寒征象。表现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治宜急温少阳,方用四逆汤。若脉微欲绝,反不恶寒,甚至面赤,为阴盛格阳,治宜回阳救逆,方用通脉四逆汤。少阴热化证为少阴阴虚阳亢,从阳化热的证候。多见心烦不得卧,口燥咽干,舌尖红赤,脉象细数。治宜滋阴清热,方用黄连阿胶汤。甚而阴液欲竭者,急下存阴。
(6)厥阴病,属于六经病阴阳胜复、寒热错杂的证情。治宜清上温下,乌梅丸为治疗厥阴病的代表方剂。
4、合病
六经排列组合,一般可见以下合病:
太阳阳明,太阳少阳,少阳阳明,太阴太阳,太阳太阴,太阳太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少阳阳明,少阳少阴等。
二、六经辨证常用中成药1.太阳病的发热,症见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可以考虑风寒感冒颗粒。
太阴太阳、太阳太阴: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肠胃型感冒见上述症候者可用藿香正气水(小儿用无酒精的藿香正气液或其他剂型)。
太阳阳明太阳为主(受寒为主,阳明轻微即稍微化热):症见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感冒清热颗粒。
太阳太阴可兼有少阳(受寒为主的咳嗽):症见感冒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可用通宣理肺颗粒。
太阳阳明无积食证据:症见小儿肺炎喘咳,咽喉炎症可用小儿麻甘颗粒
2.阳明里实积食:症见腹胀、腹痛、啼哭不安、厌食纳差、腹泻或便秘,可用四磨汤口服液。
太阴阳明积食:病见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可用保和丸。
太阴(比如太阴腹泻—虚寒的拉肚子):症见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可用参苓白术颗粒。
太阴:症见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可用二陈丸。
3.少阳: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于可用小柴胡颗粒。
少阳太阳(太阳少阳):症见发烧咳嗽流鼻涕、食欲差、呕吐的可用小柴胡颗粒加生姜豆豉水等,或用柴桂退热颗粒。
阳明少阳(积食加少阳):症见有小柴胡证又有食积内热的可以用小柴胡颗粒加上保和丸。
中成药一般一岁以内用大人用量三分之一、1-3岁用大人用量二分之一、4岁以后直接用大人用量,用量可以根据病情调整;大人用的话一般加倍使用。
4、其他
太阳太阴或少阴太阴偏严重情况,症见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可用小青龙颗粒;
太阳太阴大人寒湿感冒症见外感风寒挟湿导致的恶寒发热无汗,头痛且重,肢体酸痛可用九味羌活丸。
太阴症见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及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理中丸。
太阴痰湿咳嗽:症见感冒、咽喉炎引起的痰多咳嗽,气喘可用橘红痰咳颗粒。
小儿医babydoctor
长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