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环境也不断地开始恶化,空气污染、地下水污染、食品添加剂污染......这些严重的问题都在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养生保健成为人们日常谈论最频繁的一个话题。在中医界,有一款中药,越来越受到养生爱好者的青睐。那就是山茱萸。
山茱萸果实
提到山茱萸,我们不得不提一下有关它的一个美丽的传说。山茱萸开花了
宋代仁宗因肾虚着凉,患五更泻,每日即将天明,就肚腹疼痛,大便溏泻。太医院的御医组方医治,但终不见效,急得御医团团转,而皇帝病无好转,大为不悦,要拿众御医是问。
这天中午,张太医因身心疲惫,趴在桌上睡着了。这时,忽见一老者脚踩祥云飘然而至,对太医说:“治皇上的病有妙方,北山坡有一片灌木丛,上结红色小果,你采摘后煎汤给陛下服用,并戒饮酒行房,泻泄即止。”
说罢,老者隐身不见。这时太医已醒,揉了揉眼,原来是一场梦。他按梦境来到北山坡,只见一片小乔木,太医认出这是山茱萸,于是吩咐手下人采集一些带回宫中,取其烘干研末,以米饭为丸,临睡之时,一刻服尽,并嘱皇上禁饮酒房事。仁宗服用三天泄泻即止。此传说虽有传奇色彩,但山茱萸功效却不止于此。《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把山茱萸列为中品,称“山茱萸味酸平,主心下邪气,逐寒湿脾,去浊,久服轻身”;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历代医家应用山茱萸的经验,把山茱萸列为补血固精、补益肝肾、调气、补虚、明目、强身之药。
民国时期的中医学家张锡纯对山茱萸更是推崇备至:“萸肉救脱之功,较参、术、芪更佳。盖萸肉之性,不独补肝也。凡人身阴阳气不固将散者,皆能敛之。”故“山萸肉为救脱第一要药”。并为山茱萸专门修书《山萸肉解》。他是近代临床治病大剂量使用山萸肉的中医学家之一。医学家张锡纯
当代人们对山茱萸功效的开发性研究也是不断深入中。已经开发出的有食品饮料和保健用品。如我国出口到日本的中国养生酒,就是以山茱萸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能促进血液循环,调整全身机能。对阳萎不起、未老先衰、腰痛酸困、脾肾虚亏、男女不育之症有良效。常饮可提神补血,乌发驻颜,益寿延年。那么山茱萸究竟有什么功效,对什么病症有效,怎么食用,我们简单探讨如下:
山茱萸又叫石枣,是六味地黄丸的主要原药材之一,它含有维生素A、山茱萸甙、皂甙、鞣质,熊果酸,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有利尿和降压作用,对化疗引起的细胞数目降低,有提高作用,若与枸杞子熟地等滋补肾阴药物一起同食物相配,可做成滋补肾阳药膳,对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性功能减退有较好疗效。
山萸肉俗名“药枣皮”,系山茱萸成熟后果实去核后的皮和果肉晒(烘)干而成。
山茱萸质量的品鉴:
山茱萸在晾晒中
优质山茱萸
山茱萸以皮大肉厚、色泽鲜艳、油亮有光泽、纯净无杂为好。现在市场上多以通货为主,伴随有果梗、果核。树叶以及黄皮、黑皮等杂质。简单来说黄皮为不完全成熟的果子煮熟加工而成。黑色的果皮大体上为炕干过程中的杂质。另外特别注意的是果核。依据《中华民族民间医药》年12期研究论断:山茱萸果肉与果核成分差异较大,二者不宜同用。《雷公炮灸论》也很清晰地强调“山茱萸须去内核”。《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解释山茱萸说“其核与肉性相反,用时务须将核去净”。至于其他诸如果梗、黑皮、黄皮、树叶等杂质的危害,想必不用多说。
精捡山茱萸
山茱萸核
山茱萸核填充的枕芯
山茱萸简要功效1、滋补肝肾
它酸微温质润,性温而不燥,补而不峻,补益肝肾,既能益精,又可助阳,为平补阴阳之要药。治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腰酸耳鸣者,常与熟地,山药等配伍,如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治命门火衰,腰膝冷痛,小便不利者,常与肉桂、附子等同用,如肾气丸(《金匮要略》);治肾阳虚阳痿者,多与鹿茸、补骨脂、巴戟天、淫羊藿等配伍,以补肾助阳。2、固崩止血
入于下焦,能补肝肾、固冲任以止血。治妇女肝肾亏损,冲任不固之崩漏及月经过多者,常与熟地黄、白芍药、当归等同用,如加味四物汤(《傅青主女科》);若脾气虚弱,冲任不固而漏下不止者,常与龙骨、黄芪、白术、五味子等同用,如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3、收敛固涩
山茱萸既能补肾益精,又能固精缩尿。于补益之中又具封藏之功,为固精止遗之要药。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者,常与熟地、山药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要略》);治肾虚膀胱失约之遗尿、尿频者。常与覆盆子、金樱子、沙苑子、桑螵蛸等药同用。4、补虚固脱
它酸涩性温,能收敛止汗,固涩滑脱,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治大汗欲脱或久病虚脱者,常与人参、附子、龙骨等同用,如来复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此外,本品亦治消渴证,多与生地、天花粉等同用。通常食用方法1、泡茶。取干净的茱萸肉在沸水中焖泡10~15分钟,即可饮用。如果口感不适应可以添加食用白糖或者蜂蜜中和它的酸涩感。主要功效:滋阴补肾。
山茱萸茶
2、泡酒。山茱萸泡酒最重要是讲究配伍,依据什么病症配什么药材。关于它和酒的配比大体上是10:1.,白酒应该用纯粮食酒,度数以50~60度为宜。容器以陶瓷或者玻璃器皿为好,不宜用塑料材质。主要功效:补充精力、滋补肾虚、活血化瘀,提高免疫力。对女性还有美容养颜的作用。
玻璃容器内为山茱萸酒
山茱萸酒
3、煲粥。粳米克,山茱萸25克,白砂糖60克。把山茱萸冷水浸泡,冲洗干净。粳米淘洗干净,冷水浸泡30分钟,捞出沥干备用。取锅加入冷水和山茱萸肉、粳米,先用旺火煮,后改用小火熬成粥,加入白糖即可食用。功效:适合冬季调理,壮腰健肾。
食用白糖
粳米
山茱萸粥
注意事项: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素有湿热、小便不利者慎用。忌与防风、桔梗、防已配伍。以下为民间一些灵验配方:1、功能性子宫出血或月经过多山茱萸30克,白术30克,生黄芪15克,煅龙骨25克,生白芍15克,茜草10克。水煎服,每日豆剂。有益气摄血,固冲止血之功。2、益元阳,补元气,固元精,壮元神山茱萸(酒浸)取肉一斤,破故纸(酒浸一日,焙干)半斤,当归四两,麝香一钱。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一丸,临卧酒盐汤下。(《扶寿精方》草还丹)3、治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山茱萸、补骨脂、菟丝子、金樱子各12克,当归9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补肾壮腰,固精止遗之功。4、山茱萸治肾虚眩晕:山莱英20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老年人颇有效验。5、山茱萸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刮白: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服,温水化下三丸。(《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6、自汗、盗汗山茱萸、防风、黄耆各9克,水煎服。7、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腰酸与熟地、枸杞子、菟丝子、杜仲等配伍。8、山茱萸治寒温外感诸症,大病差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萸肉二两(去净核),生龙骨一两(捣细),生牡蛎一两(捣细),生杭芍六钱,野台参四钱,甘草三钱(蜜炙)。水煎服。(《医学衷中参西录》来复汤)9、山茱萸能固经止血,可用治妇女体虚、月经过多等症,可与熟地、当归、白芍等配伍应用。10、山茱萸治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弱。熟地黄24g,山萸肉12g,干山药12g,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各9g。上为末,炼蜜为丸。方中山茱萸滋补肝肾,秘涩精气。为臣药。(《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11、山茱萸治老人尿频失禁:山茱萸9克,五味子6克,益智仁6克,水煎服。
六味地黄丸
12、山茱萸治大汗不止,四肢发冷,脉搏微弱,体虚欲脱:山茱萸50--克,水煎服,有较好的补虚敛汗固脱之功。如配合人参、附子同用,则效果更好。13、山茱萸用于遗精,遗尿,小便频数,及虚汗不止。对肾阳不足引起的遗精、尿频均可应用,常配合熟地、菟丝子、沙苑蒺藜、补骨脂等同用。14、山茱萸治五种腰痛,下焦风冷,腰脚无力:牛膝一两(去苗),山茱萸一两,桂心三分,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15、山茱萸治老人小水不节,或自遗不禁:山茱萸肉二两,益智子一两,人参、白才各八钱,分作十剂,水煎服。(《方龙潭家秘》)16、山茱萸治肩凝症(肩周炎):山茱萸3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病情好转后,剂量减为10--15克,煎汤或代茶泡服。有较好的疗效,一般服药4--5剂就开始见效。17、山茱萸暖腰膝,助水脏,除一切风,逐一切气,破症结,治酒皶。《日华子本草》18、山茱萸治遗尿:山茱萸、覆盆子、茯苓各9克,附子3克,熟地12克,水煎服。19、山茱萸治真阴不足证。腰酸腿软,头晕眼花,耳聋失眠,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大怀熟地g,山药、枸杞、山茱萸肉、川牛膝、菟丝子、鹿胶、龟胶各g。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亦可水煎服。方中山茱萸养肝滋肾,涩精敛汗。为佐药。(《景岳全书》左归丸)20、山茱萸治糖尿病:山茱萸15克,乌梅10克,五味子15克,苍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生津止渴之功。21、山茱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干地黄八两,山茱萸、薯蓣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金匮要略》崔氏八味丸)22、山茱萸能补骨髓者,取其核温涩能秘精气,精气不泄,乃所以补骨髓。《渑水燕谈录》23、山茱萸本涩剂也,何以能通发邪?盖诸病皆系下部虚寒,用之补养肝肾,以益其源,则五脏安利,闭者通而利者止,非若他药轻飘疏通之谓也。《医学入门》24、山茱萸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本经》25、山茱萸治脾气虚弱,冲脉不固之血崩。血崩或月经过多,色淡质稀,面色恍白,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四肢乏力,舌淡,脉细弱:白术30g,生黄芪18g,龙骨24g,牡蛎24g,萸肉24g,生杭芍12g,海螵蛸12g,茜草9g,棕边炭16g,五倍子1.5g。水煎服。方中山茱萸和白芍为伍补益肝肾,调补冲任,敛阴摄血,为臣药。(《医学衷中参西录》固冲汤)26、山茱萸治体虚多汗:山茱萸、党参各15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体虚多汗,容易患感冒者有效。27、手脚冰凉山茱萸6克,熟地6,山药6,丹皮6,茯苓6,泽泻6,制附子12,党参30,熬水内服,每天一副服两次,连续5-7副可痊愈。此方例就是人们常说的圣愈汤。主要是阳气不足引起,有的人夏天还手脚冰凉。28、畏寒怕冷:羊肉馄饨:五味子、山茱萸、干姜(炮裂)、川椒(去目及闭合者微炒去汗)、桂心各30克,一起捣细罗为散。每日取羊肾1对,去脂膜细切,入上药散6克,木臼内杵如泥,作馅用,和面捻作馄饨,加水煮熟后食用,每日1次。以上配方仅供参考,具体治病,请以医师嘱托为准。
购买精品野生山茱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