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信息 http://www.wangbawang.com/现代人的通病就是湿气重,经常感到困倦,头脑不明朗,并且是大油田、大肚子。中医会告诉你这是是湿邪困脾,湿气入体啦,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一本两千多年前的书中早已有所记载,《黄帝内经》收录了老祖宗的智慧,到了今天也值得我们学习。它是我国最早的医学书籍,也是中医四大经典之首,书中记载了大量的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贯穿全书的六气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湿就是湿热、邪湿。今天看来,湿就是空气中的雾,长夏雾气重,雨天多,湿气也更为猖獗。仅仅有水还不能形成湿气,需要热气,好比蒸饭,里面的水蒸气就是我们所说的“湿”。所以南方的朋友需要多多注意,北方靠近水系的伙伴也要提防湿气入体。那么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呢?给大家介绍五个小方法,第一是凭感觉。如果一段时间以来你一直精神状态差,没力气,并且腹胸胀气,脑袋也昏昏沉沉,不明朗,很有可能就是湿气入体。《黄帝内经》中说的“首如裹”,“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胕肿,胸腹满”,就是湿气入体的症状。第二就是看舌头,如果舌苔又白又腻,是湿邪;舌头旁边有牙印,形似齿痕,并且舌苔发黄,则是湿热。每天清晨看一下自己的舌头,借此来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防患于未然。第三就是问二便,大便溏泄,有水谷不被消化,并且如厕时肚子疼,味道比较大,就是湿热;正常的小便是清亮的,颜色混浊偏黄就要引起注意了,可能是湿邪入体。第四就是看形体和面容,如果形体偏胖,肚子又松软又大,脸上泛油光,经常起痘痘粉刺小痤疮,也是湿气入体的症状。第五是闻口气,如果湿气入体,会导致脾运化功能失常,食物不被消化,口气就会偏重。知道了湿气的源头,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治好体内湿气,获得健康的身体。那么体内湿气究竟从何而来?湿邪会侵犯人体,久坐湿地也会导致湿邪入体。《皇帝内经》说“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足以说明久坐湿地的危害,特别是刚刚下过雨不久,地上湿气较重,万万不能坐。如果你经常吃肥甘厚味,比如喝酒,非常油腻和甜腻的精细食物等等,也会导致体内湿气过重。“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化热成湿,就会导致口甘病,也就是口气比较重,严重的还会在口腔内感觉到甜。“治之以兰,除陈气也”,脾胃湿热,可用佩兰治疗。脾可过滤病菌,促进食物消化,但五脏六腑生息相关,其他部位的病变也会影响脾的功能,从而影响体内食物消化,生湿。再告诉大家一个小妙招,如果家里比较干燥要用到加湿器,一定要使用纯净水,然后定期做好清理。不然容易使小孩受感染,咳嗽气喘。喜欢的话请分享,让更多人拥有健康生活。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参考书籍:《黄帝内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ianshijin.com/sjdbsj/13953.html